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色苍穹 第二章

2023-03-12 11:19 作者:御绫军舰队提督  | 我要投稿

【2030-9-30,佛山机场,第九航空师驻地】

【第三十六飞行团简报室】

“同志们,在上个月,钓鱼岛、西沙、福建乃至在连云港进行雷达测试的‘广州’舰(航母四娃,核动力)均发现了不明飞行器,疑似为刺探我国雷达波段情报的间谍机型。就在昨天,永暑礁部署的歼-15以一个飞行中队(我军编制,一个中队3机)对其实行驱离,不明机型在当时主动对我方发起挑衅,试图抢占优势阵位。我方三机经过密切配合,成功击退敌机。敌机善于小半径乃至原地转向,稳定盘旋率未知,具有一定限度的雷达/红外干扰能力,难以锁定。”说毕,赵哲补充道:“现在已经明确,敌机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我方雷达波,为针对性的电子干扰作准备。第三十六飞行团下属的九个中队将前往地图上标示的航路检查点,分别在敌机出现的高频区域待命,尽可能多地搜集敌方机型性能资料,”一顿,“为可能的后续战斗积累经验。”

当听到“后续战斗”这四个字时,整个简报室鸦雀无声。作为军人,技痒是极其正常的,他们会为能大展身手而兴奋;但是,从整个国家的大局上说,他们也是最不希望发生战争的人——他们从来都不想让自己脚下的土地弥漫着硝烟。

政委张一文看出大家心事重重:“毛主席说:‘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同志们,我们只要能一起开动脑筋想办法,让敌人知道我们的力量,这就是最好的阻止战争来临的办法,连网上都常说,‘止戈为武,向死而生’,都是这个理嘛!”

张一文这话一出,大家的心结都一下子解开了。这个政委见多识广,上到盘古下到论坛都有所涉猎,他总能用大家喜欢的语言风格讲道理,还与飞行员们在训练之余总结经验,探讨国家大事,把政治工作办“活”了。“现在,同志们可以集思广益,把这个任务的方方面面都办明白,在战略上不落下风,在战术上更不落下风。”

“报告!”刘宏建开了个头:“从格斗态势来说,敌人的瞬盘很好,但稳盘盘旋率可能是一个软肋。在永暑礁同志们撰写的报告中,敌方飞行器是一个类似于两个四棱锥底对底拼接的物体,没有发现明显的外喷口,也没有空气舵面。我认为,该飞行器是通过那种科幻迷们称之为‘力场驱动’的方式保持飞行,但这势必会消耗大量能源,导致它更倾向于相对双环更加容易快速解决战斗的单环。我们已知的信息是,那三架歼-15在永暑礁的缠斗中很难抢占到有利位置,但是单环和双环混合的复杂局势极大地拖长了战斗时间,最后是它因为达到续航极限匆匆逃离,而不是有计划的脱离。所以,在缠斗中,一个中队的三机要保持通讯,密切配合,最好是能进双环,起码也要尽量拖延时间。”

“想得很深入。”飞行团团长赵哲对于刘宏建长于把握格斗态势这件事非常了解,“在索敌上,同志们有什么看法?”

“报告!”电子对抗专家何晓弦站了起来:“敌方机型有接收并分析我方常用雷达波段的能力,我们不能像之前一样,使用默认的预设波段。我认为,在这次任务中,我们要运用歼-20B(先行量产型矢量推进、简化航电改进型)拥有的调频能力,使用多雷达波段频繁切换,大致确定敌方位置,配上岸基的多波段雷达以及电子干扰,增大敌人探知我方常用雷达波段并进行干扰的难度。”

“那中队各机的分工就明确了。每个中队中选出一架作为干扰机,挂载电子干扰吊舱,持续在高空监视战场并实行广频电子干扰,让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常用波段;其余两机形成迎击小队,密切配合,务必进入双环态势,如果被咬住之后他们还不撤,那他们就会明白“勿谓言之不预”是什么意思了。”编队好手罗坚石总结道。

“很好。另外,第八(渤海湾)和第九(连云港,‘广州’舰海试区)这两个巡逻区的距离超过了最大战斗半径,需要进行空中加油,具体地点会同步至航电。现在,地勤同志们已经将驱离挂载整备完毕,航电已开启,目前气象状态良好,在10分钟内出击。”

“明白!”

【佛山机场主跑道】

庄晓年的座机在跑道最后,在几分钟里,他再次确认了弹药数量:PL-10、PL-15各两发,机炮320发,箔条、热诱弹各400。他和中队长赵哲、队员何晓弦的目的地是九号航路检查点,这是“广州”舰进行子系统测试的地点,至关重要。冷启动已经提前完毕,几十台涡扇-15的轰鸣声响彻基地。

“这里是空管,各机顺次起飞,编成中队后直接前往目的地。”

“了解。”

【芜湖上空,加油空域】

这里是歼-20B战斗半径的极限,距9号航路点还有350KM。

这一天芜湖的天气状况很好,没有云层,仅凭目视就能看到远处的太阳。在天空中,视力很好的人可以看到一个三角形编队呼啸着,向东北方向飞去。

IRST的共轴光学仪器显示,运油-20在距他们5KM的距离。

“油01呼叫,请确认目视加油机。”

“碣石-01收到。”

“碣石-13收到。”

“碣石-27收到。”

何晓弦轻拉油门,把空速从900KM/H降到650KM/H——他是第一个加油的,随后,三角编队的其余两机将逐次加油,然后重新编队飞向目的地。这个空速比加油机略高,2秒后,他进一步将空速降到了600KM/H,在离加油机70M的时候稳定住了相对位置。

谁都知道,空中加油是个刀尖上跳舞的复杂活,虽然歼-20B使用五代机主流的硬管加油,在结构强度和安全性上优于软管加油,但加油的等待过程对飞行员的操作精细度是个大考验:仅仅2KM的三角队形相对距离对于最高速度能达到2马赫的歼-20B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好在歼20-B的飞控足够精细,再加上矢量喷口,多少让他心里踏实了点。

但是,尽管相信自己的飞控,何晓弦仍然不太有底。他们这支部队刚刚换装新机型不到半年,正经的空中加油协同训练只来得及进行2次,面对实战的考验,说自己不紧张是假话。他努力控制着自己的右手,把拇指放在了配平按钮上,不时进行几乎看不出来的微小拨动。随着机械闭合机构锁上的声音,他略微松了下手,这才发现自己的手上已经渗出了不少冷汗。

【连云港外150KM范围内海域】

“广州”舰正在此地进行雷达测试,舰长刘宏建正在全神贯注地盯着雷达显示反馈。

“舰长同志,发现不明雷达反映!”

“真来了......"刘宏建也知道最近频繁出现的不明飞行器,永暑礁发来的报告他早已看过,这次的雷达反馈和报告里的描述一样,对方显然来者不善。但万一是友军的歼-20B呢?这也说不定。谨慎起见,他还是向这三个雷达屏上的光点发送了IFF询问信号。

歼-20B的应答器发出了一串加密解码信号,这个信号是以多次转波段的形式发出的,正好是为了防止敌我识别系统被破解而启动的应急措施。

“转波段加密信号的特征就是最近应急协调里提到的友军特征......是自己人。”

他走出舰岛,向雷达侦测显示的方向望去,只见三架双发鸭翼布局的重型战斗机正在呈三角编队飞行。

“这里是‘广州’舰,敌我识别已确认你属于友军,请求所属。”

“第三十六飞行团第七中队,呼号‘碣石’-01(赵哲)、13(庄晓年)、27(何晓弦)。”

“明白。”

“我编队正在进行电子干扰,可能会出现类似敌方机体的雷达信号,如发现敌方机体,我们会在无线电中报告。会使用新波段,请密切注意你舰上的全波段监听系统。”

‘广州’舰上的全波段监听系统是第一次装备于航母上的实验型,早在一个月之前,频繁引诱我方雷达开机的不明飞行器就给了电子对抗战术研究局的同志们启发,紧接着,电子三局依照目前的形势,研发了航母装载型的此系统,在收集数据后,三局会进行改进,最终会让全波段监听系统成为连飞机都能挂上的泛用性装备。全波段监听系统就是通过收集战场电磁信号并与己方常用频段比对,从而推测敌常用频段,为针对性电子对抗措施收集必要的情报。

“这里是‘碣石-27’,发现不明信号,距离参考系16KM,与参考系相对角15°。”

“‘碣石-01’收到。呼叫‘广州’舰,立刻关闭新型远距离探测雷达,可能是之前一个月的‘老朋友’来了。”

“‘广州’明白。”

紧接着,“碣石-01”和“碣石-13”脱离编队,分别向东北和西北方向爬升,提前积攒高度优势;“碣石-27”则保持水平,以驱离为优先,迫不得已才会开火还击:毕竟还没有查出这型飞行器的所属,贸然首先开火会导致外交事件。

对于2马赫的超音速战机,二十多公里的距离非常短,没几秒何晓弦就飞到了雷达提示的位置。但他什么都没有找到,雷达屏上的光点时大时小——这种敌机他还没遇到过,就算是格斗训练时互为假想敌的歼-20B,也没有出现雷达反射面大小这么不稳定的情况。而如果它真是电子侦察机,大概率不会自己用电子干扰自找麻烦。

何晓弦始终没有头绪:“呼叫‘碣石-01’,雷达跟丢了,请求探测协助。”

“明白。”

在无线电频道报告后,他的经验告诉他,在雷达没有信号时一定要用肉眼扫视天空,尤其是这种上一次的探测结果为30KM以下的情况,因为只要对方不是“电风扇”(二战螺旋桨战机的戏称),现在敌机大概率近在咫尺。眼看丢了目视,他干脆爬到了一朵高度大约6000M的云里,这样即使敌方开火甚至打红外弹,他也很有可能幸存并且进行反击。

与芜湖相反,连云港外海的空气内有许多云和水珠,潮湿多雨,是辛劳的农民同志们丰收的好兆头,也是战斗机最喜欢藏的地方。何晓弦转视左上方,他骤然发现一束在丁达尔效应下可见的定向能激光束与自己的垂尾擦肩而过,紧接着,一个“两个四棱锥底对底拼接”的飞行器俯冲而下,绕过一个小半径弯,与他的飞机再次交汇,然后双方远离。

何晓弦算是见识到了那个白色不明物体的瞬盘,于是将计就计,故意往相反方向转,试图把它拖进双环。那个小东西也不甘示弱,它用一个让何晓弦瞠目结舌的原地转向把态势变成了单环。

“呼叫‘碣石-01’、‘碣石’-13,这玩意瞬盘半径小的离谱,加速也比较快,我试着拖住5分钟左右,BZ也好,萨奇剪也好,想办法干掉它。对了,它刚刚向我开火,已经明确它有激光武器,小心点。位置已经用参考系坐标共享。”

“明白。”

在何晓弦5点,不明飞行物步步紧逼。在丁达尔效应下,他看见一束束比刚刚细且短的小型激光束不断擦过自己的机身,拉出比人类的火神机炮密集得多的覆盖区。不过,这东西的威力和精度都不太行,他的飞机都硬接好几发了,还是没有对操控和飞行造成致命的影响。只不过,他的喷口被打坏了,没法利用加力和矢量,不玩招狠的,对方会咬得越来越紧。

于是,他按下新型触摸屏航电旁边的“W”键,选择了PL-10作为当前武器,按下了红色的武器释放钮。接着,他用头盔的光标套住敌机,导弹在头盔引导下以越肩大离轴角飞向目标,敌机被迫释放红外波并规避,为他争取了宝贵的30秒。他赌了一把,拉了一个水平眼镜蛇,用30MM机炮打了一个长点射。敌机虽然没有被击中它的炮弹直接摧毁,但动作明显开始迟钝,不再和刚刚一样无解。

“‘碣石-13’,就现在!趁他反应迟钝,干掉它!”

何晓弦故意装出控制面失灵而无法转弯的迹象,以不开加力的最大速度远去。因为刚刚敌机的两次开火都是在900米左右开火,看来对方自己也知道武器精度不行。他在这个距离上不断小幅移动,规避了敌方所有攻击。

“‘碣石-27’,我已经就位,可以拉起了。”无线电中传来庄晓年的声音,他果断撕开了伪装,把鸭翼和襟翼向下摆动,迅速地拉了起来。在敌机没反应过来的一刻,庄晓年在之前计算的预计相遇点斜上方打了个航炮长点射,敌机被打出了黑烟,极其明显地失去控制,向着海平面坠落。

“‘碣石-13’呼叫‘广州’舰,敌机已击落,预计坠落点为参考系东南37KM,相对角18°的区域。”

“明白,感谢你的报告,我们会在近日组织打捞。”

三机编队从他们刚刚战斗过的空域返航,飞机拉出的航迹云还未散去,看来连天空都记录着他们用智慧和团结取得的共同战绩......

机体设定
不明飞行器文字设定


红色苍穹 第二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