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肌营养不良病因

2023-04-13 14:24 作者:中医11  | 我要投稿

病因

肌营养不良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不同类型其病因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存在异质性。总之,遗传因素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

主要病因

肌营养不良症各种类型的基因位置、突变类型和遗传方式均不相同,其致病机制也不一样,实际上各种类型均是一种独立的遗传病。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其中DMD患者因基因缺陷而使肌细胞内缺乏抗肌萎缩蛋白,造成肌细胞膜不稳定并导致肌细胞坏死和功能缺失而发病。DMD患者大脑皮质神经元突触区抗肌萎缩蛋白的缺乏,可能是智力发育迟滞的原因。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基因定位在四号染色体长臂末端(4q35),在此区域有一与Kpn酶切位点相关的3.3kb重复片段。正常人该3.3kb/Kpn片段重复10~100次,而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患者通常少于8次,故通过测定3.3kb/Kpn片段重复的次数则可作出基因诊断。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是一类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和表型异质性的常染色体遗传性肌病,肢带型肌营养不良蛋白与抗肌萎缩蛋白-糖蛋白复合物构成一个肌纤维蛋白复合体。在复合体内,各蛋白之间紧密结合,互相关联。任何一种蛋白的缺失均会影响到整个膜结构的稳定,导致肌细胞的坏死。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

基因位于染色体14q1.2~13,PABPA基因1号外显子上的GCG重复突变增加是发病的原因;正常人仅6次重复,而眼咽型肌营养不良患者GCG重复8~13次,重复次数越多,症状越重。

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

基因位于染色体Xq28,该基因的突变导致位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核内膜的emerin蛋白消失,它的缺失可造成骨骼肌和心肌的损害。

流行病学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是我国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的肌病,发病率约30/10万为男婴,1/3的患儿是DMD基因新突变所致。女性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所生男孩50%发病,无明显地理或种族差异。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

发病率为DMD患者的1/10,临床表现与DMD类似,呈X连锁隐性遗传。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

常见于成人,男女均可发病,常在20多岁时发病。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多在青少年期起病。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

呈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散发病例也较多。与显性遗传相比,隐性遗传的患者较常见、症状较重、起病较早,多在10~20岁起病。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

一般在40岁左右起病。

Emery-Dreifuss型肌营养不良症

5~15岁缓慢起病。

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

较少见,通常在10岁左右起病。

婴儿型肌营养不良症

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发病。


肌营养不良病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