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温看了10年的《道德经》,感悟历经千年的老子智慧

2020-03-17 11:45 作者:重庆红虎  | 我要投稿

疫情期间,我一直在看的一本书是老子的《道德经》,并且边看还边做《股市道德经》的相关视频,因为《道德经》里有太多的道理和股市的理念相通了。不但如此,你会发现《道德经》的应用非常广泛。有人说《道德经》是一本兵书,有人说《道德经》是一本练气功的书,还有人说《道德经》是一本医书,是一本烹饪的书......可见行业不同,不同行业的人都能从《道德经》中找到自己行业的宝藏。可能,解读老子《道德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老子的纪念。


重温看了10年的《道德经》,感悟老子智慧

我是一个跟随自己内心走的人,疫情这段时间里,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好久没读过这本书了,里面很多章节的文字都快记不住了,要知道,以前我是能背诵全篇《道德经》的。

只感觉离它越来越远了,整个人的状态是浮燥的,焦虑的,我需要再次从《道德经》中感受它的力量和那份宁静。

《道德经》也是一本我看了10多年的书,并且,不分时间段的,经常地,一直在断断续续的读。

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估计和很多人一样,虽然不懂,但是很好奇,因为我发现我喜欢的很多著名句子居然都出自于同一本书---《道德经》。

象什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道德经》简直写得美极了。

每次重温《道德经》,我都能从中得到新的感悟,就象尼采说的那样:“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记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但是,《道德经》并不是一本容易读懂的书,要不然,我早就放下了,不至于这么反反复复的读和思考,并从生活中去理解,才渐渐懂得其中的一些道理。

正因为这个原因,历代名人解读的《道德经》汗牛充犊,就不一一细说了,记得毛主席说过:“最好的《老子》注是王弼作的,最好的《庄子》注是郭象作的。”所以,我选读的就是王弼版本的。

重温看了10年的《道德经》,感悟老子智慧

《道德经》虽然只有短短的5000字,但文辞美富,意境深远,令人瑕想万千,在2000多年前,老子就有如此高深莫测的宇宙思想,让人叹为观止。

比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你说老子是怎么看见这一现象的呢,莫不是开了天眼?

这让我不由想起《天道》丁元英说的一句话:“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重温看了10年的《道德经》,感悟老子智慧


在老子的《道德经》里,常常会提出一些和大众常识完全相反的观点,比如什么“大智若愚,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辨若纳,大成若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德若渝。”

比如:有人就要问了,“大智若愚”,难道最大的智慧就是愚蠢吗?

老子在《道德经》里第二章就说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是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其实就在阐明一个观点,天下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了两个相对立的方面,比如,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长与短,高与低,说一个人是善的,善人也有恶的一面,因为人生而为人,有善有恶才称之为人。只不过,善与恶都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而且有时还是会相互转化的。

就象国家制定的法律,对杀人者处于死刑,对杀人者来说是恶的,但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却是善的。

老子的哲学思想主题就是无为而治,强调无为,看似消极,实则积极,因为无为而无不为,无用而无不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中生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看似无用,实则大用。

老子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有宠辱的感觉,是因为有我们这个身体的存在,如果没有人的这个身体,我们又怎么有宠辱呢?

深一层次去想,眼耳鼻舌身意,是我们感知世界万物的途径,但人没有了这六感,我们对世界就全然没有感觉了,所以,凭此我们可知道,老子认为灵魂和肉体是两分的,这是有点嫌弃肉身的感觉?!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心是产生欲望的器官,人每生一念,无不取决于心,知识越多,想法也就越多,欲望也就越多,此时人体能量场也就越分散,对外产生的作用力越小,同时保护自身的力也就越弱。

所以说,人在无私无欲,清净安宁的情况下,能量场才是最强的,抵御外来侵害的能量也是最强的,这时候发出的意念往往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老子认为,要认识宇宙的规律和宇宙最后的根源,就不能依靠积累知识,而要靠"玄览","静观"。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芙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合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枉作,凶。”

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懂了的人,往往就没有想说话的欲望了。就像下棋高手,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观棋不语"。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也是尝试着去理解老子,我也是无知啊。

重温看了10年的《道德经》,感悟老子智慧之思维导图

老子认为:无为比有为好,柔弱比刚强好,女人比男人好,人生最佳状态是专气致柔,复归于婴儿。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耗能的过程,如果不人为的加以控制,人的能量场就会减弱,而不是增强。胡思乱想的人最耗神,也就是耗气血,耗能量。所以心静养神,打坐冥想,心静是恢复气血的最好方法,也是效率极高的休息方法。

“身静则生阳,心静则生慧,气静则生神,神静则生精。”

人生需要总体平衡,阴阳协调,凡事适可而止,不要过犹不及。人的情绪有个特点:你越压它,它越强烈;你越接纳理解它,它消退的越快。

人类的相聚和彼此间的心的距离直接相关。读《道德经》,就感受和老子的距离也拉近了。


重温看了10年的《道德经》,感悟老子智慧


老子说,天下没有绝对的智慧,就象阴阳一样,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阴阳相合,方能生育。

老子的哲学是对立统一的,老子认为,天下万物都有二面性,但对立的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福祸相依,物极必反,“骤雨不终朝,飘风不终日”,就象疫情来了,但疫情终归要消退。

《道德经》读得久了,也渐渐的懂了不少人文处世之道,养生修行之道,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重温看了10年的《道德经》,感悟老子智慧

为什么要读《道德经》?

就是要让《道德经》里的思想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让老子的智慧陪伴自己一生。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莫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一个人终归要死去,但如果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会被后人永远记着,那么,他其实就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我自然不愿意忘记老子,因为读《道德经》让我获益太多,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

读《道德经》能让人感受到从遥远时空中,老子留下的思想散发着一种令人安静的气息,仿佛他就在你身边,看着你,默默地关注着你。

当你读进去了,融进其中,浮燥的心情平静了下来,思维也变得清晰无比,我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要想感受心灵的平静和愉悦,就去读《道德经》吧。


重温看了10年的《道德经》,感悟历经千年的老子智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