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挑战是打开认知边界,用户思维驾驭业务引擎~
职场业余段,是一辈子都跨越不过这些负反馈的过程
认知上我能不能搞定,理解上不能还原领导的想法,决策上不知道怎么做,行动上一做就错一错就乱,复盘上回避过去经历的痛苦
get了同事的问题点在这里啊,但其实也只是作为销售岗位上的业余段,如果有勇气去寻找天赋。。。不过这个好像更难,所以,想要升段位,真的非常难。。。
“我怎么又搞不定啊”,“一想就头痛啊”,“特别想做但就是开始不了”,一辈子都在这里面打圈——多可惜,多浪费啊,时间明明可以用来做更有效和有效率的事情。。。

把外部对我们内在的影响转化为正向的反馈,还有哪些可以从业余段升阶到职业段
第一,好奇心,第二,主动
。。。。感觉这重回青一啊。。。

比如领导问:哪些事情判断对了,哪些判断错了,当被领导挑战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解释,或者就感受到了有压力,懵圈
但是另一种思路是,领导打开了自己的认知边界,为什么自己没想到这个呢,只看到结果本身
领导提意见了,误解是领导觉得自己不够好,情绪化决策要让领导觉得我很好
叶教太好玩了,又不跟你谈恋爱,干嘛要证明自己很好,难道想让领导喜欢上你吗?这个点我晚点要延展下^_^因为争对错自恋高位,其实就是自我证明,这点我思考了非常多
或者说,领导对自己的看法有那么重要吗?
正确的思考是,领导提意见,是对事不对人的,不是对你这个人有意见,这复盘的价值是因为自己对这事不太懂,他在打开自己的认知边界,好奇心推动的决策模式,领导提到的新世界是什么样子,我怎么才能看到,怎么才能去收获,就觉得太棒了

这里想要延展一下,首先,职场上,基本不会有人要对个人有意见,因为没必要,大家可能对事情造成的麻烦or烂摊子有意见,大家讲的内容也基本都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内容
哎,只有我每次都会把事上升到人,QAQ我要改,事情的认知边界一个个打开,人的思维方式就随之开了,从人开始攻击,那就没法调整事了——不具体不落地,地图炮是打不中目标的
比如之前同事说的,其实就是我的认知边界,我就是不知道原来很多采购喜欢捶打供应商。。。这好坏不论,但事实就如此,搜集到,自己谨防被捶还在傻傻服务就好了

第二个,就是要让别人喜欢自己。。。怎么喜欢。。。对偶像才能喜欢,现实的人,还是合作、价值互换比较好。。。情感这个东西跟情绪一样变化多端,自己也要区分一下
比如前两天,想让别人喜欢自己吗?这好累啊,把价值说清楚,做到位,ok了
领导喜欢一个下属?忽然想起来同事说她老公家族很重视媳妇,比对媳妇老公都要好,我当时就说,那你看看那媳妇如果不好好生孩子带孩子,还会不会喜欢——这是最大的奉献好么。。。其实越是优待,就越是见外QAQ,是真的,我只会怼我亲弟弟,别的客气礼貌但相比就so so了。。。
所以,喜欢什么的就算了,还是搞价值最重要,有价值利益,又不至于做人太差劲,自然就喜欢

所以深刻深刻的反思,自己没事不会攻击他人,他人也一样,所以不需要证明自己好or对
那些在证明的,因为自己知道那滋味,实在人生太痛苦,而且也无效。。。
所以基本上他人说什么,就往事的边界上去思考,自己是不是有认知盲区了
而自己以后说话呢,也别想着牵连到人,就有事说事,这件事的边界是什么,是更有效的,别延展太多,自己改啥都是十年八年的,要求别人太多那是自己太过分了好么。。。而且招厌烦。。。总之没有任何好处!!!
然后,不要试图让别人喜欢自己。。。像Film那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自己有选择权,尽力去做,不要消极应对世界,什么“不抱希望就不会失望”什么的,而是,尽力做自己能做的想做的,结果无论如何,都只是让自己更理解这个世界——现实世界自有规律

上面的好奇心趴over,下面是主动性
主动汇报这个事情,和被动汇报反应的认知,是领导要知道自己的工作情况,是谁的事,是自己的事还是领导的事,为什么,是我要业绩,还是他要业绩,所以决策是被动汇报,还是有想法主动去汇报,期待领导给指导给资源啥的

这我想到了在家务分配上,其实本质原来是认知,我之前说是自洽逻辑,原来是个人人生观点,三观就是三种对人生的观点
底层上认为家务就是女人的事,那其实说破嘴皮也是没有用的,所谓的三观,觉得自己的价值点在哪里,想要怎样换取什么样的资源回报,觉得世界是怎样的
比如有些男人,觉得自己的价值就是上班挣钱,给点日用钱给老婆养孩子,老婆就应该负责家务什么的,世界就是这样,而有些女人,觉得有了这种老公,才终身有靠,女人就还是得嫁人生个孩子才有安全感,上班不过是为了不被老公嫌弃,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事做——很好,这是非常适配的夫妻
不要想着改变成年人,就是不要想着改变他的人生观点、自洽逻辑,立场是可能改变的,因为立场是随身份的,对具体事情的观点改变,这需要等他的认知改变啊。。。其实这也非常难,还是别等了,这就是大概率必输的赌博。。。想想自己的改变有多难。。。所以,成年人还是做筛选吧

接下来非常重要的,用户思维!!这是非常重要的,永远不可能!!这就代表我们升不了四段。。。必须死磕
切换不到用户思维,就永远不可能驾驭业务引擎
非用户思维的代码,用户来了我要达成**目标,我为什么有这个目标——公司给的,针对这个目标要怎么去搞用户——企业导向的决策
用户思维的,用户要什么,用户要什么,我要为用户做什么,这中间就是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需求,用户自然会有一系列行为让自己的目标达成
你为用户做到位了,目标自然达成,你只想达成目标,反而达不成

互联网和工业的生产力不同,那更高级的生产力是什么样的,不是目标和方向自上而下的组织,而是连目标都么有,基于完全的用户思维的一种生产力
没有目标的时候,用户思维是最大发挥的,当没有目标之后,就只有用户了

这一点自己也想要延展下,关于用户思维,自己身为销售,觉得已经非常用户思维了,但是其实见众生能力的欠缺,就表明了自己没有用户思维
今天早上写的总结里面,关于见众生的思考,从目标开始决定关系的处理,从真知层来识别人,再从目标来选择方式,从策略上来用0-1的试探来了解他人建立关系
其中包含了对领导和对同事的,但现在想想,这样对领导其实并不正确

首先还是要定义用户,用户是谁,我们需要与其进行价值交换的对象,我们需要从他身上获取自己达成目标过程中需要的资源
如同其他所有的定义,用户是有时间和空间边界的,这决定了要在哪里使用用户思维
最好识别的是工作中的客户,身为销售有客户,身为引擎环节的下一环节,其次是向上协作要争取的是机会,所以,领导也是用户,跨部门协作需要他们的支持,所以,他们在某些时候也是用户,完成任务的时候需要下属执行,所以下属也是一种用户,链接贵人的时候,需要贵人指导,那贵人也是用户,朋友也是人脉中的一种,所以他们也是用户
他们都是自己的成长引擎中的一部分,自己想要引擎发动,那么就需要跟他们的价值交换,那就必须具备用户思维

其次是用户思维本身,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哪些问题?为什么愿意进行价值交换?
其实这一点在关系中自己也思考过很多,关系的维系,就是长期的价值交换平衡,所以见众生和用户思维,不过是概念上的重叠罢了
用户关系,是关系的一种,只是用户关系比普通关系多了一种服务的内涵,服务就有一种优先权的让渡,跟自恋本能是违背的。。。
放低自己是一种认知,还是一种策略。。。其实是一种认知,但是从逻辑上的确也能分某种层次上的高下, 然后从目标上又能界定分高下的范围。。。这真的也是有时间空间边界的。。但又想想,自己现在的认知还是有限,这个思考肯定有点问题

最后关于用户画像,用户需求,支付意愿和预算,这些和自己的匹配度,产品、价格的匹配,是业务能否长期运营下去的点,就是具体应对某一个用户上的策略了
自己是要验证需求,验证渠道,验证增长,但用户服务真的还是要讲究成本啊。。。互联网的成本就是时间,但自己是工业生产阶段吧。。。

这篇延展太多了。。。难道要5篇都不能over?QAQ。。。但over不是目标,实践应用才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