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库指】爱与引力

2021-12-24 20:52 作者:不是戈夕是弋夕  | 我要投稿

#是圣诞节贺文(众所周知圣诞节贺文和圣诞节并没有什么关系)

#无脑科幻if线,设定基本继承战双本体世界观,有一些自己的修改,且指挥官的性别就是指挥官

#内容有致敬阿西莫夫、特德姜和刘慈欣

#本人文科专业,业余科幻爱好者,学识浅薄,文中有关宇宙的结局等部分均为个人猜想,如有错误之处还请斧正


————————————————————


否定。


他还记得,当时的那两个问题,他都给了否定的回答。


……


“学长,你相信‘永恒’吗?”


“我认为,绝对的永恒是不存在的,虽说以目前人类创建的衡量尺度来看的话确实会有一些永远存在的事物,但是终有一天它们都将消亡。”


……


“库洛姆,你喜欢星星吗?”


“为什么突然问这个?……我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


“我以前总觉得,人死后就会变成星星。”


“关于这种说法,我曾经在黄金时代的书中见到过很多次,但是究其根本只不过是人类对于死亡的美好幻想而已,并没有科学依据。”


……


从客观角度来看,库洛姆并不认为自己当时的回答有什么错误,即便是在今天,这两种思想依旧能够称得上是十分合理。


即便是在4163797143年后的今天。


“能量守恒”号超星系级星舰孤独地在宇宙中漂泊着,这艘融入了当时人类最顶尖的科学技术和配备了最先进的探测系统的巨舰,一开始被打造出来的目的,是去探索星系以外的地方,为人类寻找其他适宜生存的空间。


然而基于那个时代的科技发展水平,在银河系范围内建立的“第二地球”们就足以维持全体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之所以不满足于现状,依旧坚持把视野抛向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大概是出于最原始的傲慢罢了——向那些高等和低等文明耀武扬威的意思。


真空光速昼夜不停地奔跑,41亿年的光景从眼前匆忙略过。


此时此刻,就连“能量守恒”号本身也说不出它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库洛姆看向年历表,足足空出的十一位数的单位长度,人类认为的宇宙寿命的长度,后面的那十个空格,已经被数字填满。在最后两位数还在不停跳动的情况下,“月”和“日”都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他走到主控制台前,尽管那里什么都没有,一切全在悬浮的数据终端上操作,他也依旧习惯于将它们投影到操控台上完成。


唤醒了先知——这艘星舰上最具智慧的AI,在船上还热闹的时候,那些人就称呼它为先知,渐渐的,库洛姆也熟悉了这个名字。


“早上好,库洛姆先生,把我喊起来有什么事情吗?”


先知的声音听上去充满了活力,不知道是不是在研发的时候就特意为它增加了情感模块,或许是程序一开始就设置成如此,这样富有生气的声音已经是他们这趟枯燥无味的航程中唯一能让人打起点精神的东西了。


“进行第36728次测试。”


“好的,信息整合完毕,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呢?”


“……怎样才能让宇宙冷却下来?”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了和前36727次测试基本相同的问题——诸如“怎样使宇宙的总熵大幅度降低”“如何阻止恒星死亡”和“热能的转化可以终止吗”之类。


先知沉默了,冰冷的数据屏幕上只显示一行孤零零的文字:


“数据不足,无法作答。”


否定。


它给出的答案也是否定的。


宇宙的温度正在急剧升高,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它也必须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系统内部的熵会随着时间的流异而增加,由有序向无序,当宇宙的熵达到最大值时,其他一切有效能量将会全部转化为热能,所有物质温度达到热平衡状态。


曾经的人类把这种状态,称为热寂。


很长一段时间里,指挥官和库洛姆都认为这个词语形容得非常贴切——所有文明都将不复存在,恒星一个接一个地闭上了眼睛,只留下一个炽热而寂静的宇宙。


根据猜想演算,星系和恒星停止产生的时间大约在100万亿年后。


在这段时间里,星系和恒星的形成逐渐减缓,直至完全停止,至于那些仍然存在的恒星,由于自身核燃料的逐渐枯竭,恒星的温度和光度逐渐下降,直到核燃料完全耗尽,恒星死亡为止。


恒星也会死亡,哪怕这听上去多么不可思议。


然而这一事实已经摆在了面前,即便再次重复一开始的问题,库洛姆给出的回答,仍然是:绝对的永恒是不存在的。


他轻轻叹了口气,让没再为此多说一句话的先知进入待机模式,走到舷窗旁,久久注视着那漆黑的宇宙。


现在的宇宙还处于大退化的初期阶段,因此星舰的监测系统显示外面的温度依然为-273.15℃。


一个在地球上,永远不会见到的数字。


库洛姆还记得很多年前地球的那一次气候变化,根据格式塔的推算,未来地球将会迎来一次漫长的冰期,这期间的平均气温将会使绝大多数生物灭绝,至于人类,最好的自保方法就是待在他们引以为傲的空中花园上。


然而人类没有因此放弃自己最初的家园,即便是冒着风雪,也要坚持完成地面作战,去和感染体争夺每一寸土地。


指挥官凭借着过人的适应能力,很快就熟悉了这样的作战模式,与以往不同的是,库洛姆似乎再也没听到他对工作有什么抱怨。


“待在地球上,可比那些地方要温暖多了。”


指挥官朝他头顶的夜空指了指,如此说道。


那个时候的他还对人类的未来充满希望,认为在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能亲眼看见战争的胜利,猩红的病毒不再盘踞在生命体和机械的内部,彻底从这个世界消失。直到那时,人类才会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日出。


库洛姆很为指挥官能抱有如此乐观的态度而高兴,有时候他们两人会坐在一起,对未来生活进行理想规划,包括但不限于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什么工作,可以去哪里旅游,要不要一起养一些小动物等等。


只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指挥官这样一个坚强的人,最终也将自己永远留在了那片雪地里。


作为构造体,原本应该拥有着几乎永远不会消退的记忆能力,然而如今却一次又一次在这样的问题上作出了连自己都觉得遗憾的回复。


——你在雪夜里,看到了什么?


他看见了,一场不会醒来的梦。


梦境被打碎了,再看见的就只有暗无天日的宇宙。


舷窗之外,所有的星星都朝着航向所指的地方汇集,它们聚成了一个紧密的光团,早已分辨不出单颗的星星,不时有零星的一两个从光团中飞出,划过漆黑的空间快速向后飞去,这是在光速飞行下才会见到的奇景。


它们的颜色彼此不同,没有什么规律,从蓝变绿,再变成黄色,又变成红色,但最终等待着它们的只有死亡。


这样的画面在几十亿年的航程中已经重复播放了无数次,哪怕大多数时间库洛姆都让自己的机体维持在休眠状态。


他又想起了从前不那么孤单的日子,那时候星舰上还有不少人,其中也不乏构造体的存在,只是过去了太久太久,久到已经超过了大部分人类和构造体的寿命。于是为了维持自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那些人和机械的遗骸被密封进一个个小型太空舱,朝着深不见底的宇宙发射出去。


大概有那么一百亿分之一的概率,他们会和早已成为尘埃粒子的地球擦肩而过。


尘埃粒子。


又是这个词。库洛姆想。


他的指挥官曾经也提到过这个词,那时候他坚定地认为,人死了之后,身体会被空气微生物氧化分解成无数个简单粒子,扩散出去,或沉入大地,或飘入空气,或被别的动植物吸收,变成周围环境的一部分。


有很小的机会,这种尘埃粒子会扩散出大气,进入太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小颗粒也是星星,他已经成为星星了。


然而世界很大,宇宙更大,即便他不断说服自己,指挥官就存在于这片宇宙当中,那些从窗外划过的恒星、年历表上跳动的数字,和自启动开始就未曾下降过的速度,都无时无刻在提醒他宇宙的尺度大小。


他们,或许再也无法触碰到彼此了。


但是宇宙在坍缩。


它曾经诞生于一场大爆炸,现在,引力使它的膨胀速度慢了下来,最终会停止,转为坍缩。既然星舰保持光速飞行,那么就能跨越无数的时间和空间,直达宇宙的结局。


到那时,宇宙就会变得很小很小。


时间和空间不复存在,一切的一切,就都在一起了。


而这全部都是引力干的,是引力把星际云中的物质集聚起来形成了恒星,是引力在与因为核聚变反应形成的向外的辐射压相平衡,保持了恒星的稳定,也是引力,使宇宙坍缩的。


主操控台的控制灯忽然亮了起来,先知的声音从舱内响起:


“星舰已成功穿越萨拉斯瓦蒂超星系团,请设立下一个目标星系。”


库洛姆走过去,仔细观察着那张不断更新着实时坐标的星际地图,然后选中了某一个名字。


“目标地点选择完毕,星舰将继续保持光速航行至NGS77星系群。”


时间不会倒流,在一切归零之前,能够做的就只有不断前进。


他知道在这片宇宙中能够穿越时空的只有两样事物


一个是引力,另一个,就是爱。


————————————————————


文中相关内容注解:


熵:泛指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度,某些物质系统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用于描述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


熵增定律:熵增定律是克劳修斯提出的热力学定律,克劳修斯引入了熵的概念来描述这种不可逆过程,即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是不可逆的。


热寂:猜想宇宙终极命运的一种假说,热寂理论最早由威廉·汤姆森于1850年根据自然界中机械能损失的热力学原理推导出。

(然而据说在后世被推翻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有关的庞加莱回归猜想!)


坍缩:指恒星的物质收缩而挤压在一起。在恒星生存期的某一阶段,其内部温度将会降低。在引力作用下,恒星内部物质的原子结构会遭到破坏并挤压收缩。

(在这里被我用作描述宇宙的状态了hhh其实是在致敬大刘)


Saraswati超星系团:距离地球约40亿光年。


NGS77星系群:可观测宇宙范围内距离最远的星系群。


另外,文末的句子出自电影《星际穿越》。


最后感谢观看!٩(๑•̀ω•́๑)۶祝大家平安夜&圣诞节快乐! (*^▽^*)

【库指】爱与引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