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关于农业生产的讲话 1957年
1月18日
一
各部门之间的比例究竟怎样平衡才恰当?重工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轻工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怎样平衡才恰当?这个比例再搞五六年是不是能搞得出来?我希望缩短这个时间。建设这个过程,我希望缩短时间,并且不要付那样大的代价。
苏联是付了很大代价的,竭泽而渔,搞了二十一年,钢从四百万吨只增加到一千八百万吨。我们是不是可以也在同样的时间,不采取那个竭泽而渔的办法,把我们的重工业建设得比它还多一点呢?苏联付出的代价相当大,人民束紧裤带。他们是有了重工业,丧失了人民。我们是不是可以又有重工业,又得了人民?这个问题没有解决,要靠以后找出一条道路来。
有些东西现在不能定的,哪样东西多,哪样东西少?煤、电、油应该搞多少?轻工业究竟搞哪些东西?农业搞多大的规模,投多少资?这要过一个时期才能看得出来。现在脑筋里想的是主观安排,有很多东西可以断定是不合实际的。
但是,不合实际为什么要安排?你不安排不行。现在只好开工厂,究竟开得恰当不恰当,那要将来才能知道。保证必要的民生,无非是使轻工业发展起来,这是增加积累的道路。
重工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问题,要重新研究,现在可不可以七比一?苏联是重工业九、轻工业一;我们是重工业八、轻工业一,准备七比一。就是说,在轻工业方面要多投点资,这样恐怕有利。
去年四月,我们在这里谈过重、轻、农的比例问题。适当地(不是太多地)增加轻工业方面的投资、农业方面的投资,从长远来看(五年、十年),既可以搞积累,又满足了人民的需要,反而对于重工业的发展有利。这样一来,就跟苏联走的那条路有点区别,不完全抄它那条路。
但是不能光讲,要在具体实行时,比如在物资分配和材料分配时,哪方面为第一,哪方面为第二,搞出一个界限来。现在,陈云同志搞出了一个界限。他说是先满足轻工业、农业最低限度的需要,第二才满足基本建设。没有这一条就没有个界限。十二年以后,农业要有大发展,要由古代农业转为近代农业。农业大量增产,生活是一定会改善的,是有希望的,社会主义是一定会有优越性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以工业、交通为主。所谓工业,就是重工业。至于轻工业、农业,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后头实行的基本办法。现在要采用你(指陈云——编者注)讲的第二种方法,是先搞轻工业、农业,行有余力再搞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当然是最低限度的,必要的,重工业在投资里头总是居最大多数。即使搞到六比一,重工业、交通也是要占六,轻工业和农业占一。
国防工业的投资和非国防工业的投资的比例,要重新考虑。国防工业是消费性的,你建立那么多,民用工业没有搞起来,将来真正打起仗来就不能打了。因为你没有经济基础,基本工业投资少,没有建立起来。经济基础行了,普通民用工业投资用的数字大了,即使国防工业用得少,打起仗来也有办法。它一变、一转,就是了。中国民用工业没有基础,三个五年计划恐怕是不够的,可能要四个五年计划,就是说要二十年,至少十五年。二十年以后,我们的国防就有一点底子了。那时要打仗,我有了十五年至二十年的工业基础,要造什么武器就容易了。
思想动向问题,我们应当抓住。这里当作第一个问题提出来。现在,党内的思想动向,社会上的思想动向,出现了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一种问题是我们自己家里出的。比如,现在有些干部争名夺利,唯利是图。他们不是比艰苦,比多做工作少得享受,而是比阔气,比级别,比地位。这类思想在党内现在有很大的发展,值得我们注意。
农业合作化究竟是有希望,还是没有希望?是合作社好,还是个体经济好?这个问题也重新提出来了。前年反右倾,去年反冒进,反冒进的结果又出了个右倾。我说的这个右倾,是指在社会主义革命上,主要是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右倾,出来这么一股风。在学校里头也出了问题,好些地方学生闹事。在一些教授中,也有各种怪议论。
去年一年,国际上闹了几次大风潮。对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我们党内绝大多数干部是不满意的,认为整斯大林整得太过了,这是一种正常的反映。但是,也有少数人起了波动。这是党内的动摇分子,一有机会他就要动摇。从前拥护斯大林非常积极的,这时候也反得积极。我看这种人缺乏道德,马克思主义也包括道德。台风年年都有的,国际上思想台风、政治台风也是年年都有的,要注意这个动向。
所谓农村政策“左”了,就是说农民收入不多,比工人少。这要有分析,不能光看收入。工人生产的价值比农民大,生活必需的支出也比农民多。政府对农民大力帮助,比如修水利、发放农贷等。我们对于工农业产品的交换是缩小剪刀差,而不是像苏联那样扩大剪刀差。不能说我们的农村政策“左”了。
至于说城市政策右了,看起来也是有点像,把资本家包起来,还给他们定息。这个政策中央是仔细考虑过的。出这样一点钱,就买了这么一个阶级,把他们的政治资本剥夺干净了。全中国知识、文化、技术比较高的就是这个阶级。其办法,一个就是出钱买,我一买,政治资本就不在你的手里,而在我们手里;一个就是安排,使他有事做。所以,也不能说我们的城市政策右了。
我们的农村政策是正确的,我们的城市政策也是正确的。所以,像匈牙利事件那样的全国性大乱子闹不起来。无非是少数人要搞所谓大民主。我说对大民主,第一不怕,第二要加以分析。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现在有这样一个偏向,叫做重安排不重改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来,不敢去改造知识分子了。我们敢于改造资本家,为什么对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不敢改造呢?
百花齐放,我看还是要放。有些同志认为,只能放香花,不能放毒草。这就有问题了。田里头长着两种东西,一种叫粮食,一种叫杂草。农民需要年年跟田里的杂草作斗争,我们党的作家、艺术家、评论家、教授,也需要年年跟思想领域的杂草作斗争。
1月27日
农业问题。
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农业关系到五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搞好了,农民能自给,五亿人口就稳定了。农业也关系到城市和工矿区人口的吃饭问题。有了饭吃,学校、工厂少数人闹事也不怕。农业发展起来了,就可以为发展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资金和更广阔的市场。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农业就是工业。
农业本身的积累和国家从农业取得的积累,在合作社收入中究竟各占多大比例为好?请大家研究,议出一个适当的比例来。先让农业本身积累多,然后才能为工业积累更多。只为工业积累,竭泽而渔,对于工业的发展反而不利。合作社的积累和社员收入的比例,也要注意。合作社要利用价值法则搞经济核算,要勤俭办社,逐步增加一点积累。
毛泽东最后说: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我看,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
2月15日
《关于一九五七年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
指示说:
一九五六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这一年经济建设也有进展过快的缺点,基建发展速度过高,职工人数增加过多,城市人口增加过快,造成消费品供应的紧张局面。必须在一九五七年对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作适当调整,必须用更大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
2月24日
阅冶金工业部一位副局长关于河北涿县尚庄乡联盟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九五六年生产情况的调查报告。
报告说:
现在农民的生产情绪低落,社员不愿上工,积肥不积极;一九五六年灾情同上年差不多,但减产严重,农民收入普遍下降。报告认为一九五六年大量减产是人为的灾害,是主观主义、强迫命令和组织管理不善造成的。报告还反映了社员对社领导和党支部的意见。
4月27日
《关于各级领导人员参加体力劳动的通知》(5月15日在《人民日报》发表)
通知提倡
县区乡三级党政主要干部,凡能劳动的,每年抽一部分时间下田参加生产,从事一小部分体力劳动。县以上各级党政军主要干部(不是一般干部),凡能劳动的,也要这样做,每年以一部分时间,分别下田、下工场、下矿山、下工地或者到其他场所和工人农民一道从事可能胜任的一小部分体力劳动(哪怕是很少一点)。这样一来,党和群众就打成一片了,主观主义,官僚主义,老爷作风,就可以大为减少,面目一新。
9月6日
听取湖北省关于农村情况的汇报
汇报中讲到,红安、浠水、麻城、黄陂、孝感等县,今年全县粮食亩产可以达到八百斤以上,其中孝感可达到一千斤。
毛泽东说:凡是条件和这几个县大体相同的地方,都应当做到这样。
在汇报到湖北今年合作社增加生产、社员增加收入的情况时,
毛泽东说:目前要求百分之九十的合作社增加生产、百分之九十的社员增加收入,一般地有困难。再过几年,可能达到百分之九十或百分之九十五。
当汇报到农村丰收后出现严重浪费的情况时,
毛泽东说:要大搞节约运动,提倡勤俭持家、勤俭办社,反对大出丧,反对大吃大喝,反对一办喜事就办几十桌酒。总而言之,要用各种办法使他们多积一点钱,存到信用社,存到农业社,存到银行,多买一点公债。这样,家兴起来了,社兴起来了,国也兴起来了。
汇报说:湖北打算在今后十年内,开垦六百万亩水田,改四百万亩旱田为水田。
毛泽东说:你们这个计划好,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到了那个时候,湖北省的面貌就要根本改变了。
汇报说:到一九六七年,全省粮食亩产可达到八百七十斤,超过了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
毛泽东说:这个好啊,中央提出一九六七年搞八百斤,就是有这个意义,逼你们想办法。
当大家谈到如何揭发和批判富裕中农的资本主义言行时,
毛泽东再三问:你们是否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地让合作社的生产水平赶上或超过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在现阶段,教育农民最好的先生是富裕中农。除了富裕中农的资本主义思想可以作为反面的教材之外,富裕中农的勤俭持家、勤劳生产,都值得合作社社员学习。在这一方面,合作社社员应该以富裕中农为师。
汇报中谈到,黄冈有一个干部,三代当雇工,讨过米,解放后,翻了身,当了干部,在这次鸣放中放出一些反动意见。后来在干部会上,把他当雇工、讨米时穿用的破烂东西,同他当干部后穿用的东西,拿到会上展览。他痛哭流涕地说,就是开除我的党籍,我也要跟着共产党走。参观的人都受到很大的教育。
毛泽东说:这个故事好。你们把他的东西都买下来,送到北京展览。南北朝时期的宋,有个皇帝叫刘裕,过去就是讨过饭的。他当了皇帝以后,还把过去讨饭的东西留下来教育子孙。毛泽东问:刚才说的那个干部叫什么名字?答:叫刘介梅。毛泽东说:他也姓刘。
9月7日
在听说黄冈地区农村工作的各级负责干部几乎都有试验田,把党的领导、技术改革、合作社经营管理三者结合起来时,
毛泽东说:这个办法很好,别的地方也可以这样办。要争取三年到五年大部分合作社的生产水平赶上和超过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要提倡节约,省吃俭用。这个要从三个方面说通,一是为国才能保家,一是合作社要有个底子不能搞光了,一是社员分到手的东西要注意节俭。
毛泽东说:摆事实讲道理,这个方法很重要。这个方法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巩固的问题。如果方法不对头,人心不服,如何巩固呢?有些地方强迫命令比较严重,这是军阀带兵的方法。过去军阀说,不打不骂不枪毙逃兵,军队就带不走。我们不打不骂也不枪毙逃兵,军队带走了,巩固了。有些人只知用武办法去带兵,不知用文办法去带兵,文办法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打我通,你说我服,要互相打通,互相说服。
汇报中,有人问:在社会主义教育中,对痛改前非的人怎么处理,如对刘介梅怎么办?
毛泽东说:不要处分他。这个人很典型,可以写小说,写电影。他的那些东西,可以在汉口展览,也可以在北京展览,这个人是个很好的教员。
最后,毛泽东问:大家对新修改的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有什么意见,目前农民有些什么要求?
答:农民要求农药、化肥、水车、抽水机、脱粒机、缝纫机。
又问:要不要拖拉机,要不要运输工具?
答:要。
毛泽东说:这些东西,有些要靠你们自己搞。湖北有几千万人,相当于一个大国,不搞化学肥料还行?你们需要发展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等等。我们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建立和巩固合作社,第二个五年计划使合作社赶上和超过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第三个五年计划就有农业机械化的希望了。
9月18日
毛泽东说:
太多机械化就会造成失业,不机械化却又不行,这里有些矛盾。原来有人担心我们合作化以后劳动力会过剩,但是事实证明劳动力不够。农村中有些劳动是可以机械化的,例如搬运、抽水,甚至收割、插秧。我们也想要机械化,机械化要逐步来搞,十年二十年逐步机械化。
我知道罗素,听过他的讲学。罗素曾经到过我的家乡长沙。他很喜欢中国的手工业。但是他怕中国的手工业像英国的一样,维持不久。其实,手工业是一种过渡性的生产方式,迟早是要让位给机械化工业的。手工业还会维持很久,但是最后恐怕也只是保留一些工艺品制造,像象牙雕刻这样的美术品要用手工。我们手工业工人现在有六百万,如果包括家属在内约有二千万左右。这就说明我们的国家还靠手工业,说明我们的国家很落后。
9月19日
(一)第二个五年计划赶上富裕中农的问题。
过去只提要赶上中农,现在看大多数合作社要赶上和超过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富裕中农在农村中各方面是先生,要向他们学习,他们勤劳、节约、有计划。要想赶上他们只有勤和俭。但在政治上,富裕中农要向贫农学习。
(二)农业机械化问题。
很多地方要抽水机、拖拉机、运输和加工的机器。中央与省这几年没有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要彻底研究一下。合作化以后,劳动力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水利、肥料我谈了很多,大家注意了,但机械问题都未注意,只靠两只手。
(三)粮食问题。
大有可为。真正缺粮的不太多。我调查了一个村,四百多户中有三百多户叫缺粮,这次大鸣大放,真缺的只有六户。过去我们没有底,现在有了底了。
(四)积累问题。
现在要提留积累,国家、合作社、个人都要有积累。去年讲积累不要多,要多分。今年要转变一下。当然留得太多也不行。
(五)宣传。
几年来偏重于工业的宣传,这在当时也对。好处是把工业搞起来了。现在要宣传农业。农业是工业的基础,没有农业就没有基础。许多轻工业大部甚至全部都要依靠农业。宣传工业的偏向使我们很被动,许多人只愿进城,不愿意下乡找工作。在一个时期要把农村宣传得高一点,要偏一下才能平衡。两只手,一只抓工业,一只抓农业,现在要好好搞农业,要有近代工业和近代农业。
9月20日
毛泽东在报告稿的第三部分关于农村问题中加写一句话:
“我们应争取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内使大多数合作社赶上或超过当地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
9月24日
会见印度尼西亚前副总统哈达和夫人
哈达问:你们将来怎样解决人多土地少的问题?
毛泽东说:办法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增产的办法是改良土壤和种子,增加肥料,兴修水利,深耕细作等。现在还有一种新办法,即密植法。这都需要进行很大量的组织工作。我们没有化学肥料,现在才开始建立化学肥料工业。
哈达问:中国是否有可能在西部开垦?是否能向西部移民?
毛泽东说:西部还可以开垦,但可耕地很少,要开垦投资很大。我们西部地方大,但不容易长粮食。在中国,百分之六十的土地只住了百分之六的人口,百分之四十的土地却住了百分之九十四的人口。我们的方针,首先是增产,开垦、移民放在第二位。
哈达问:中国过去纪律差,现在纪律良好。你们的纪律是如何培养的?
毛泽东说:我们的纪律不能算好,只是比较以前好一些。纪律好基本上是依靠群众的觉悟和认识,还要靠组织,如通过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经过教育,工厂里的纪律提高了,出勤率也提高了。
哈达问:中国建设着重在哪一方面?
周恩来说:第一个五年计划着重重工业。第一是钢铁;第二是动力工业,如电力、石油、煤等;第三是交通事业;第四是机器工业,要自己能够装备工厂。第一个五年计划因为有抗美援朝战争,所以建设了一些国防工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们对化学工业注意不够。我们是农业国,应发展肥料工业,也要发展人造纤维。还有一些大型的和精密的机器我们不能制造,无线电工业也比较落后。所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方针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工农业并举。工农业并举很重要,如果农业减产,粮食和原料供应不上,发展工业也困难。
9月29日
会见由主席斯坦鲍利奇率领的南斯拉夫国民议会代表团
毛泽东说:
像我们这样的国家,粮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吃饭和穿衣是大问题。人多,吃得多,穿得多,生活水平不高。在这方面有进步,需要时间。革命成功是一个好条件,但还要有一个条件,这就是技术革命。我们还是农业国,工业化要很长时间,要半个世纪。要吃饭,要穿衣,工业缺乏积累,不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迅速发展工业。
建钢铁厂,我们的同志很喜欢大的,现在已经转过来了。大的要一些,小的也得要。总起来说,应作长期打算。要有几十年的努力才能作出这些成绩来。当然,更需要和平环境,打仗就不好办事。我们需要有朋友。不仅社会主义国家要团结,而且要团结世界上一切可能团结的国家。
10月9日
农业。
四十条加以修改后,不久就可以发出去,请同志们在农村中很好地组织一次讨论。请你们注重抓紧搞一搞这个农业规划。省、地、县、区、乡、社都要搞农业规划。全面规划,加强领导,书记动手,全党办社。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将来,中国要变成世界第一个高产的国家,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当然,还是要节制生育,我不是来奖励生育。
请同志们摸一下农民用粮的底。要提倡勤俭持家,节约粮食,以便有积累。国家有积累,合作社有积累,家庭有积累,有了这三种积累,我们就富裕起来了。不然,统统吃光了,有什么富裕呀?中国人要有志气。我们应当教育全国城市、乡村的每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目标,有志气,要勤俭持家,作长远打算。我看,我们有个四五十年,事情就好办了。
还有一个除四害,讲卫生。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我是很注意这四样东西的,我看还是要把这些东西灭掉,全国非常讲卫生。这是文化,要把这个文化大为提高。
计划生育也来个十年规划。少数民族地区不要去推广,人少的地方也不要去推广。就是在人口多的地方,要进行试点,逐步推广,逐步达到普遍计划生育。计划生育,也要公开教育。人类在生育上头完全是无政府状态,自己不能控制自己。将来要做到完全有计划的生育,没有一个社会力量,不是大家同意,不是大家一起来做,那是不行的。
我们要摸农业技术的底,搞农业不学技术不行了。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倾向;但是,专搞政治,不懂技术,不懂业务,不行。十二年过去两年了,十年之内必须要精通工业、农业以及其他各业的技术和业务,把自己还有许多人都变成又红又专。
在这十年内(科学规划也是十二年,还有十年),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就要建立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我们的党员同党外积极分子都要努力争取变成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庞大的技术专家队伍。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庞大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农业与工业的关系,小平同志讲了,当然是以重工业为中心,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条毫无问题,毫不动摇。在这个条件下,必须实行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
去年这一年扫掉了几个东西。一个是扫掉了多、快、好、省,还扫掉了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还扫掉了促进委员会。我们讲的是实事求是的合乎实际的多、快、好、省,不是主观主义的多、快、好、省。总是要尽可能争取多一点,争取快一点。去年下半年一股风,把这个口号扫掉了。我还想恢复。这个“四十条”不吃香了,现在又“复辟”了。
党委应当是促进委员会。可以临时组织促退委员会,因为某些东西实在跑得太快了,实在跑得不适合。至于总的方针,还是前进的。有些暂时的局部的促退正是为了促进。我看现在的这次会议,大家都是想要促进,没有一个讲要促退的。
10月13日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经过两年的实践,基本要求还是那个目的,就是粮食亩产黄河以北四百斤、淮河以北五百斤、淮河以南八百斤,十二年要达到这个目标,这是基本之点。发动全体农民讨论这个农业发展纲要很有必要,要鼓起一股劲来。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是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不是主观主义的。原来有些主观主义的东西,现在我们把它改掉了。总的说来,实现这个纲要是有希望的。
我们中国可以改造,无知识可以改造得有知识,不振作可以改造得振作。纲要里头有一个除四害,就是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如果动员全体人民来搞,搞出一点成绩来,我看人民的心理状态是会变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就会为之一振。我们要使我们这个民族振作起来。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包括扫盲,包括有计划的生育,那四十条里头有很多事情。这仅是农业计划,还要有工业计划和文教计划。三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我们国家的面貌是会有个改变的。
10月26日
《关于组织讨论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指示》
指示如下:“修正的农业纲要四十条今天已经发表,你们应当注意:
(一)在全民中展开一次讨论,即在农村、工厂、机关、学校、部队和街道居民中展开一次大辩论,目的在认清方向,坚定信心,人人努力,改造中国。
(二)农村讨论应在冬季,以便掀起一个生产高潮,争取一九五八年丰收。讨论时间大约有七个至十个晚上就够了,每一个晚上讨论几条,征求意见。讨论时应以一人逐条宣读,宣读一条,讨论一条。
(三)工厂、街道、机关、学校、部队讨论办法大体仿照农村。
(四)地方性的问题,应在各级地方规划列入,不可能都列入全国纲要,此点应在讨论结束时加以说明。
(五)群众所提修改意见,由省、直属市、自治区党委加以分析,汇报中央。
(六)此项辩论与整风的鸣放辩论相辅而行,但时间应分开,应以一段时间专门讨论纲要。
(七)群众最有兴趣的问题多作讨论,兴趣不大的问题讨论的时间应当少些。
(八)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工商业者,应注意组织他们加以讨论。”
12月8日
在中南海颐年堂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谈话
关于十五年赶上英国的问题。
以十五年或稍多一些时间,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超过英国,是可能的。
电力:英国现有九百多亿度,二千四百万千瓦;我们只有一百九十亿度,四百多万千瓦。我们如有年增百分之十八点二的速度,就能在十五年后赶上英国。我国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可用来发电,英国则很少水力资源。
煤:英国一九五六年产煤两亿二千万吨,但挖得差不多了;我们一九五六年产煤一亿二千万吨,今后可发展。我国地下资源丰富。
钢:英国一九五六年已达两千一百万吨;我们一九五七年五百二十万吨,第二个五年计划(到一九六二年)可达一千二百万至一千五百万吨,到一九七二年可能超过四千万吨,英国是不能达到这个水平的。
重要的是搞农业。工农业像一个人的两只脚,缺了一只就成跛子。工业生产,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的机器可以自己制造,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时全部都可以造了。再过十年八年,卫星、火箭都可以造。最难造的是棉花和粮食,要把农业切实搞一下。发展农业希望各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都要注意。
12月12日
《人民日报》发表经毛泽东修改并经部分政治局委员事先看过的社论《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全面阐述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批评反冒进思想。
12月17日
讨论文件,要不等到成熟而先争论一番。要像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一样,先是七条、十七条,最后发展到四十条。先从几点谈起,吹一吹,酝酿成熟。去年纠偏,吃了很大的亏。去年六月《人民日报》那篇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没有把位置摆正。
现在说清楚,只是基建、招工多搞了一点,工资增多了一些。如十个指头只有一个指头害病,不能讲十个指头都害病了。那篇社论位置没有摆正,把当时的一股子劲赶走了,吹掉四十条,吹掉多快好省,吹掉促进委员会,这是不好的。
12月18日
毛泽东说:
(一)要互相依靠,不要互相依赖。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互相依靠,依靠苏联,但不要依赖。各省几千万人口,也应如此。安徽搞水利,依靠群众不依赖政府,一年就挖了十二亿土方,这个意义很大。遇事就怕不认真,认真的思想可以把妖魔鬼怪打掉。有了计划就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
(二)干部下放。口号是“统一安排,劳动锻炼”。各部门要成立专门管干部下放的十人小组,十年之内干部轮流下放锻炼一次。新吸收人员时,先吸收已经锻炼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