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家事·孟春纪】007宣王中兴——破西戎秦人立命,扬东都诸侯伏膺
0、山话嵓语
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业余阿卜祝山嵓。上回书说到,周宣王继位初时,克己勤政,兢兢业业,终使大周国力触底反弹,但之后,其就逐渐开始晏朝怠政,流连后宫。幸得有贤内助宣姜后及时劝谏,方使宣王迷途知返,之后其便以姜后所脱簪珥为戒,重振朝纲。
【山注】本期文案对应视频传送门BV1tG411N7vM,视频发表时间22年12月22日,视频时长17:44,视频阿卜祝@山嵓。

1、南征北战
周宣王雄才大略,英明有道。自继位以来夙夜奉公,励精图治。对内,其任用贤臣,从善如流,满朝文武皆是贤臣良将。对外,又秣马厉兵,南征北讨,不出十年,周纲大振诸侯心服。
宣王元年,周宣王继位施政,以周召二公为相,复田赋,作戎车。
宣王三年,周宣王任命秦国始祖非子的曾孙秦仲为大夫,以诛西戎。三年后,秦仲战死,马革裹尸而还。宣王悲怒不已,亲招秦仲所生五子觐见,慰问勉励之后,特予猛士七千,再伐西戎,以血前耻。秦五子得令,戴孝出征,狂破西戎,杀敌无数,终报国仇家恨。宣王闻讯大喜,亲封秦庄公为西陲大夫,并大手一挥,将秦人祖地大骆犬丘赐予秦五子,至此秦人几代先祖心心念念的应许之地终重归于秦。
宣王五年,夏六月,周宣王命尹吉甫率师伐玁狁,至于太原,大获全胜,宣王作《六月》以彰其功。诗云:文武吉甫,万邦为宪。薄伐玁狁,至于太原。
秋八月,宣王再命方叔率师伐荆蛮,再获大胜。周室作《采芑(qi3)》以贺其胜。诗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次年楚国国主楚子霜郁郁而终。
宣王六年,周宣王兵分两路,一路由召公统帅,伐淮夷;一路由宣王亲帅伐徐戎,大夫皇父、休父从王而伐,至于徐淮。两路大军皆大胜。尹吉甫作《江汉》《常武》以美宣王文兴天下武镇四方。诗云:震惊徐方,如雷如霆。王奋厥jue武,如震如怒。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此次连番大胜,使朝野内外重焕生机,寰宇上下海晏河清。衰落数十年的西周王朝,至此一扫颓势,威震域内。四方诸侯敬服朝拜,夷戎蛮狄逡qun巡畏缩。之后,宣王开始着手重整山河,复立天下。

2、重整山河
宣王七年,周宣王母舅从西申国而来,朝见宣王,宣王大喜,重赏赐封。不仅加封其南土,以藩卫周室。还亲命召公前去为其建城扩庙,以彰其威。这便是后来搅动西周风云,挑起东周风波的南申国。申伯就国之际,尹吉甫作诗《崧(song1)高》为其送别,以颂宣王美政,天下复平。诗云: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申伯之德。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同年,周宣王命大臣仲山甫携王命东至齐国,为其建城,以勉励齐国戍卫东藩。当然也是试图帮自己的大舅哥齐厉公稳定局势,此时乃是齐厉公四年,由于这位大舅哥太不着调,竟然让叛逆胡公子给搞得狼狈不堪,而偏偏这个叛逆势力还是宣王的祖父周夷王给搞出来的。齐国此时的局势可谓诡谲莫测,这就使王后宣姜虽远在镐京,却一直担心山东母族的安危。于是宣王特命大臣仲山甫前去坐镇,名为城齐,实则是代天子站台,以调停转圜一二,借此以安姜后之心,稳山东之局。
仲山甫赴命之际,尹吉甫作诗《烝民》为其送别,并颂宣王,任贤使能,提振周纲。诗云:四牡邦邦,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四牡骙骙(kui2),八鸾喈喈(jie1)。仲山甫徂(cu2)齐,式遄(chuan2)其归。
仲山甫到齐国后,就立即开始动作,但可惜此时正反双方早已势同水火,不共戴天,以致于即使有天子王命,仍调停失败。五年后,胡公子发动政变,双方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战斗异常激烈,以至于双方首脑齐厉公与胡公子竟然双双在战场上殒命。后齐厉公之子赤临危受命,是为齐文公,文公继位后,迅速稳定了齐国阵营,而叛逆方却由于群龙无首,很快就遭遇溃败。齐文公大胜,之后为父报仇,清算弑君之人,整整牵连诛戮了七十人。至此这场自夷王烹哀公开始,绵延数十年的齐国大乱方才告一段落!
宣王八年,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恢复一定国力的周宣王开始修建宫殿。昔国人暴动时,周王宫受损严重,但宣王见时局未定,一直未予增修。而如今天下承平,财力有余。于是宣王就在群臣不断谏言下,决定修建新宫。待宣宫落成后,大臣作诗《斯干》以颂宣王俭宫室,小寝庙,贤而中兴。诗云:秩秩zhi斯干,幽幽南山。似续妣(bi3)祖,筑室百堵。

3、复兴文教
待周国的物质基础打好后,周宣王便命太史籀(zhou4)总结其先人文字规律,创制统一字体,发布天下,以兴文教。
昔三皇时,史皇氏苍颉(jie2)创制古文,后五帝时黄帝史沮ju诵增损古文而成奇字。之后文字又经过千余年的演化发展,变体繁多,以致周时,各国交流极为不便,于是周公命太史佚规整旧文,创制新字。
太史逸,字孟佚。伯邑考嫡子,文王之嫡长孙,本应为周王嫡脉,但可惜其父伯邑考惨死于纣王之手,文王无奈,传位于次子姬发。伯邑考一脉遂沦为旁支。而武王为补偿这位侄子,于是就封其为周太史,并特令其子孙可世袭罔替大周太史之职。
太史佚奉周公之命后,呕心沥血,日夜精研,后终有所成,得以草创,以同天下之文。后命之为大篆,篆者,传也!传记千古,传于后世。但天地常变,随着时间流转,原有大篆逐渐有些过时,而奈何自穆王后,周室渐衰。众诸侯遂开始阴奉阳违,私下分别变体文字。
至宣王时,周太史为史佚之曾孙太史籀,此刻周势重振,正是复兴文教、重申正统之机。于是太史籀领命,重修增补先祖太史佚所创之大篆,并根据新时代的美观及需求,对大篆进行全面润色,最终创制出新的大篆版本,此种大篆,后世别名籀文,以纪太史籀披肝沥胆重修大篆之功!
籀文成后,太史籀以此修《史籀》十五篇,凡九千余字,作为文史教材,献书周室。宣王阅后大喜,立刻命人传刻天下,教化众生。至此宣王的文治武功皆已齐备,煌煌大周,王道重兴!

4、东都大猎
宣王九年,周宣王亲率战车万乘,于东都洛邑大会诸侯,会后,周宣王亲率各诸侯田猎于圃pu3。田猎之时,宣王一马当先,猎获无数,诸侯见之无不敬服。之后宣王大宴诸侯,以贺嘉功。席间,群雄畅饮,作诗《车攻》,以彰宣王之英武。诗云: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宣王大悦,与诸侯不醉不归,一时间觥筹交错,君臣尽欢。
周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景,恢成康之治。卒成中兴之名,后世称之为宣王中兴。

5、中华石鼓
待东都之会结束,周宣王起驾返回镐京城。还都之后,宣王立刻命太史籀占卜吉日,欲在西京再行田猎,以扬王威。太史籀得令,立刻卜算,测选吉日。
戊辰日,大吉,宜师祭马祭。周宣王遂于西京大猎前,携文武大臣于戊辰日在郊野祭师祭马。之后就开始准备西京大猎。诗云: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fu。
太史籀再卜,得两日后为庚午,吉日,宜田猎。此时西京郊野有一地,乃是漆水沮水交融之带,水草丰茂,正适田猎。宣王遂领众人,在庚午日大猎于漆沮之交。诗云:吉日庚午,既差我马。漆沮qiju之从,天子之所。
此次西京大猎,宣王犹如神助,左右开弓,猎获无数。众人惊叹连连,纷纷点赞。宣王大悦,于田猎结束当晚就地扎营,大宴宾朋。席间,众人酒兴大起,遂作诗吉日,以美宣王复礼兴周。诗云: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悉率左右,以燕天子。发彼小豝ba,殪yi此大兕si。以御宾客,且以酌醴zhuoli。宴席之上,众人推杯换盏,畅饮通宵。
次日宴散,众人意犹未尽,遂提议宣王纪此盛世。宣王闻后,颇为心动,沉吟片刻后,遂命能工巧匠凿取祖地岐山之石,做石鼓十面,又特命太史籀用其所修籀文,在鼓身之上分别篆刻《车攻》等诗文十篇,以纪宣王中兴周室之功。后世赞曰: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鼓成之后,宣王亲率众人入庙祭祖,将此十鼓置于太庙,以告慰宗周列祖列宗。至此宣王之威,远播四海!大周中兴,其势正隆!

6、中兴真相
其实,周宣王在正史中并无太出彩的记录,甚至于几乎全是负面的记载。而关于周宣王的战绩,多出自诗经,但诗中并没有明确究竟战果如何,而根据史实判断,这些战果可能并不大,估计大多都只是将敌人赶出国境就奏凯班师了,虽名义上获胜,但并未对敌方造成战略层面的打击。以致于这些长途远征,看似大胜,其实不过是空耗国力而已。因为不过二三十年,大周兵力就沦落到捉襟见肘的地步了,最终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征调南军守北疆,直至宣王三十九年,尽丧南国之师,之后这万国之邦几乎陷入了无兵可用的窘境。
于是,后世便有人考据所谓宣王中兴的说法来由,其中一个观点认为,宣王中兴的说法有可能是由最终的秦国定鼎造成的。因为在周朝八百年历史中,有两位君主被无来由的美化,一位是里通外夷丧权辱国的东周始祖周平王,而另一位就是这位自废周礼尽丧南国之师的周宣王。这两人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但名声却都很好。人们认为这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优点,就是均在秦国的立国过程中,给予了关键性的帮助。
战国末年,秦王君临天下,不可一世。但在宣王之前,秦人们过的却很惨。初时,秦始祖非子因在本家夺嫡失败而被扫地出门,只能带着族人一路向西,直到今甘肃地界才勉强获得了一片栖身之地。
直到周宣王起用秦人,拨给秦五子七千雄兵,方使秦人能大破西戎,立足西陲,之后宣王又封秦庄公为西陲大夫,还赐还了犬丘祖地,至此秦人才算是在西周彻底站稳了脚跟。
而到周平王时,平王因得国不正,只能砸锅卖铁拉拢诸侯,培养嫡系。而秦便因从龙之功,而从附庸升为诸侯;并且平王还大手一挥,直接将整个宗周全部打包送给了秦国。这不仅使秦成为诸侯,险之又险的赶在春秋诸侯吃鸡大赛开幕之际拿到了入场券,更离谱的是秦人此次唾手而得大周龙兴之地,直接拥有了帝业之资。
因此有学者认为,周宣王与周平王之所以历史名声莫名其妙的很好,有很大可能是后来大秦定鼎后,吃水不忘挖井人,引导秦朝舆论对两人进行了美化。以至于明明流传下来的正史中,二人政绩都很差,但偏偏名声却都莫名其妙的好。
当然在本种花家事系列中,我依然采纳宣王中兴的叙事观点。因为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和周平王这个孙子比(非骂人,周平王的确是周宣王的孙子),周宣王无论是活着还是死着,赢了还是输了,都一直有个天子样,不管怎么说,都可以算是大周八百年中最后的荣光。故此处我依然按照宣王中兴的角度进行叙事。
本节中,关于周宣王的文治武功,主要参考自《今本竹书纪年》,以及《江汉》《常武》《斯干》《车攻》《采芑》《六月》等出自诗经大小雅的诗歌。这些诗歌在具体细节上虽有些争议,不过在创作时间上,一般都认为当为宣王时所作。
7、籀文石鼓
然后是关于这十面石鼓。首先需明确,如今学术上的主流观点是此乃秦国采岐山之石凿刻而成。而本处我将其归为周宣王所做,原因有二,一则在古代的学术圈,都普遍认为其是周宣王所作,这是因为十面石鼓中有一篇诗歌与周宣王的《车攻》很像,因此古代认此为宣王石鼓。为此很多大手子都留下了歌颂宣王与石鼓的诗歌与故事作品,就比如唐代韩愈所做的《石鼓歌》。
二则,虽然如今认为此乃秦人所制的秦石鼓,但无法确定究竟是哪一位秦君所制,这就使这个观点缺少故事性,故此处复述家事时,我采用的是依然是古典说法,即此中华石鼓为宣王中兴后,勒石纪功而成。
最后是关于太史籀及籀文。其实目前的主流学术观点是,籀文不是西周的,而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秦国使用流传的文字,并且在目前主流观点中太史籀也是虚构的,即并不存在太史籀这个人,至于古文献记载的《史籀篇》,近现代专家一般认为其不应被解读为一个叫做籀的太史写得篇目,而应逐字理解,史——文书;籀——读书,合一起就是文书读写的意思,史籀篇即读写文书的教材。也因此目前主流观点进一步断定,宣王石鼓应为秦石鼓。毕竟西周末年,周王室再怎么落魄,也不会用当时还属蛮荒之地,秦国的文字书法进行篆刻纪功。因此如今这十面中华石鼓又被称为秦石鼓!
这十面中华石鼓在两千余年的漫长时光中聚散起伏,阅尽岁月沧桑,乱世隐,盛世现,终再聚于我种花家,共传华夏千年文脉。
8、山话嵓语
好了,宣王中兴的故事就暂告一段落。历史上没有明确宣王中兴的具体时间,于是我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定在宣王九年东都之会前后,因此本节只讲宣王元年到九年之间的事情。而我之所以这样设定,是因为仅仅三年后,周宣王就做了一件令后世无数历史学家想破脑袋都无法理解的诡异之事。此事之后,周礼重创、诸侯不附!宣王中兴彻底名存实亡,甚至于后来西周灭亡的导火索,幽王改嫡都极有可能是受到了此事的影响。此事就是下节我们要讲的种花家事——宣王乱鲁。
这一节视频鸽了很久终于还是做出来了。12月6日,我们这里的图书馆终于开馆了,我立刻入馆查阅资料,完成了本节文案。本以为很快就能水出视频,但不想13日忽然病倒,大脑晕晕沉沉几乎宕机,过了整整3天,才能勉强重启,真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希望疫情的阴霾能够早日过去!
另外下一节视频要到明年才能完成,因为宣王乱鲁这个历史事件太精彩了,尤其是其中包含了足足三个复仇故事,且这三段复仇环环相扣一个比一个精彩,实在不愿浪费这么优秀的题材,因此就打算多花些时间,好好做一做。争取过年前,能够完成这节视频。好了小伙伴们,让我们下节再见!
9、附录
(1)诗经九首(宣王篇)
①诗经小雅 南有嘉鱼之什 六月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々,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肤公。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②诗经小雅 南有嘉鱼之什 采芑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方叔涖止,其车三千。
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方叔涖止,其车三千。
旂旐央央,方叔率止。约軧错衡,八鸾玱玱。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
鴥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
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陈师鞠旅。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
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
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
③诗经大雅 荡之什 江汉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④诗经大雅 荡之什 常武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⑤诗经大雅 荡之什 崧高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⑥诗经大雅 荡之什 烝民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⑦诗经小雅 鸿雁之什 斯干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
似续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
约之阁阁,椓之橐橐。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
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
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寝乃兴,乃占我梦。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
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⑧诗经小雅 南有嘉鱼之什 车攻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田车既好,田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兽于敖。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决拾既佽,弓矢既调。射夫既同,助我举柴。
四黄既驾,两骖不猗。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⑨诗经小雅 南有嘉鱼之什 吉日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兽之所同,麀鹿麌麌。漆沮之从,天子之所。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儦俟俟,或群或友。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2)石鼓歌(唐·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3)古篆——摘自《书诀》(明·丰坊)
篆有百种,宜常用者六种而已。一曰古文,史皇仓颉广天皇之制。二曰奇字,黄帝史沮诵增损古文。三曰大篆,周公命史佚同天下之文三体,宜书箴铭,可以出入。四曰小篆,李斯制,碑额、志盖、斋扁用之。五曰缪篆,汉晋印章之文图书私印宜其体。六曰叠篆,今官府印信所用,礼部铸印局所掌,亦宜习知,以防诈伪。其唐元度、梦英、陈抟、道肯所传,杜撰非古,不必遍习也。
大篆。结体本于古文,而垂笔圆齐。盖小篆之所从出。史逸,字孟佚,伯邑考之子,文王之嫡长孙也。逸生頙,跂生黎,黎生籀。世以大宗为周太史籀,又损益润色,别号籀文,垂笔銛利,以此为别。
(4)《今本竹书纪年·宣王》
宣王,名靖。元年甲戌春正月,王即位,周定公、召穆公辅政。复田赋。作戎车。燕惠侯薨。
二年,锡太师皇父、司马休父命。鲁慎公薨。曹公子苏弑其君幽伯疆。
三年,王命大夫仲伐西戎。齐武公寿薨。
四年,王命蹶父如韩,韩侯来朝。
五年夏六月,尹吉甫帅师伐玁狁,至于太原。秋八月,方叔帅师伐荆蛮。
六年,召穆公帅师伐淮夷。王帅师伐徐戎,皇父、休父从王伐徐戎,次于淮。王归自伐徐。锡召穆公命。西戎杀秦仲。楚子霜卒。
七年,王锡申伯命。王命樊侯仲山甫城齐。
八年,初考室。鲁武公来朝,锡鲁世子戏命。
九年,王会诸侯于东都,遂狩于甫。
十二年,鲁武公薨。齐人弑其君厉公无忌,立公子赤。
十五年,卫厘侯薨。王锡虢文公命。
十六年,晋迁于绛。
十八年,蔡夷侯薨。
二十一年,鲁公子伯御弑其君懿公戏。
二十二年,王锡王子多父命居洛。
二十四年,齐文公赤薨。
二十五年,大旱,王祷于郊庙,遂雨。
二十七年,宋惠公薨。
二十八年,楚子儬卒。
二十九年,初不籍千亩。
三十年,有兔舞于镐京。
三十二年,王师伐鲁,杀伯御。命孝公称于夷宫。陈僖公孝薨。有马化为人。
三十三年,齐成公薨。王师伐太原之戎,不克。
三十七年,有马化为狐。燕僖侯薨。楚子鄂卒。
三十八年,王师及晋穆侯伐条戎、奔戎,王师败逋。
三十九年,王师伐姜戎,战于千亩,王师败逋。
四十年,料民于太原。戎人灭姜邑。晋人败北戎于汾隰。
四十一年,王师败于申。
四十三年,王杀大夫杜伯。其子隰叔出奔晋。晋穆侯费生薨,弟殇叔自立,世子仇出奔。
四十六年,王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