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对的地缘封锁,一把钳子的两个柄——海权论与陆权论【世界地缘·先导篇】

地缘:历史和当代政治经济外交问题在地理层面上的缘由。
麦金德(英国) “世界岛”理论:人类的主要活动范围在大陆上,占有世界陆地三分之一的亚欧大陆必然会成为世界的中心。一旦掌握了亚欧大陆,就能实现经济内循环,从而边缘化其他的地缘板块。
马汉(美国) “海权论”: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通过国际贸易摄取利益,海洋的主要航线可以给国家带来大量收益。而且海洋力量也可以将战火屏蔽在生产生活的核心地带——大陆 之外。
(陆权论并不是说任何国家都应该优先发展陆军,海权论也不是说所有国家都要着重发展海军。二者都有其立场。)
共同之处:
1.出发点都是经济
陆权论基于工业生产所需要的资源人口等认为世界的中心在陆地;海权论则基于商业认为世界的中心在制海权。二者都是工业革命后人类文明的主要经济来源。
2.立足点相似
陆权论立足于一个称霸世界的岛国(英国),他所做出的指导是离岸平衡,充当搅屎棍,尽一切力量阻止亚欧大陆统合。
海权论同样是称霸世界的离岸手(美国),他做出的指导是建立世界一流的海军把控主要商道,将陆地力量封锁在陆地内。
区位优势:人口、交通、地形、气候、位置等地理要素能压低成本和创造更多价值。
相对陆地,海洋的作用主要展现在大航海时代来临以后。占据世界各处岛屿、港口等战略要地,就实现了对海洋的掌控,正如古典时代我们对陆地的掌控是控制重镇一样。
所以近现代以来,对于区位优势的解读就和农业时代完全不同了。工商业对于交通运输条件的依赖要高于农耕。研究中古军事地理时往往要着眼于河流,而如今我们考虑更多的是铁路、公路、航线等,依托这些条件,再来讨论其上层的经济、政治乃至外交、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