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5版题库及答案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5版题库及答案!
资料全称: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注:本资料查找使用方法见文末!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5版题库及答案部分摘录:
1如果从一个正态分布中,将上端的少数极端值去掉,下列统计量不会受到影响的是()。
A.平均数
B.中数
C.众数
D.标准差
【答案】C
【解析】A项,平均数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所得之商,易受极端值的影响。B项,中数是按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因此,数据减少会影响中数。C项,众数是指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少数极端值对其没有影响。D项,在求解标准差时,要应用平均数,因此标准差也会被极端值影响。
2中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
A.50
B.75
C.25
D.50~51
【答案】A
【解析】百分等级是一种相对位置量数,中数处于一组数据的中间位置,因此其百分等级为50。
3有一组数据其均值是20,对其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10,那么得到的这组新数据的均值是()。
A.20
B.10
C.15
D.30
【答案】D
【解析】算术平均数的特点: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加上一常数c,则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加常数c,因此,新数据的均值为20+10=30。
4有一组数据其均值是25,对其中的每一个数据都乘以2,那么得到的这组新数据的均值是()。
A.25
B.50
C.27
D.2
【答案】B
【解析】算术平均数的特点: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乘以一个常数c,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乘以常数c,因此新数据的均值为25×2=50。
5下列数列4,6,7,8,11,12的中数为()。
A.7.5
B.15
C.7
D.8
【答案】A
【解析】针对未分组且个数为偶数的数据,中数为居于中间位置两个数的平均数,即第N/2与第(N/2+1)位置的两个数据相加除以2。中间位置的两个数为7和8,因此中数为7.5。
6在一个负偏态的分布当中()。
A.中数大于平均数
B.中数小于平均数
C.中数大于众数
D.众数大于众数
【答案】A
【解析】平均数(M)、中数(Ma)和众数(Mo)三者的关系:①在正态分布中,M、Ma和M。相等,在数轴上完全重合;②在正偏态分布中M>Ma>Mo;③在负偏态分布中M<Ma<Moe在一个负偏态的分布中,中数大于平均数。
7如果实验得到遗传与儿童多动行为的相关系数是0.5,这意味着有多少儿童多动行为的变异会被除遗传外的其他变量解释?
A.25%
B.50%
C.75%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相关系数的平方等于回归平方和在总平方和中所占比例。决定系数2=0.25,表明变量儿童多动行为的变异中有25%是由遗传的变异引起的,或者说有25%可以由遗传的变异解释,有75%是除遗传外的其他变量解释。
8XY两个变量间呈正相关,R=0.76,其回归是()。
A.拟合的一条线
B.准确的两条线
C.确定的一条线
D.拟合的两条线
【答案】A
【解析】建立回归模型实际上就是根据已知两变量的数据求回归方程。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则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就可以拟合直线模型。此处只有一个相关关系,因此二者的回归是拟合的一条直线。
9当XY间相关程度很小时,从X推测Y的可靠性就()。
A.很小
B.很大
C.中等
D.大
【答案】A
【解析】相关系数是用来描述双变量数据相互之间关系的指标,因此相关程度越小,X推测Y的可靠性越小。
10困从人类学角度,首先发现回归现象的是()。
A.达尔文
B.高尔顿
C.高斯
D.瑟斯顿
【答案】B
【解析】“回归“一词,最先是由高尔顿在研究身高与遗传问题时提出。1855年,他发表了一篇文章《遗传的身高向平均数方向的回归》,分析儿童身高与父母身高之间的关系,发现父母的身高可以预测子女的身高,当父母越高或越矮时,子女的身高会比一般儿童高或矮,他将子女与父母身高的这种现象拟合出一种线性关系。尽管这是一种拟合较好的线性关系,但仍然存在例外现象:矮个的人的儿子比其父要高,身材较高的父母所生子女的身高将会降到人的平均身高。换句话说,当父母身高走向极端(或者非常高,或者非常矮)的人的子女,子女的身高不会像父母身高那样极端化,其身高要比父母们的身高更接近平均身高。高尔顿选用“回归“一词,把这一现象叫作“向平均数方向的回归”。
........

>>>本文为资料目录汇总>>>完整版及相关资料均载于攻关学习网>>>每年更新!
>>>完整版>>>百度>>>攻关学习网>>>查找>>>
>>>或直接复制网址查找
http://ggw.100xue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