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笔记2——概念

0.坚持一天至少一更,这周扫完这本小书。
期末考试快来了嘤嘤嘤
配合bgm:雨のち想い出 食用本文更佳


第一节、内涵和外延
一、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对象的)属性:对象的性质和对象之间关系的统称
本质属性:一类对象所共有,且仅为该类对象所具有的属性。
概念是把对象作为类来反映的
偶有属性:某种属性,只被其中的部分成员所具有,而不被全部成员所具有。
固有属性:某种属性,为该类对象全部成员所具有。
本质属性:某种属性,仅被该类对象所具有
概念是思维的抽象,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仅抽取对象的本质属性。
逻辑学上的本质属性 仅仅关心不同对象之间的界限 而和本体论上的本质不同
一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逻辑学的核心问题——推理 推理由命题构成,命题由概念构成,概念是思维的要素,是逻辑研究的起点。
概念的分类:逻辑概念和非逻辑概念
逻辑概念:刻画对象的逻辑性质和逻辑关系
eg.所有 有些 而且
非逻辑概念:刻画对象的非逻辑属性
非逻辑概念在词项逻辑中处理为词项,在谓词逻辑中处理为谓词和个体词
概念和语词的关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是抽象的思想形态,语词是概念的存在形式,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二、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概念意义本身):概念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类(对象的集合)
确定一个对象是否属于某概念的外延,就是看它是都具有概念的内涵。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一、普遍概念、单独概念、空概念
1.普遍概念:概念外延包含的分子多于一个
由通名表达
有限普遍概念:外延包含有穷多个分子 eg.国家
无限普遍概念:外延包含无穷多个分子 eg.自然数
2.单独概念:概念外延包含一个分子
由专名表示 eg.中国
或者用摹状词(通过刻画某种属性唯一的指称某个对象)表示
Eg.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3.空概念:概念外延不包含分子
由专名表示 eg.孙悟空
由通名表示 eg.永动机
由摹状词表示 eg.20世纪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中国人
二、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实体概念: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实体 eg.人
属性概念: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属性
分为
性质概念 eg.聪明
关系概念 eg.大于
三、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类:构成要素是分子 类的性质必然被每个分子所具有
Eg.类:人 分子:张三 李四
集合体:构成要素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 集合体的性质不必然为构成它的组成部分所具有。
Eg.集合体:森林 组成部分:树木
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类概念):反映类的概念
在不同的语境下,同一个语词可以表示集合概念,也可以表示非集合概念。必须分析语境
Eg.对于树木来说,森林是集合概念;对于西双版纳雨林来说,森林是非集合概念。

第三节、概念的关系
一、相容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共同分子
1.全同关系:两个概念具有相同外延 所有S是P 所有P是S
Eg.等边三角形 和 等角三角形
2.属种关系:所有S是P 且有P不是S 则称P、S有属种关系 或称 S、P有种属关系
Eg.人 和 老人
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 外延较大的称之为属概念(上位概念)、外延较小的称为种概念(下位概念)
3.交叉关系:有S是P 且有S不是P 有P是S 且有P 不是S
二、不相容关系:
根据某种语境,不相容概念有一个确定的属概念,称为论域
Eg.老干部 和 青年干部 的论域是“干部”
概念的不相容,分为矛盾和对立两种关系
1.矛盾关系(互补关系):S和P矛盾,指S和P不相容,且S和P的外延之和等于论域M
Eg.白马 和 非白马
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其中一个称为另一个的补概念
2.对立关系:S和P对立,指S和P不相容,并且S和P的外延之和小于论域M
Eg.白马 和 黑马

第四节、概念的定义
一、概念陈述及其恰当性
概念是思想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思维的基本要素
概念中具有的思想是隐含的,需要通过陈述加以断定。这样的陈述,称为概念陈述
一个概念陈述,如果断定了相关概念的固有属性,则称是适当的,否则是不当的
一个概念陈述,如果断定了相关概念的本质属性,则称为定义
定义都是适当的概念陈述,而适当的概念陈述不一定是定义。
我们可以把概念陈述分为三个层次:不当 适当但不是定义 定义
在日常语言中,应该排除不当的概念陈述,运用适当的概念陈述
适当,是一个语用概念,同一个概念陈述,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程度的适当性。
Eg.“社会主义就是解放生产力” 和 “社会主义就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两者都是适当的
在强调发展的语境下,前者具有较高的适当性
在强调社会公平的语境下,后者具有较高的适当性
“概念战”的实质,就是争论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下,何种概念陈述具有较高的适当性
二、定义的结构和方法
定义揭示概念的内涵——本质属性
一般形式为:被定义概念=(临近)属概念+种差
Eg.人是有思想的动物
“人”是被定义概念(被定义项)
“有思想的动物”是定义项
“动物”是(邻近)属概念
“有思想”是种差
定义的一般方法为:
(1)将被定义概念恰当归类——确定(邻近)属概念
(2)确定被定义概念与同属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确定种差
关系定义:种差揭示被定义概念的关系的定义
Eg.叔叔是与父亲辈分相同而年龄较小的男子
功能定义:种差揭示被定义概念的功能的定义
Eg.笔是用来书写的工具
发生定义:种差涉及被定义概念的过程的定义
Eg.圆是平面上一动点,围绕一个定点做等距离运动所留下的封闭曲线
三、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概念认知度高于被定义项
即要用较为普及的概念,定义较为生疏的概念
违反这一规则,称为晦涩定义
2.被定义项要恰当归类
违反这一规则,称为归属不当
3.定义项和被定义项必须是全同关系
违反这一规则,称为定义过宽/过窄
4.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者间接包含被定义项
直接包含——同语反复
间接包含——循环定义
5.定义一般是肯定性陈述,但并非不能用否定性陈述。当使用否定性陈述时候,即A被定义为非B时,A与B必须互补。
四、语词定义
上面讨论的定义被称为实质定义(断定概念的本质属性/内涵),此外还有语词定义
语词定义:规定或者说明语词的意义
1.规定的语词定义:给语词人为的规定和附加意义,有宜和不宜之分,但没有真假之分。
(1)为模糊的词语规定确切的含义 eg.成年人就是指年满18岁的人
(2)为冗长的定义规定简约的表达 eg.“三个代表”
(3)为专门用语规定严格意义:eg.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行为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4)为旧词赋新义 eg.“实事求是”
2.说明的语词定义:常用于对多义混用的词语说明特殊用法,对罕用词语解释意义,对古文、方言、翻译词说明意义。说明的语词定义有真假

第五节、概念的划分
一、划分的结构
划分是揭示外延的逻辑方法,有三个构成要素:母项、子项和划分标准
Eg.香料分为天然香料、人工香料
“香料”是母项
“天然香料”“人工香料”是子项
香料的来源是划分标准
同一个母项,在不同的划分标准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子项
二、划分规则
1.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
2.一次划分必须依据同一标准
3.子项的外延必须为不相容关系
4.各子项必须是同一层次的关系
三、划分和分解
划分:将类分为子类,把属概念分为种概念
分解:把部分分为整体
Eg.北京市 分为 海淀区…
(类似类概念和集合概念)
划分和分解有相同的逻辑结构:A=A1+A2+A3+….,如果分解后的A1“是”A,则说明表达的是划分。
Eg.
女人是人——划分
海淀区是北京——分解

第六节、概括与限制
一、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内涵越多,外延越小,反之,内涵越少,外延越大
Eg.动物 人 男人
二、限制:通过增加内涵,缩小外延,从属概念得到其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作用:把一般概念具体化
方法:有时候在名词前加定于,有时直接选用种概念的名称
限制必须在属种关系的概念间进行
单独概念没有种概念,因而不能限制
三、概括:通过减少内涵,扩大外延,从种概念得到其属概念的逻辑方法
作用:思维抽象化的基本形式
概括也必须在属种关系的概念间进行
最大类概念没有属概念,因而不能概括,“对象”是最大类概念,不能概括。
“对象”这个概念不能定义,只能描述为“一切被思考的客体”
而“客体”的描述为“一切能被思考的对象” 这不是循环定义,而仅仅是一种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