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快速学习一个领域的

我是省流君,看视频也许需要半小时,但读文字只需十分钟。希望大家能花更少的时间,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以下是该视频的文字版全记录:
hi,我们今天换了一个新背景,因为今天小林想跟大家聊一个轻松一点儿的话题,但是非常的实用,就是我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是不感觉怎么这么大,有点空的话题哈,别急,你听我慢慢说。前两天我就收到一条私信说,诶,小林姐,你每次在整理内容的时候,是如何在大量繁杂的信息当中找到一条清晰的脉络?其实我经常会收到这种类似的问题说,唉,我是如何做一期内容的?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老板给我一个大项目,那么多信息,我该从哪入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哈,我好像就给大家一个唉,这个思路非常清晰的形象,哈哈哈,所以我就进行了一个深入的反思,我就发现这里边确实是有一些方法和套路,确实是帮助我从上学、学习、上班到创业到现在做视频都还挺有帮助的。有的时候你甚至都没意识到我在用这个方法论,但是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唉,你是不是觉得有那么神吗?咱废话少说哈,我今天就先分享一下。
首先让我请出今天的小助理,就最近非常爱用的这个粉粉嫩嫩的新电脑来给大家做展示。就我们经常遇到一个挺复杂的事儿,比如说我要做一个大project,或者我要准备一期硅谷银行,再比如说我想开个奶茶店,对吧?很多小伙伴第一件事肯定是上网直接搜如何开一家奶茶店好。
我们面对这么多庞杂的信息,产生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到底该从哪入手?就这时候我个人感觉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点就是你怎么把这些信息在他的脑子里,让它形成一个框架,形成一些线,这样你把它的脉络梳理清楚了,才更方便你去记忆和理解。就好像我们把自己的脑子想象成一个你的家,你的房间要来了一件衣服,你知道我放在衣柜里来了个碗,我知道放在厨房,就每一部信息他都有自己分门别类的地方。你比如说有些那种记忆大师让他记 52 张牌,他是怎么记下来?他可能就想象说,噢,我现在进了一个房间,唉,这是个黑桃沟吧,可能想着一个什么戴黑帽子的人在那拿着一把刀,他就想象着黑桃,然后走完一个房间就把这 52 张牌全都记住了。
所以你看刚不管是说我们给自己建了一个屋子,还是给这些数字找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都是要找到这些繁杂信息,他们当中的一个联系也就是这个结构。唉,注意点题了,总结下来其实就是一个结构化的思维方式。你别看这个词听着好像结构化很简单,但是你慢慢就会发现,那些逻辑思维能力很强、学习能力很强的人,他们就是潜移默化的在用这个方式去学习、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比如说如果你想最快速的了解一个国家经济,那你最主要的就是看GDP,看物价就是CPI,看就业情况, GDP 里头它还会分,比如消费、出口、投资等等的。然后你要看一个国家政策,那无非就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这些政策会联动到二级市场,有股市、债市、货币市场、衍生品等等等等,就是你看着非常非常繁杂,但其实你用这个框架这么一套就清晰了。包括我们为什么喜欢看罗翔老师的视频,每次都是有理有据,框架清晰。
在你看来可能听个段子,张三今天怎么着了?犯了一个 a 法的什么东西?犯了个 b 法的什么东西?在罗翔老师的脑子里,那就是有一个框架的,有a、b、c、d、e、f、 g 法,每个法里边都有什么什么条。所以就是当我们碰到一个新的领域的时候,重点不是在于学习某一个具体的法条它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是能够先建立起来这么一个知识框架,这样当你有这个框架的时候,不管是理解新的信息,还是想给别人表达,还是之后再有新信息技术的时候,你可以加到这个既有的框架里,都可以帮你更快速的去理解。
这就好像所有的知识和信息在脑子里,它就像是有一棵树一样的,每次来新的信息,你就知道在哪个树枝上,慢慢你这个树就会枝繁叶茂,树大更深,你的知识体系就更丰满。但是你假设要没有这么一棵树,你每次一个树叶你就记下来,每次来个树叶你就记,就算你记忆力再好,你之后找信息的时候就一地树叶,就非常麻烦,而且很有可能风一吹就散了。
归根结底我们总结一下,当我们想学习一个新的体系的时候,你了解这个体系的框架或者整个知识的脉络,比我们去仔细的抠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可能对我们帮助提升更大。好,那下一个更重点的问题就来了,那如何建立这个框架呢?首先我觉得最显而易见的一点就是你可以参考一个别人已有的框架,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要学的知识不可能是我要什么爱因斯坦,我去研究一个谁都没考虑过的问题,这个事儿八成已经有人去思考过,或者写成书,或者有课程去解决了。
所以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会省去你大量的时间,比如说我要讲一些利率的视频,最偷懒的方式,我先拿一本教材,对吧?我看一看人家是怎么讲的,我甚至都不用具体去读每个细节,你就把那个目录或者框架给摘出来,这样就可以帮助你自己先理清思路。或者如果你要是想省事,想快速了解一下的话,一般我的做法就是找一些可信的信息源,然后去搜一下那种,比如说一文了解什么什么 8 分钟带你理清什么什么框架,找一些这种类型的文章,先帮助自己把这个思路和体系给建立起来。当然现在你可能也可以直接问问AI,就做个参考,现在肯定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但是随着你一步一步问,他真的能帮你把这些问题和框架给梳理一下,而且他现在进化这么快之后, 8 成也会越来越完善。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一片混沌很多信息的时候,我们的第一目标是把自己的思路和框架给捋清楚,而所以你一定要抑制住自己想去看一些那些新闻,什么八卦小道消息这方面的那个欲望,您可能就看个标题知道,OK,硅谷银行倒了,谁有可能要收购他就完事了。你不用具体去了解那个信息,不然你就是一整天一个满脑子八卦的小灵通,也没有说完全就不好。但是咱不是想建立知识体系,所以可以往前面这步靠一靠。其实这棵树的结构一开始并不一定非得像我们教科书似的好,分大章节小结每个知识点感觉特别的复杂,不用,因为这个知识树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去理解知识,去记住这些信息,所以它可以是很简单就一条线,甚至它可能很奇葩都没关系,只要对你自己有用就行。就我其实在我每段视频里就最花精力或者说最费脑细胞的,不是仔细去查每一个故事、每个数据或者细节,而是把这棵树这个框架给建立出来,然后再把那些哎信息、八卦、事实都给塞进去,这样才能让这个线比较丰满。那好,我先来说说我一般是怎么捋这个框架体系的。第一招我觉得非常好用的一招就是多问为什么,就不通过不断的追问去一层一层把这个知识体系给挖出来。比如说我上一期准备硅谷银行,那我产生的最原始的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具体是怎么回事?也就说 s v b 它为什么倒了?第二个问题就是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至于像媒体炒的这么疯狂,感觉危机就要来了吗?往下挖,你会看到很多东西,然后你发现,噢,直接原因就是他宣布卖了债券要融资,根本原因是他持有长期债券。
那然后我又产生问题了,为什么持有那些长期债券突然风险会变得这么大吗?你就往下再挖,噢,原来它有很多MBS,有它的付出性,所以加息环境就导致了风险很大。那难道他就不管理风险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风险?噢,原来他真的不管理风险,根本原因找到了,你看他 CRO 都没有,唉,这趴故事就比较完整了。然后另一边呢?影响有多大?我就在找的过程当中就发现有一些规模上的衡量,有一些可能是事后影响上的衡量,包括别的银行有没有这些问题,他之后可能会发生什么,政府会怎么做,对吧?这都是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你就沿着这个往下去查,当然最后这些内容不一定都会展现,还会做一些取舍。但你通过层层的追问,其实是可以把这个框架体系给建立出来。
就我个人感觉问为什么这个方式还真的是个,有的时候是个思维的捷径,因为它可以帮助你带着目的去查这个问题,这样你就可以排除掉很多没有关系的信息,就我们就主动搜索我们想搜的那个问题,那些被动的信息你先把它都排除在外。我稍微再延伸出来一点,就是这种一层一层问为什么的方式,其实我们很多情况下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解决。
就比如说很多小伙伴问,NG,说好我如何分析一家公司,或者说我想看看这个公司如何增加利润?比如开家奶茶店,对吧?如何提高奶茶店的利润?这是很多奶茶店老板最关心的问题,我一样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去解决。你比如说我看利润是怎么构成的?收入减成本,那要想提高利润,降本增效嘛?对,增效,我可以从哪些角度考虑?我要么是增加单价,要么是增加卖的量,价格这边要么单个产品提升价格,要么让每个人来的时候能多买一些。比如我可以捆绑销售,我可以搞满减增量。这边怎么弄?一方面我可以让用户变多,就拉新嘛,打广告之类的。或者我可以让每个人增加复购,比如说我给你搞一个会员卡,买 10 赠一,对吧?你看你平时看到那些套路,是不是都慢慢进入到这个知识框架里了?这样当你再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面对的不是说,唉,我要找明星代言,我要怎么样一个零散的信息,而是它是有一个体系框架,你怎么去一步一步在每个环节去思考这个问题?好,我的第二个小诀窍其实就是沿着一条时间线去梳理它的脉络。
这个我个人感觉很多偏,比如经济、文化这种稍微文科类一些的学科都还挺常用的。比如说因为我做过很多国家经济类的,其实这个的思路就是按照时间线去梳理,为什么?时间线?我觉得也是一个挺诀窍的,因为一个事情它发展到现在,比如说ChatGPT,它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它可能会非常的复杂,我也不好去理解,大家也不好去理解。但是如果我把时间退回到 10 年前,退回到 100 年前,从它刚起步的时候开始讲,这时候我也好理解,大家也好理解,然后你再沿着这个思路去挖掘一下它一步一步是怎么发展过来的。
唉,这样你的那个框架不就建立起来了吗?但你说按照时间去说,我不可能了解一个国家从好几百年前到现在所有的事,对吧?这时候怎么办?我还有一个小诀窍,就是我可以找一些那种结果导向型的数据,通过这个去反映,看哪个时间段使这个国家有一些大的波动或者大的事件,然后再通过那个事件去往深挖一些具体的原因。
就比如说我们讲俄罗斯经济的时候,你看他那个 GDP 从 2000 年初哎,就开始高速增长,那你肯定要挖掘一下这背后的原因,你就发现,噢,那时候是油价上涨,你就发现它跟能源价格相关性那么高。你就发现噢,原来俄罗斯是如此的依赖能源。包括我们刚讲过土耳其也是类似的办法,你就发现从 2000 年往后,他那个通货膨胀率咵啪一下就被摁下来了,那你就再去挖掘一下它背后原因啊,原来那时候有时期的改革,那你说这个这么重要,能不讲吗?同样的思路,我们在研究一个公司发展其实也是一样,你可以看看结果导向型吗?最主要就股价,对吧?你因为你听到公司的消息各种各样那么多,有一些什么老大的花边新闻,你竞争有可能是竞争对手在造谣,但你怎么样能找到市场对它真实的反应呢?那你就看股价嘛,这是结果导向型,对吧?如果股价没什么变动,那就说明市场对这个事儿实际上的反馈没有那么的大。
就尤其是我们现在各种自媒体报道,每天 1 块,一个重磅,一个惊天消息,哪个车又撞人啦?怎么着就感觉好像事儿很大,但其实这个事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你需要一些数据或者是客观的东西去佐证。那这时候请你看那些比较结果导向型的数据,就能支持自己判断哪些信息或者哪些事儿才是真正关键重要的。
好,刚刚我们说到查数据,也有很多小伙伴问我各种数据的来源是什么,我就都列在这了,大家可以感兴趣可以参考一下。然后另外我觉得查数据的时候,我个人的一个观点就是尽可能去找到那些一手的信息。比如说我要分析个国家,我看是国家最基础的GDP、CPI、就业率等等这些最基础的数据。我要分析一个公司,我可能更多的是去看一些公司的年报,就公司出来的一手的材料或者创始人本身的访谈,你从这些最底层的信息里边更容易挖掘到这个事物的本质。
我自己还比较常用的一个思路,当然这个可能在准备内容上会没那么多,就平时我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更多的就是一个按照步骤或者流程的一个想法。就比如说把大象放进冰箱,分几步,对吧?那门打开,大家放进去,门关上,这个比较简单,但其实跟复杂事情也是一样,小丽奶茶店该如何营销?这时候他也是一个流程化的思维,你想一个客户是怎么一点点买到了小丽奶茶店?首先他得有一个初识的过程,他知道奶茶店,对吧?可能通过视频,通过哪认识了,然后他得一点一点跟我建立起来这个信任。
最后呢?唉,完成一个购买和转化的步骤,那如果我想提升整个的营销效果,那我就可以从这几个步骤或者环节去入手,比如他怎么能更多的人知道我呢?我可以打广告,我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多露露脸,等等等等,我中间怎么建立信任呢?比如说我可以请明星代言,我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多晃悠晃悠,最后怎么完成转化呢?我可以搞一些促销,搞满减,我也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多晃悠晃,告诉大家,唉,快买小丽奶茶店,对吧?所以为什么 up 主做广告效果好,你发现他整个把这个环节唉全都渗透下来了,包括很多人可能很头疼的问题,我怎么找到心仪的另一半?它其实也是一个流程步骤的过程,你先得认识这个人,然后跟他建立起信任,最后表白成功。
那你要想增加你找到另一边的概率,那就是这个漏斗的每个环节你都怎么增加?找人这儿通过APP、通过聚会、通过亲友介绍,那怎么建立信任?你多送送礼物呀?多跟人约会,出去吃饭看电影,怎么增加表白的概率?说带一枝花啊,成功你就成功了,不成功返回上一步之后接着表白。
刚才这些是我自己比较常用的一些框架的思路,就你可能最开始建立的只是一些非常小的框架,或者一条线状的逻辑,但当你慢慢这些知识在你脑子里形成体系的时候,它慢慢就会连起来,变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或者说变成一个网状的东西。这就是很多大佬他可能很多细节已经不记得了,但是他脑子里最后的那个框架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你就感觉你问什么他好像都能答出来,对吧?就比如说我想了解一下互联网领域赚钱的模式,这时候可能有一个人告诉你说互联网赚钱的 8 大诀窍, 1 二34567。
但是可能另一个人告诉你说互联网的终极模式无非就是a、b、c,这两个人是不就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在问题的时候,如果你问大佬问题,你也可能尽可能的去挖掘那些跟框架相关的,因为细节你回头上网上一搜都能搜得到,但是真正网上搜不到的就是大佬脑子里的那套知识书。
好,最后我再分享两个我觉得还比较有用的小习惯,就是在整理框架的时候,第一个就是一般我在读那些比较长的文章或者论文的时候,一般都会读两遍,第一遍我就忽略那些能忽略的所有细节,就看大框。你比如说在研究硅谷银行的时候,我看到这么一篇文章叫一文读懂,是不是就挺好,挺符合那个框架的?我就会先找一下,我想找那些关键性的框架信息,好一开始摘要。
哎,简单说了一下最主要的一个原因,硅谷银行是谁?它的持仓是怎么样的?这儿有他一个净现金流入的数据,这看着会比较有用。我给它摘下来,它长期持有的债券都是什么东西?这有它的资产负债表一个详细的数据,这个还挺好的。然后后面亏损的根本原因,你看这个最简单清晰的脉络,你读完之后就知道它为什么亏了,之后整理的时候再根据具体的问题,我想知道什么细节,再把它再补充进去就行。
第二点就是当我们有一个输出环节的时候,是可以大大增加我们吸收这个知识的效率。就说我自己做视频,那天然就有这个优势,我必须得输出。但我觉得就我们在平时生活、学习、工作当中其实也一样。比如说我们复习的时候,你可以把书本合上,然后就拿一张纸把这些知识点怎么连起来这个脉络给写下来,这样其实就帮助你更加深巩固记忆。或者当你在公司要做一个项目的时候,你最后做一个presentation,对吧?那逼着你必须得输出,那你就把那些东西都给整理出来。所以如果在没人逼着你的情况下,你想把这个事记牢记,我们可以自己给自己增加这个小环节。
好,我们刚才了解了结构化的思维,咱们做个小练习,假设你生活中遇到一个实际又有点复杂的情况,给你 5000 块钱预算,你怎么买一个笔记本电脑呢?嗨,那如果我们用结构化的思维去想,首先我们就应该理清楚自己的一个需求,这样你就不会因为一个特别小的点,比如说谁家的哥哥代言或者是打折,你就一时冲动买了一个可能不太适合自己的东西。假如你经常上课要带着,上班要带着,那你可能需要它轻便易携带,续航时间长。
有些人可能希望它颜值好看天天看,有些人可能希望它是个大品牌,那有些人可能经常有比如做笔记、阅读这样的需求,那你可能需要他有手写的功能,那有些人会经常看,那你就需要这个屏幕有保护眼睛的功能,反正你可以衡量一下自己各方面的需求。但是你看这个华为二合一笔记本 may book ego 就完美的满足了上面所有的需求,而且它可PC,可平板,性价比真的很高。感兴趣小伙伴可以通过下面链接了解一下Mouth。
Frenzy, get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
我们今天讲了这么多,也写写画画了这么多,你看,唉,我们把它整个缩放出来,你看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这棵树,你光看黑色的部分就是我们的主干,你刚看到这个主干,你慢慢就能回忆起来那些所有的枝叶和细节,是吧?但我这字你可能看不太懂啊,但也没办法,这是我的数,我能看懂就行,哈哈哈。
就我们每次接触新的信息知识内容的时候,要么你是要建一棵新的树,要么你是在原有的树上让它更加的枝繁叶茂,然后你就会发现,当你树建的越多,再有新信息来的时候,你就更容易建这棵树。这就是为什么哈?我们经常说很厉害,或者一些大佬的人说这个人真有建树,哈哈哈。哎哎哎哎,我们今天换了一个背景,你看完今天小林书就记出来了一个字,就是树。这就对了,这就是我今天的目标,咱们来听听看,哈哈哈,我我我我我,非常用的一个方法哈,就是我我我我我我就是搞笑,我在搞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