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角度分析5月16日空天军对爱国者阵地打击
从战术角度分析一下:
首先,一个远程阵地防空的确是包含诸如发射车、指挥系统、雷达、发电机、数据传输终端等十几套甚至几十套设备。但与简中乌贼那种弱智发言相反的是,这不代表一个防空系统很难摧毁或者抗打击能力很强,相反,一套系统中的任意装备受损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发挥,设备越多反而降低了抗打击能力并且提高了维护难度,更是增加了被发现的概率 ,每个子系统都有自己的作用,很难替代,这也就是为啥野战性的防空为了生存更需要简化系统和集成系统,而不是把系统分散的到处都是,这方面典型的就是“山毛榉”系列防空导弹。

另外,阵地型的防空通常都是靠电缆进行链接,这也是避免无线电信号泄露导致过早暴露自身位置。还有一些可能是短程的无限电信号组网,但非常容易受到各种条件干扰,所以这也就是为啥我们可以在卫星图上看到很多永固型防空阵地的设备都放在附近一样,不会分散太远,城市内的防空阵地尤为如此。也许未来防空系统会往更灵活的方向改善,但目前有线链接依旧是主流。

其次,这次打击显然是空天军针对乌匪爱国者阵地的一次目标明确的非典型防空压制作战,推测的战术有可能是饱和攻击加上真假目标的诱饵攻击,显示了空天军对打击该防空阵地的重视程度,这很好理解,目前乌伪政权手里依仗的远程防空已经数量有限,而此类大型固定阵地基本很难隐藏,一旦开火也做不到短时间内快打快撤,非常容易被定位。因此世界军事强国一般都会在此类阵地附近设置更多的中短程,但具有快速部署和快速响应的防空导弹或末端防御装置对阵地自身进行保护。显然,在防空装置缺口明显增大的西乌当局这里光靠外援暂时做不到构筑完整防空阵地和综合防空系统(IADS)的可能。

对于防空阵地的打击效果,由于乌克兰的信息管制,公众或者说开源情报方面(OSINT)可能无法很快得出结论,本身防空压制作战的战果评估就是战术方面的难点,全世界空军都一样,除非你有现场眼线,也许俄军这边可能可以通过卫星图片对阵地进行比对的方式评估打击效果(前提是他们有……如果俄方能公布卫星图,就如之前赫梅利尼茨那个弹药库一样,对基辅政权以及其背后的西方的战争主使都有很好破防效果),因此各方发布的战果目前来说只能是参考意义。可以确定的是目前几个可靠的OSINT 信源都可以确认这次打击是击中了目标,只是具体的毁伤不好评估。

对于有观点评论“爱国者”的梭哈式发射,这的确是一种离谱但并不完全不存在的做法,如果说防空阵地自身发现自己成为了目标,那么全弹打出来博一下命也不是不可能,但有些观点认为全弹发射是“知道自己要挨炸”,“所有把弹打出去避免殉爆”这种理由就过于扯淡和反智了。我们姑且不说每组发射架/发射车一般都要隔开或者有掩体就是为了防止各种原因导致的殉爆可能性,光这种“知道自己今天要完蛋”的逻辑就显然不是一个碳基生物能想出来的理由。要知道,消耗敌方防空阵地的弹药也是进攻方一种常见可取的战术之一啊。

如何评价这次空天军打击的成果,只能说我们必须站在发动打击的目的上去看,这到底是一次防空压制(SEAD)作战,还是防空摧毁(DEAD)作战?如果是防控压制,只要能确认“爱国者”阵地在一定时期内的确无法再发挥作用(几个小时甚至几周),那战术目的就可以认为是达到了,这其中最好的结果是摧毁了爱国者的搜索或火控雷达,毕竟这是全系统中最贵的玩意儿(雷达可比导弹贵多了),这个结果也可以是一锤定音的;也有可能是雷达受损,那需要评估是否可以应急修理,但短期内这套系统也废了;刚才也说了,整个系统,实际除了发射架是看做有备份的外,其他的设施也一样是打一套少一套都会影响阵地作战,如果像某些弱智声称的那样只是击中了附属设备,也一样可以视作打击任务完成,只是受损的程度相对较低,影响时间会略短一些;最不值钱的就是发射架,因为发射架数量多,除非全部摧毁,否则不会影响系统自身的运行。 如果空天军的目的是彻底摧毁这套系统,那则需要升级成防空摧毁作战(DEAD),这就需要对整个系统的所有目标都进行打击且毁伤要超过 50%,而就从俄军这次行动投入的装备和兵力看,实现这个目标的可能还是比较小的。
CNN 的报道中提到了俄军可能追寻了“爱国者”阵地的雷达信号,这的确是反辐射作战常用定位手段,但由于没有(至少西乌伪政权这边没有发现)战术飞机的参与,有可能意味着“匕首”导弹是否具备了一定反辐射追踪的能力,暂时还不得而知。从攻击方可以用来定位目标的手段去分析的话,攻击固定坐标目标的 INS/GPS 制导是弹道导弹类武器的常用手段,通常都是通过各种情报手段(比如卫星或人员)确定目标的位置,然后对固定坐标进行攻击,但此类手段由于需要明确坐标是什么东西,不大可能随便看到个物体就抄一个坐标然后把导弹打出去的这种土豪行为,至少情报分析层面不会搞错发射车、发电机、数据中心、雷达天线此类非常容易识别的物体,那排除导弹自身精度的问题外,说什么没打中要害,打的只是低价值附属设施基本不可能。而如果是反辐射引导装置,追踪雷达信号的话,那更不可能去击中什么发电机、运输车这种无信号的目标了。如果是末端图像匹配,红外追踪等手段,有可能在分辨率不足的情况下出现瞄准错误,但这种手段在城市中使用并不是一个好的手段,太多干扰,但这同时意味着导弹具备了攻击移动目标的能力,至少目前没资料显示“匕首”能打移动目标。如果是激光瞄准(附近有特工或者潜伏小组),那更不可能瞄错目标了。从视频确认阵地位置的确发生爆炸来看,如果不是那种更丢脸的“爱国者”导弹一发射就在自己阵地头上自爆的质量问题,那基本可以确认打击是打中了目标区域的。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爱国者”阵地设置了假目标(假雷达信号)或者诱饵(烟雾或红外诱饵发射器),但一来假目标不会放在发射架(真目标)边上,毫无意义,且也没有视频去证实;二来从空天军这次使用了不同武器进行了协同攻击来看,这显然是依次精心策划许久的攻击,打中假目标的可能性非常低。

攻防双方目前的发布的信息都不能被视作完全可信的(基辅政权那所谓的战果统计更是大本营战报,完全没信服力),但从目前可以证实的没有争议的视频(简中乌贼吹嘘的击中巴士基本可以确认是认知战和洗脑宣传)分析,此次对抗俄方得分没有啥问题。但最终结论势必需要等待更多的信息被公开和发掘,甚至是战后才能看到的相应的作战记录和报告才能更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