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时间与岗位的选择
1.用手机电脑刷题取代纸质版试卷练题。我平时复习的时候,全部都用纸质版试卷,因为用手机电脑刷题坏处有以下:一、非常损害视力,长时间对着手机电脑做题很疲劳,二、用手机电脑做题和用纸做题是很不一样的。在纸质版卷子上做题可以翻翻,哪一题不会可以做个标记放在那,回头再看。手机电脑做题始终不太方便。三、用电脑做题,不利于记录错题,我学习行测还经常翻看自己做错的题,纸质版上面有我做错的痕迹,我很容易想起当初为什么做错,用电脑你根本不知道你当初哪里做错了。四、如果有桌子,椅子,有笔和草稿纸,就不要用手机刷题了。电子竞技高手,换了桌子的高度,鼠标垫子,都能影响成绩。难道躺着用手机做题,真的不影响么。所以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学习方法。
→对策:用纸质版试卷和教材取代手机电脑。
2.没有错题本,不记录错题。错题记录这个环节是行测复习的灵魂。为什么这么说?其实这和行测考试理念设计有关系,做过几套行测题,你应该就有这样的感觉,很多行测的题目你不是不会做,而是要么是看错了题,要么是计算出错,或者犹犹豫豫选错,这些错误如果你不闻不问,过段时间你再做同样的试卷,错的则还是这些题目。这就是我们的思维缺陷,只有通过反复总结错题,才能有效改进。
→对策:记录错题并时常翻看。如何记录错题?我开始没有记录错题的习惯,其中最大原因莫过于记录错题太麻烦了。确实,要你把错题抄在本子上确实太为难了,尤其是言语理解那么长的题目,怎么记录啊,这不要人命吗?哈哈,没关系,一点都不用怕。我将绝招奉上:准备一个错题本,在记录错题的时候,
大一大二时我们还是纯粹的学生,只需关注自己的学习,无需为生活而烦恼,可到了大三我们就需要提早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是工作、考研、亦或者是考公?这是很多同学都会面临的纠结,我认为想要做出一个适合自己的选择,首先需要对自己有准确的认知和判断。都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更喜欢工作、学习、亦或是成为一名公职人员,只有有了兴趣,才能更好的坚持下去。在做出选择前我们可以多问问老师同学们和家长的意见,但是切记千万不要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在最初我就犯了盲目跟风的错误,看同学们都开始准备考研,我也跟着买资料买题,但最后因为自己实在没有那种持之以恒的耐力,最后只能陪跑一趟。所以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能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弯路。
二、备考时间与岗位的选择
考公虽然不像考研那样辛苦,需要每天早六点到晚十一点地付出,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做出选择后若不付出努力同样是原地踏步。有的人说考公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准备,有人说需要半年,也有的人说一个月足矣,那么到底用多久的时间来准备考公是合适的呢?我认为两个月是准备考公的最佳时长。我一共参加了国考和省考两次公务员考试,第一次因为还在准备考研,所以报名后并没有认真准备,先将讲义打印出来,进行预习,这步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然你再看老师视频会比较慢,跟不上老师节奏!
分板块看老师课程,一般一节课三小时左右,一个板块大概五六个课时,课程量还是挺大,个人建议可以倍速看,两倍三倍都可以,保证自己听的清楚,跟得上就行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不要为了赶课程而瞎倍速
一个板块学完,学习下一个板块的同时,要用行测5000题练习前一个板块加强巩固,要做到温故而知新!


【提升阶段—名师课程】
基础阶段夯实基础后,就要跟名师课程来做提升。针对每个板块找到最合适你的名师,把他的课程、技巧和方法学精学透
不建议针对同一板块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名师课程,前面系统班已经有听过一个老师的课程做基础,名师课程就是第二个老师做提升,已经足够了不要觉得要把所有名师的课听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是时间不够,二是我相信大家都是普通人,这点很难做到不说,还会导致自己脑子里的技巧方法框架混乱
把握课程技巧方法在精不在多,只要一个老师的方法用好了,能快速选出正确答案就行。
【名师课程推荐】
一、查重机制不健全:1.各个平台有不同的的查重标准以及查重结果相差很大;2.高昂的查重费用令毕业生难以承受;3.论文可能被泄漏甚至被抄袭;4.验查机制机械化,让降重变得困难重重。
二、高校学术培养机制存在缺陷,以及当下基础教育领域学校对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欠缺致使论文赶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里的怪现状。
〖对策建议〗
1.高校加强诚信教育,转变学生对待论文的轻率态度。
2.增强论文查重的科学性和公益性,不仅能避免学生们为降重而舍弃正常的逻辑表述、权威引用等,以呵护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严肃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毕业生们减负,让他们拿出更多精力和信心,面对人生新的挑战。


3.高校加强对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完善高校学术培养机制。
4.教育部门、高校和论文平台应当加强合作。提供更权威、更科学、更便利的查重系统减轻学生们负担,合理计算重复率,合理设限重复率。
申论先看李梦圆老师打基础,然后再看站长,最佳搭配
【冲刺阶段—真题练习】
冲刺阶段最后一月,大量刷真题,刷真题要系统性的做题,切记不要零零散散的做,会影响时间把控。全职备考的最好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来刷题,行测:上午9:00-11:00,申论:下午14:00-16:30,这样既能练习对考试时间的控制,又能将你的脑子的活跃度调动到正式考试时间段,在职备考的周末可以按照这个时间来,工作日就晚上抽整段时间做题。
最后在十一月二十日临近考试时才意识到考研无望,开始买资料准备考公,到考试一共准备了一周左右,时间可以说是非常仓促,但可能因为当时还保持着考研的学习状态,每天从早晨六点半学习到晚上十点半,效率比较高,所以非常幸运的以仅高分数线三分多的成绩进入了面试。在知道成绩的时候我是非常欢喜的,但很快我发现我面临另一个选择,究竟是选择国考还是放弃这个岗位再战省考?国考的岗位并没有用心选择,离家比较远,再加上准备时间仓促,所以我一咬牙决定放弃国考岗位,再次参加省考。这次省考的岗位经过了我的“精挑细选”,并且抽出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进行准备,但是因为自己的马虎大意写上哪一本书多少页多少题,并写上当初为什么做错的原因和解题的过程。比如言语理解的错题,记录《言语理解与表达1000题》P132第23题,错误原因:没看到转折词,将前面的话当成了主旨。比如数量关系的错题,记录《数量关系模块宝典》P124第6题,错误原因没理清楚两个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再写下详细解题过程。比如资料分析的错题,记录《资料分析模块宝典》P63第8题,错误原因在计算1/7的时候出现了错误。这样就可以很轻松的记录错题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O(∩_∩)O哈哈~。在你下次翻看错题的时候,看到错误的原因就应该回忆起这道题完整的原貌,那么就能更好加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