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心理测试:你的心中,是否也住着一个骄傲美好的晴雯?

从被撵出大观园的那一刻起,晴雯的生命就开始了倒计时。
聪明伶俐的晴雯,原本是贾母特意留给宝玉的。晴雯亦是深爱宝玉,她以为自己会永远陪伴在宝玉身边,与他相伴白头,生死相依。为了宝玉不被责备,她会带病熬夜补雀金裘,她会出主意让宝玉装病,她会“掐尖要强”,嫉妒嘲讽那些跟宝玉亲密的人,比如袭人,比如麝月。她懂得老太太的心意,也知道自己在宝玉心中的位置,所以她一直是笃定无疑的,既不屑于也不愿意如袭人那般,去讨好别人,去经营各种关系,甚至与之“初试云雨情”。她活得那么骄傲而自我,那么生动而明媚,那么纯洁与自尊。
然而,突然之间,大观园风云突变,王夫人亲自来到怡红院,第一个要处置的人便是晴雯,疾言厉色命人撵走晴雯,连句解释都没有。
这么多年在怡红院里养尊处优的晴雯,骤然被扔到下人住的简陋房屋中,喝着充满油膻之气的粗陋茶水,她的身心都已经到了极限。

这是宝玉来看她,她对他说:
“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也当日也另有个道理。”
她至死都觉得不甘心!内心深感委屈。是啊,自己心怀磊落,光风霁月,从来就没有勾引过宝玉,没有过任何苟且行为,怎么就是狐狸精呢?
她无比后悔!早知道是这样的结局,还不如当初就“勾引”了呢,起码无怨无悔。所以,她主动要求与宝玉换了内衣,并对宝玉说,你可以对别人实话实说,我不怕谁我们的不清白了……
这样的晴雯,心怀坦白,重情重义,骄傲自尊,却命运悲惨,实在我们心生怜惜,情不自禁意难平。
晴雯的故事里,不知不觉映照着我们自己的命运人生。曾经,我们也是这么单纯美好,这么骄傲自矜。我们不懂心机算计,不会奉承讨好,缺少在人群中游刃有余的能力手段。然后,也时常受委屈,被误解,挨欺负,甚至命运坎坷。所以,我们不自觉地喜欢晴雯,自动忽略了她的种种缺点和问题。

然后讨厌与晴雯性格处事截然相反的袭人,觉得她太世故太功利太卑微了。
可是,如果我们跳出局限,以客观的态度看晴雯和袭人,发现她们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
晴雯和袭人的理想是一致的,她们都希望成为宝玉的姨娘。但她们性格气质不同,自身条件也大相径庭。
晴雯的个人条件更好,她漂亮能干,言语爽利,深得贾母和宝玉的欢心。所以,她当然不必处处小心谨慎,可以任性做自己。
袭人性格内向,本就不是贾母和宝玉喜欢的那一类。她只好凭借认真用心地工作,来赢得领导的信任和重用。所以她要讨好各种人,才能接近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袭人与宝玉的“初试云雨情”也与此有关,也不排除以此来“勾引”宝玉的心思。
然而,晴雯固然没有在身体上与宝玉暧昧,但在精神上,她也差不多。著名的“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勾引”?如此情节只有小情侣打情骂俏才可以吧?否则,在职场上,你怎么能,你怎么敢,跟你没有丝毫暧昧的异性上司这么闹?

所以王夫人说晴雯勾引了宝玉,其实也不算冤枉她。
然而,犹如在婚姻中,人们更容易原谅精神出轨,而很难接受肉体出轨一样,人们对身体勾引的厌恶大于精神勾引。
在从古至今的评价体系中,有人习惯以道德、以情欲来评价人物。“情”是美好的,“欲”是丑陋的,一个女子,无论她的性格为人多么被人称道,一旦与欲望有关,不那么纯洁无瑕,便会不自觉地被看低,被轻慢,成为对女人一条隐形却顽固的评价标准。
晴雯对宝玉是“情”,袭人对宝玉是“欲”,然而,情是欲之源,欲是情的归宿,情欲原本就是一体,谁又比谁更高尚呢?
其实我也挺喜欢晴雯的,她活得任性自由,敢爱敢恨,那也是我向往的人生。相比之下,袭人比她拘谨多了,也辛苦多了。便是早早死去,还有宝玉为她写下了荡气回肠的《芙蓉女儿诔》为之送行致敬,让人无比感动。
生活复杂立体,伟大的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亦是深刻丰富,并不是好人都完美得无懈可击,坏人都十恶不赦。晴雯和袭人亦是如此,她们都各有不完美之处,她们的形象也因此更加真实生动,引人入胜。而作为读者,我们理应客观评价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