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史话丨文天祥与通州的石港文山
【转载】发布时间:2020-10-10
强国号:江苏学习平台
作者:纪茂生 秦健
1276年,元兵围困南宋京师,宰相文天祥临危受命,赴元营谈判,被元军所扣。在押解去大都途中,他乘机逃脱,曾亡命到南通通州。有关文天祥在石港的萍踪浪迹,历代凭吊者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渡海之处,但据《直隶通州志》载,古渡遗迹,到了清乾、嘉年间,便渺不可辨了,而确切可指的,仅文山一处。

文山位于石港镇东北,原名成山,为纪念文天祥而更名文山(文天祥号“文山”)。这里原是“风起千湾浪,潮生万顷沙”(文天祥《卖渔湾》)的海滩,乡人为避海潮、水灾挑土叠成。文山虽不甚高大,但在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耸青叠翠,巍然兀立,倒也颇为壮观。
1736年山上建“二贤祠”(二贤为文天祥及北宋名臣范仲淹)。上山拜谒先贤,由镇东街文山巷而入,巷内有一砖木结构朱漆大牌坊,门额蓝底金字,书“范文二公祠”,为清末状元张謇手笔。
走出幽深的文山巷,便到文山南麓。在山门魁星阁的背面墙壁上,镶嵌着一块长方形大理石诗碑,碑上镌刻着“宋丞相文文山先生诗三首”,康熙年间所刻。过魁星阁,向上翻过几级台阶,便进入二贤祠。祠为两层楼阁,上为翠云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气象庄严。晴天丽日,扶梯登翠云楼,放目南眺,天地衔接处,隐约可见青峰两点,紧贴天壁。只不知文公当年在此写出“狼山青两点,极目是天涯”(《石港》)时是怎样一种情怀。

七百年悠悠岁月,文山屡经兴废。树木建筑早已毁于战火,山丘也被夷为平地。但人们对文山故址的凭吊、对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的敬仰心情却一直没有变。

作者单位:南通广播电视台报业中心
责任编辑:叶慧斌 苏芳 蒋志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