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有东征、西征、南征,为何只有向北叫作“北伐”?
封建时代战火连天且国与国之间的摩擦反复不断,以冷兵器交锋的战争年代虽没有现代战争的杀伤力,可是百万大军的威力也不是随便就能忽略的。
许多人都只看到了冷兵器与热武器的本质差别,从而忽略了现代战争与古代战事背后的根本不同,相比起现代战争封建时期的战事多了一些传统气息。

正式开战前双方将领会先进行武艺比拼,此举不仅能让士气大涨还可以令敌军军心涣散,一旦敌军将领稍逊一筹亦或是直接被打败,那么接下来的争夺战中敌军士气必然会下降。
其次除去初期通过两军将领比试的手段来一探究竟之外,古人们还想出各种各样的战术来获取胜利,为何在古代战争中熟知兵法才是重中之重,其原因便是兵法若能用到出神入化。
虽然还无法做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程度,可百战百胜的神话还是能实现的,足以见得兵法之于古代战争的重要性,开战之前皆会对敌人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争取做到知己知彼如此才可实现百战不殆,而考察的内容基本都围绕着敌军大本营的情况,期间若有一定把握可以先给敌军一记痛击,再不济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也行。
对于下面的战士而言敌军军心极有可能会大乱,组成那一个个致胜绝招的仅仅是普通汉字,然而将汉字连成一句话就能一跃成为历史经典。
兵法的高明之处在于字里行间所展现出的玄妙,熟读兵法后的心得中皆提到了一个问题,那便是唯有向北方进军才会被称之为北伐。
军事政治家 熟读兵法
历史上曾涌现出过诸多军事政治家,这些名人的一大特征便是年少时期就熟读兵法,对兵法了如指掌才能做到熟练运用,否则如何对兵法一知半解又如何去解读背后深意。

赫赫有名的大乱世三国时期就曾出现过许多著名军事家,比如古今中外人们皆耳熟能详的诸葛孔明。
智囊是人们对诸葛亮的形容词,诸葛亮彰显出的大将风范世间少有,并且诸葛亮本尊对战争形势的变化极为敏感。
这一点恰恰是很多人所缺少的,诸葛亮根据兵法总结而出的观念,几乎将东征、西征、南征时期军队应注意的问题全部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