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学理论课程全集 共28讲 新版(逐步更新)

2023-03-04 21:04 作者:我来学习咯  | 我要投稿

文学理论

一、理论是什么?

理论-theory-去观看 本义:去观察(非沉浸),沉思活动

1、理论与反思(反思是理论的品格)

选择是被控制的(刘谦魔术强迫选择?)

2、理论与常识(常识是理论的对象)

常识与理论=观念

理论--反思,证明;常识--经验

网络世界中的个人意见后的个人见识理论

3、理论与阐释(阐释是理论的功能)

雷蒙德·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理论”描述:观念体系,思想系统;推测、思索;源于人深层次把握世界的某种欲望

传统理论认为---找规律 但易将理论沦为工具

现代理论认为--去阐释 逻辑自洽

4、理论与实践

理论源于实践,实践的对象是丰富多样的

实践-脑中(精神生产),理论不是空想

二、什么是文学理论?

1,对文学现象的抽象反思

(1)文学活动的两个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

(2)文学四要素及其关系

艾布拉姆斯

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

2、对文学文本的深入分析

阅读文学作品时,文本后的逻辑

霸道总裁文,“丫头哈哈哈哈哈哈”矛盾,了解,

现实生活低,从作品寻找快感

3、对文学观念的学理探究

科幻文学,刘欣慈文笔问题到最后什么是文学

第一章 文学的本体视域

一、文学本质问题(文学是什么)

(一)文学是否可以定义?

1、文学不可定义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1】可说的【2】不可说的 《哲学研究》“家族相似”游戏怎么定义-踢皮球?世界杯?

莫里斯韦茨 艺术怎么定义?变化的,新形式和案例

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

2、理论与经验区别问题

经验可以定义,理论:不可定义 (对经验的提炼与总结)

(二)文学定义方式

实指性定义/逻辑定义

1、属加种差法 公式:被定义项=种差(与其他的区别)+邻近的属(集合下)

人=动物,会使用工具的?哺乳、灵长类、高智商,社会性

2、文学的存在方式(定义文学的起点)

物质/精神形式

精神-哲学、道德、宗教、艺术-舞蹈、音乐、绘画、建筑、文学(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3、属加种差的问题

揭示的是关系,不是本质/定位

假定种差间界限是清晰的

(三)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

字典释意

1、唯实论与唯名论

本质-事物本身的共性

唯实论:认为共性是存在的/唯名论:共性不存在

2、结构论与关系论

“忒修斯之船”大,螺丝换掉还是它,但是断断续续全换一变是否还是它

七年止痒-人

文学的本质-组成文学的关系结构-语言的运用

3、本质主义的问题与缺陷

(1)预设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罗格斯中心主义”-道

(2)误以为本质是一个普世的既定事实

本质-时代性

(3)误以为文学本质是确定的

过分概括

4、反本质主义的问题与缺陷

容易导致虚无主义--绝对的本质(无)与相对的本质(有)

文学本质具有一定的可把握性

文学性的四个维度(审美文化,语言符号,情感形象,想象虚构)

文学(是非)-文学性(强弱程度)

(四)作为“事件”的文学

伊格尔顿《文学事件》

虚构性,道德性,实用性,语言性,规范性

《便条》(文学转向---背景,时间,看法)

二、文学性与文学本质问题

(一)维度1:文学的文化属性与审美属性

文学是一种文化形态(历史性)-审美文化-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1、作为文化形态的文学

(1)文化的本质

文化是一种人类的生活方式-有机整体

(2)文化体现人与现实的关系

2、作为审美文化的文学

文学-建构现实(朱自清,交通规则)

(1)审美文化=以审美的视角对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塑(疫情电影-重现事件)

审美----无功利性【高级】/功利性【为我所用】;愉悦的

审美理想

(2)文学提供虚构情境

让人释放情感(压抑的)

克里伍德《艺术原理》情感分为负荷/释放----文艺功能-释放

be美学-激发想要美好的欲望

取代现实(代偿)

建构现实

(二)维度2:文学的语言属性与符号属性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

(1)陌生化/自动化-----什克洛夫斯基《词语的复活》

(2)非指涉性/指涉性-----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韦勒克《文学理论》(内涵/直指)

多义性与确定性;深度与浅度

(3)虚拟性与现实性------伊瑟尔《文本的召唤结构》(描述性语言,解说性语言)

(4)内指性/外指性---施蒂尔勒《虚构文本的阅读》(文学语言自指)弗莱《批判的解剖》

(5)情感表现(可感性)与信息传递

(6)生成性与惰性---保罗利科

(7)伪陈述性(第一人称--不能与现实对标)与陈述性

(8)述行语言与记述语言-----语用学派约翰塞尔《言语行动》奥斯丁《如何用语言做事》

某种许诺、暗示--执行,实践(对于读者的劝说或说服--干预读者的判断)/客观描述

(9)含蓄意义与清晰意义之比超过日常标准

保罗德曼《阅读的语言》

语言:字面;修辞

(三)维度3:文学的情感性与形象性

1,情感性

(1)情感与欲望(需求)

文学----有话要说(现实匮乏,审美理想)

(2)情感与主体

情感是生命本质的体现

语言

(3)后情感文学

青春是感伤的,打上标签

这情,是真还是假?建构起来的情,虚假性,你是否是真的喜欢你喜欢的?

美斯特罗齐《后情感社会》---情感:虚拟性,表演性和代理性

情感是可复制的产品——情感变成一种话语

情感有意拉开主体间距离(作品独特性--套路)

情感话语的泛滥----情感贬值

感伤主题····古代的壮志难酬,当代的异化人性,现代的符号化

2、形象性

文学中介--语言(工具性)--理性;内容--情感(私人性)非理性 情感会有损耗

形象大于思想

(1)含义:

作品形象所包含的意义超过作者主观意图//////////////作品形象所表现的意义与作品意义矛盾

(2)原因

1形象的间接性和不确定性

2接受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读者阅读过程-再创造/历史作者创造受时代限制-作品不会)

3作者自身思想的矛盾

作家主观意图不等于作家全部思想

托尔斯泰 矛盾意识在作品中的展示---俄国社会的发展

(四)维度:文学的想象性与虚构性

1、文学的真实性问题

真--现实主义

  1. 文学作品是对生活的反映---反映生活真相
  2. 真相,不是现象真实而是本质真实
  3. 社会科学是逻辑的真实,文学艺术是艺术的真实(形象)

文学的认知性

真--与现实相符---认识过程--认知性

真多义性

事实之真--实然;价值之真--应然

深层

寻求事情应该怎么样

三、文学与意识形态

1、论争

肯定--钱中文 审美反映论;童庆斌

反对派--董学文---非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集合;








文学理论课程全集 共28讲 新版(逐步更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