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举重技术交流《谈举重运动预蹲深度、预蹲方向与上挺成败的关系》

2021-01-20 22:06 作者:showtime911_举重  | 我要投稿

《谈举重运动预蹲深度、预蹲方向与上挺成败的关系》

2005年第4期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王海军 修平 黑龙江省体工队举重队

摘要:在近几年的举重比赛中有很多优秀的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挺举比赛中的上挺过租出现了成功率偏低的现象。这一普遥存在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单项成绩和总成绩,也影响了项目的排名。在一定租度上制约了一些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并给运动员心理造成了很大压力。本文通过对2002年黑龙江青少年举重比赛的93名运动员上挺中预蹲的深度、预蹲的方向进行研究,找出共性的东西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合理建议。

1研究目的

在国内外比赛中,挺举的成功率约占55%至60%左右。其中因翻铃或者其他原因失败的人数极少,大多数都与上挺成败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研究探讨上挺成败的原因,对于改进上挺技术、提高上挺的成功率,更好的发挥挺举的潜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黑龙江2002年全省少年举重比赛的93名运动员预蹲深度、预蹲方向与上挺的关系,进行研究。

2.2研究方法

本文材料取样于2002年黑龙江省青少年举重比赛,笔者对参加比赛的93名运动员的极限重量和亚极限重要的上挺技术进行技术分析,然后通过观察,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用于本文的研究结果加以论证。

研究中对预蹲深度做了深、中、浅三种程度及对预蹲方向做了垂直、偏前等进行分析。(预蹲深度:侧面观察,预蹲屈膝时膝前垂线超过足间为深预蹲,膝前与足间在同一垂直线上为中预蹲,膝前垂线在足间之后为浅预蹲;预蹲方向:侧面观察、身体重心下沉,前倾、后倾等)由于是在比赛条件下进行的技术观察统计,因此,只能依据赛场目测和场下询间等进行整理划分。

3结果与分析

3.1预蹲深度与预蹲方向的统计结果

正确预蹲深度运动是上挺成败的关键。通过现场观察发现,大多数失败的上挺动作,是由于运动员过深的预蹲引起了方向前倾造成的。93人的试举次数是279次,除23次其他原因失败外,采用深预蹲的97人次,其中21人次预蹲方向正直,占全部深蹲的20%;有6人次预蹲方向后倾,占9.2%;有67人次预蹲方向前倾。采用中预蹲的有71人次,其中有53人次预蹲方向芷直占全部中预蹲的74.6%;5人次预蹲后倾,占7%;13人次预蹲方向前倾,占18.4%,采用浅预蹲的人为88人次,其中有78人次预蹲方向正直,占全部浅预蹲的88%;3人次预蹲方向后倾,占3.4%;7人次预蹲方向前倾,占8.6%。浅预蹲对保证正直的预蹲方向有着良好的影响。

3.2预蹲方向与上挺成败之间关系的统计结果

此次比赛有97人次采用了深预蹲,其中29人次上挺成功,占全部深预蹲的29.8%;68人次上挺失败,占70.2%;有71人次采用了中预蹲,其中56人次上挺成功,占全部中预蹲的78.8%;15人次上挺失败,占全部中预蹲的21.2%;有88人次采用了浅预蹲,占10.1%;虽然采用浅预蹲的人数不是最多,但上挺成功率最高。采用中预蹲人数不少,但上挺成功率并不高,采用深预蹲的人数最高成功率最低。这是因为,采用深预蹲最容易预蹲方向向前倾间接影响了上挺的成败。而直接影响上挺成功的因素则是预蹲的方向。本次比赛共有152人次预蹲方向是垂直的,其中137人才上挺成功,占全部预蹲方向垂直的90%;15人次上挺失败,占10%;有17人次预蹲方向后倾,其中9人次上挺成功占预蹲方向后倾的52%;8人次上挺失败,占48%;有87人次预蹲方向前倾,其中8人次上挺成功,占87人次的10%;有79人次上挺失败占90%;由此可见,预蹲方向前倾极容易造成上挺失败。预蹲方向正直上挺易成功,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也是如此。故预蹲方向对上挺成败有直接的关系。

3.3预蹲深度.预蹲方向与上挺成败的原因分析

举重动作技术是以人体的下支撵点为作用点的用力技术,只有具备了下支撑点点的中心稳定平衡,人体的踝、膝、髋、肩等运动环节才能发出最大力量能力方能举起应能举起的最大重量,这也是举重运动中符合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预蹲时,在上体保持正直的条件下,屈膝下蹲则深度越深,人体和杠铃点重心向前偏离支撑面中心距离就越大,总重心偏离支撑面中心垂直线越大,下肢重心平衡就越不稳定,身体各运动环节就越不能发出最大力量,这就是预蹲深度越深,成功率越低的根本原因。此外,预蹲越深,屈膝的角度就越大,膝、踝等运动环节的用力阻力臂就增加,用力难度加大,也是成功率低的原因之一。预蹲的方向也与下支撑的重心稳定平衡存在必然关系,预蹲方向垂直和人体与杠铃的总重心与下支撑面中心相接近,下支撑处于稳定平衡状态,有利于人体个运动环节发出最大力量,故成功率高。占该试举动作的90%。相及预蹲方向后倾或前倾等不利于重心平衡,不利于人体发出最大力量故成功率就低。

4结论与建议

4.1上挺动作中,预蹲的深度过深和预蹲的方向前倾及后倾是上挺失败成功率不高的基本原因。

4.2建议上挺中采用中浅程度的预蹲深度和正直的预蹲方向是提高上挺成功率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举重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举重技术交流《谈举重运动预蹲深度、预蹲方向与上挺成败的关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