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崩坏3:关于并不考虑制作武器、怪物相关体系的综合说明

2020-04-13 11:46 作者:LSmiler  | 我要投稿

其实用专栏说这么一件小事儿也挺别扭的。原因还是之前有私信和群里私聊都提出过类似问题,但每个近似的提问都逐一回复,总感觉是一件效率低而且让对方感知不好的事儿。

权衡之下,发布动态有字数限制,还是发专栏相对更好。

其实不少内容在专栏【临近“崩坏3圣痕故事”阶段性收尾,聊一些若有似无的总结】中,已经阐述过了。有如下几个要点:

第一,在【圣痕故事体系】阶段性收尾后,暂不考虑以单一游戏为主做系列内容;

第二,保留【圣痕故事体系】,会随版本更新的新圣痕做更新;

第三,并不考虑制作武器、怪物相关体系的视频(也许会出专栏,但暂时没有动力)。

关于第三点,不想做的原因很直白,因为我通过做这种视频学不到东西,观众也学不到东西——除了好玩儿。如果稍微精研一些游戏,就会明白,不管是武器还是boss,都只是套着一个神话或传奇的【壳】,你哪怕换成古希腊、古埃及的神祇也没问题

游戏类视频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只有游戏本体有值得深挖的东西,演绎出的东西才能无限递延,这其中的佼佼者,在PC端是《魔兽世界》,在手游端则是《FGO》,当然,你也可以觉察到,这2款游戏因为各自的原因也开始呈现不同程度的颓疲,但由于底子厚,还是能维系。

反观《崩坏3》,我真没觉得在【衍生方面】有多少内容值得深挖,至于不少人觉得还不错的【圣痕】,严格来说,其实我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与原画的彩蛋进行的整合,本质上还是【科普】,但如果还挂着一个游戏的壳儿,它的局限性就摆在那儿。

所以,我觉得,像武器、怪物相关体系的视频(或专栏),肯定有其他更热情、比我更懂游戏的玩家去做,我真的做不来

再退一万步说,但凡一个制作者做视频一年以上,只要不是各种搬运、洗稿混流量的,都会开始衡量投产比。也就是说,咱们做这个视频,文案需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视频需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当作品呈现后,流量和粉丝的数据是否能为后续发展提供支撑?

从运营的角度来说,所谓随随便便做内容,不考虑后续纯属扯淡,做事儿,不管大小,保持精进总归不是错。当然,我最近也研究了一些平台热播的游戏类视频,它们的风格和内容我都学不来,这种体验很糟糕——几乎都是开头看不懂、跳转到中间看不进去,然后就此收尾。

当然,这也说明我本身不是这种视频的受众,你看,我看视频大概和我做事儿、看书的底核思想是一致的——必须要有目的,要么是学到什么,要么是因为看到的东西引发想到的东西从而能进行内容输出。

于是,我就想,我看游戏类视频学到了什么?是特效的制作吗?还是各种酷炫打法的模仿?还是文案的华丽辞藻?好像都没有。说实话,这些和我目前的生活没有任何链接的点儿——”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因为,我其实是个不怎么爱玩游戏的娃子啊!

而且,毫不夸张的讲,我很少从视频中获得“新知”(之前也提过),原因就是视频获得信息的速度太慢,而且,很难第一时间进行真伪剥离——流量高的作品不代表就是【好】,但流量低的作品倒是能意味着【比较糟糕】。

另外,仔细想想,你打开app的那一刻,就已经知道自己是为了“找点快乐”,于是,找乐子的关键在于用有趣的东西消磨时间,这与沉淀性很难沾上边;也就是说,行为代表目的,就如同我打开某本书的那一刻,就已经知道我要么是了解一段尘封的往事,要么是以崭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世界。

那么,你能从某款游戏中获得崭新的价值观吗?我觉得概率极低,如果是动画作品或者影视作品倒有可能。虽然我有时玩《炉石传说》,有时会用概率论去套对局中的得失,但99.99%的攻守中,我还是去想“怎么赢”——同时,基于大数据模型,系统只要调整高费卡提前上手的概率,你的胜率自然就下降了,这就是我的心得,MMR的算法多半就是基于这个

同时,在圣痕故事创作陷入瓶颈期前,我就已经多次分享过类似的观点,即,如果原画质量一般导致文案质量下滑,作为观众有时并不会考虑是原画本身的问题,而是会认为UP主在划水——甚至一度出现过极为糟糕的评论。

虽然说很多创作的框架我通过实践在不断修正,但基本的逻辑还是希望在娱乐性与知识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就像乔布斯说的那句“站在人文和科技交叉路口”——虽然大佬的这种跨界理论并不是由他首创,文艺复兴的很多传世油画,也正是技法进步和人文理念回归的结合。

如果我们将一个频道、账号、ICON等视为一个“价值输出”,我想自己肯定不会是插科打诨的那一种,我的性格(也就是思想习惯)注定很难成为一个知名段子手——当然,你们也知道,段子手在这个年代还是很吃香的,但段子本身没有雅俗之分,只有段位高低之分

你们看,其实我也有过尝试,比如讲电力之战的【电力之战:经历4轮博弈,3位天才在2种未来里搏杀出了这1个答案!上期】、【电力之战:经历4轮博弈,3位天才在2种未来里搏杀出了这1个答案!下期】和【“天才们的恋爱”从来都不是头脑战,而是比谁更会傲娇】,都是在慢慢摸索,什么才是更贴合大众的——满足小众需求并不难,但如果这个【小众】实在过于小众,发展肯定会出问题。

我相信,做内容和做企业的思路是一致的,第一,产品(服务、产出)要有价值;第二,要具备足够大的市场;第三,要权衡成本与收益。

严格来说,我只是知道,什么是不该做的,而那些该做的和想做的,要如何一步步去完成,必须要有时间和空间去试错,随着各种转型肯定会让一些老粉丝感到不适,但这种感觉就像搬家一样——你不可能带走所有的,你只能带走能带走的

最后,上面的这些内容可能你在其他专栏中也看过,我也希望以后少有这样一类偏碎碎念的阐述观点的内容。毕竟,大多数人还是想看点有趣的东西,而不是说明为什么这么做,或者为什么不这么做——想来,这个世界越发的魔幻现实,可爱又可笑啊

(用某个高挑女郎收尾吧)

(^U^)ノ~YO!

崩坏3:关于并不考虑制作武器、怪物相关体系的综合说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