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好牌要输?连卡罗拉也救不了丰田(下)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全球范围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尽管过去3年里电动汽车的制造与销售受到疫情以及供应链不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电动汽车的增长速度仍然十分惊人。
不过与此同时,作为汽车制造大国的日本仍显得风平浪静。在同为汽车重镇的欧洲正在为是否禁止燃油车而经历数轮争论的2023年,日本的汽车公司高管却选择站在反对全面电动化的统一阵营。
抵触全面电动化,是因为追赶不上了?
在近期举办的G7峰会期间,由丰田章男牵头,铃木、五十铃、雅马哈本田和马自达参与的JAMA展览中,他再次强调了对全面电动化的抵触情绪,同时获得了多个参展日本公司的支持。
其实,丰田是全球车企中最早开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的,在新能源车技术的积累上,丰田的技术实力其实比大多数汽车品牌都要雄厚得多。早在1997年,丰田就研发出了第一代镍氢电池的普锐斯,但丰田那些雄厚的技术基础实际上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以前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速度跟不上环保要求,很多汽车品牌在短时间都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丰田在混动技术方面的绝对领先优势形成了很多专利壁垒,当年“大众排放造假门”其实就是被丰田挤兑的,技术优势带来的成本优势这让丰田汽车品牌在全球汽车市场斩获颇丰。

正是由于当年丰田的垄断,让很多国家和汽车品牌选择避开内燃机的技术路线,转向靠电驱的新能源汽车,在如今以电驱为主的纯电动汽车面前,丰田的混动技术各方面的优势其实已经没有了。
而在电驱方面的技术则是包括丰田品牌在内的众多日系品牌都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在行业内领先的,如今丰田在国内汽车市场在三电技术上甚至还要依靠比亚迪,bZ3在国内的汽车市场反响也很一般,甚至沦为网约车工具。

即便和日系品牌的本田相比,由于丰田混动系统行星齿轮的结构,也很难改造成有竞争力的插电混动系统,丰田在新能源纯电动的转型上已经明显落后于这个时代,也许丰田真的不是不想做纯电动,而是短期内做不到。
子公司车辆测试造假,丰田出面道歉
今年4月,丰田旗下大发公司内部一位举报人,向大发监督部门提交了举报,表示对不真实的测试表示担忧。经过内部核实之后,大发汽车发现面向海外市场开发的4款车型在侧面碰撞测试时确实存在“造假”行为。

对此,丰田汽车全资子公司大发汽车株式会社发公告称,大发面向海外市场开发的4款车型在侧面碰撞测试时存在作假行为。
大发汽车1907年创立于日本大阪,近百年来一直致力于生产小型汽车。车标是个大写的“D”,取自大发全拼“DAIHATSU”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如今大发汽车是丰田的全资子公司之一。
日本市场乘用车新车销量排行前十位的车型中,大发品牌占据3个席位。另外,作为丰田集团的一员,大发为丰田车提供了一部分发动机,还为丰田 PASSO、bB等车型提供了整车制造,肩负着集团内小型车领域的生产和技术开发等重任。
据悉,大发汽车碰撞测试造假的具体方式包括:
在侧面碰撞测试中,这些车辆的前门内板上有一个缺口,这避免了碰撞产生锋利边缘的可能性,从而避免侧面安全气囊展开时可能对乘员造成伤害。而实际销售的车型上没有这个缺口,涉及作假的车型有:Toyota Yaris Ativ、Perodua Axia、Toyota Agya 和一款未公开的即将推出的产品。这些车型已售出88,123辆。

目前,大发汽车已经停止销售这些车辆并立即向检验和认证机构报告。同时,大发将在更换零部件后在检验和认证机构在场的情况下重新测试,确认侧面碰撞性能符合规定后,恢复出货。
对此,丰田汽车董事长丰田章男致歉:大发汽车公司的不当行为涉及安全问题,而安全是车辆最重要的方面。我们认为这是背叛客户信任的绝对不能接受的行为。由此给全球客户和所有相关方带来的不便和担忧,我们深表歉意。

近几年来,关于日本企业造假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日本制造业的“工匠精神”也被网友称之为“躬匠精神”。大发“造假”事件曝光后,网友调侃道:躬匠又要鞠躬了。
其实碰撞测试造假这个事还挺有意思的,日系车涉及产品造假事故其实也不是头一次上新闻了,比如众所周知的高田安全气囊,还有早之前的神户钢铁、曙光制动的刹车门等等。
但直接在碰撞测试中造假还真是头一回,所幸这次碰撞测试造假涉及的并非主要的车身结构件,诸如纵梁、AB柱等,只是在车门饰板上动了手脚,且这次还是大发内部举报,且公司主动进行了自曝,影响并不是很大,但这种对安全的态度让许多用户止步不前。
215万用户数据泄露,丰田陷入信任危机
5月12日,日本丰田官方网站刊载了一份致歉通知,揭露了该公司一起长达10年的数据泄露事件,涉及约215万日本本土丰田用户。

据悉,数据泄露是由丰田委托Toyota Connected Corporation(以下简称TC)管理的部分数据因云环境配置错误引起,导致在2013年11月6日—2023年4月17日期间任何未经身份验证的外部访问者能够访问该数据库。
这起数据泄露事件涉及使用丰田 T-Connect G-Link、G-Link Lite和G-BOOK 服务的用户,泄露的数据包括车辆识别号、底盘号、车辆位置信息以及安装在汽车上的摄像头拍摄的视频片段。丰田指出,这些信息并不能够识别出车主身份。
目前,丰田无法确定所泄露的数据是否有任何滥用行为,该公司表示,造成这起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数据处理规则的解释不够彻底,并将与TC紧密合作,除继续进行事件调查外,还会强化员工教育,防止再次发生,同时将引入云设置审核系统,对云环境进行设置调查,并持续监控设置状态。
据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知情人士说,日本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已知悉这一事件。暂不清楚该委员会是否会处罚丰田公司。
去年10月,丰田T-Connect就已经发生过数据泄露,近30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攻击者窃取。泄露的信息类型包括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客户号码等,影响范围包括自2017年7月以来使用电子邮件地址注册服务的用户。
而就在昨天,丰田再次出现数据泄露问题,不再仅限日本本土用户。

5月31日,丰田汽车表示,由于云环境中的设置错误,亚洲和大洋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信息可能在2016年10月至2023年5月期间被允许公开访问。该公司表示,可以从外部访问到的客户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以及车辆识别和登记号码。
频繁的用户信息数据被泄露,让不少用户对于丰田汽车的信息安全打上一个问号。智能化浪潮下,汽车数据安全愈发受到重视。但汽车数据早已有之,车企在思考如何采集、管理、使用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的同时,也需妥善处理陈年数据,确保用户隐私安全。

“抵触”电动化、测试造假、数据泄露,丰田到底在干啥?
丰田要做的不是超越其他车企,而更应该问问自己,究竟有什么吸引力来获得用户的信任。正如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一样,新能源车取代传统燃油车也将是必然,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抵触电动化的丰田还有多少时间呢?
当卡罗拉销冠名号远去,当新能源成为趋势,丰田还剩下什么?想清楚这个问题才能获得走向未来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