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宇平衡3.9不同类型的人的行为
3.9不同类型的人的行为
3.9.1拥有正向思维的人的行为
3.9.1.1拥有正向思维的人的行为
拥有正向思维的人对待信仰的不同态度源于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
这样的人在通常情况下会使用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遇到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行不通的时候才会使用反向思维。
就像容易钻牛角尖的人,虽然有可能会被中国人说一个人死脑筋,遇事不灵活,但是这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符合生命循环的思维、行为。
生活在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为主的环境下,人们会习惯性的思考和行动而难以停止。
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是能预想到思考和行动会出现负面影响,也会因为习惯而继续思考和行动,造成预想到的负面影响的现实化。
3.9.1.2正向思维与社会环境
因为,在和平社会中,人类会追求秩序,这种秩序是通过人类行为效率化的规律所形成的,如果正面思考跟不上或稍微有一点叛逆行为都会导致人类个体的掉队,多数人的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会无意识的排除这些人虽然他们感觉不到因为没有体验过所以没有思考这些问题的意识,致使这个人没有回到秩序的能力或只能在底端生存,造成心理上的极大反差,从而在极端的情况下导致自杀。
所以,在完美的秩序中,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反而是最保险的直觉行为。

3.9.1.3正向思维的特点
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是遵循规律,直觉的思考行为,来源于兽性(天性),特点是发展直觉。
天性直觉判断思维(正向思维)会对于特定事物的解释利用比喻、拟人的表达方式。因此,所形成的倾向、趋势是难以改变的,只能按照倾向、趋势而无意识的走向极端,最终形成异常的常识、意识形态。
天性直觉判断思维(正向思维)的特点会使人在开始寻求自我实现的下降趋势中,通过“就要怎么样”的想法无脑前进,最终无意识的走向极端。
3.9.1.4正向思维的形成过程
拥有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的社会在经历的思维变化时是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反向思维、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
形成聚落、社会的过程中是反向思维,而之后又回到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
3.9.1.5正向思维的负面思考方式
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作为负面极端的思考方式是钻牛角尖。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形成贿赂习惯的可能性比较小,而是会在一方面发展到顶端之后,利用权力追求另一方面的需求。
3.9.1.6正向思维极端的形成方式
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是直觉的思考和行为。这种思维模式通常情况下是遵循规律的,可以顺利的得到结果,会导致无意识的直觉的思考和行为,所以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的极端是无意识的。
3.9.2拥有反向思维的人的行为
3.9.2.1拥有反向思维的人的行为
拥有反向思维的人对待信仰的不同态度源于反向思维。这样的人在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人会通过反向思维来是自己更有效率的成功。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利用反向思维来实现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的目的,他们容易将反向思维生搬硬套,变成“无论遇到别人的思想、行为都要反一反”的习惯,再加上人的天性就变成“只要是别人的思想、行为都是错的,只有自己的思想、行为是对的”的极端思维。所以“送礼、贿赂”、“耍小聪明”就容易在这样的社会上横行。
生活在中国文化,追求效率的反向思维为主的环境下,习惯性的提前判断事物的发展结果。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于事物的判断是消极的,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没有见到成功的事物会习惯性的持否定态度,所以难以形成变化,形成发展的停滞。
3.9.2.2反向思维与社会环境
这样的思想所形成的社会反而不容易走极端,因为大部分人会提前预见到趋势的发展,所以从思想上就会加速趋势的形成,提前预见趋势的思想会通过行为加速趋势的形成,所以社会稳定的效率高,不稳定的效率也高,不容易产生极端思想、行为,容易使高层人士应接不暇,相当于利用反力而缩小的生命循环,形势变化快,但是不容易产生过度极端的形势,从而在整体上更容易较稳定的持续,而形成较不容易绝灭的文明。
这样的人容易钻空子,也容易造成其他的真正适合一些职位、岗位的人不能在社会中得到有效运用,造成思想、行为发展的减速。

3.9.2.3反向思维的特点
反向思维(后天)是反规律,有意识的思考行为,来源于仁性(高等生物特有),特点是制约。
反向思维的特点会使人在开始寻求自我实现的下降趋势中,通过“怎么样不就行了吗”的想法合理化自己的要求,形成即使知道影响不好也要继续下去的思想,最终有意识的走向极端。
3.9.2.4反向思维的形成过程
拥有反向思维的社会在经历的思维变化时是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反向思维。形成聚落、社会的过程后是反向思维,没有变化,形成反向惯性思维进行维持。
3.9.2.5反向思维的负面思考方式
反向思维作为负面极端的思考方式是耍小聪明、油嘴滑舌。反向思维容易形成贿赂习惯、习俗,原因在于贿赂是效率的体现,而反向思维是追求效率的思维方式,所以反向思维容易形成贿赂习惯、习俗。
3.9.1.6反向思维极端的形成方式
反向思维是追求效率的思维模式,通过人类行为效率化的规律(思考、省略、遗忘变成习惯的有规律的过程)。这种思维模式通常情况下是通过有规律的习惯而形成思考的简化,最终形成无意识的行动,会导致无意识的习惯性思考和行为,所以反向思维的极端是习惯性的。
3.9.3正确的复合思维和行为
3.9.3.1极端思想和行为的形成
无论是先天的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还是后天的反向思维,随着时间的发展,都容易通过人类行为效率化的规律,思考、省略、遗忘变成习惯的有规律的过程,形成极端的思想和行为。
3.9.3.2正确的复合思维和行为
为了保持思维和行为的非极端化,需要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的平衡,形成正面的复合思维和行为。
人类思维的双向摆动表格:

无论是遵循秩序、恐惧改变,还是打破秩序、积极改变都不能定义为思维,只是思考后形成的结果。

3.9.3.3复合思维的复杂性
复合思维有很多种,有先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后反向思维的,也有反向思维后先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的;有步骤性的,也有目的性的;有精细的(反面为目光短浅),也有长远的(反面为忽略细节),所以复合思维有很多种,很复杂。

3.9.3.4思维和行为的性质
思维和行为都是动态的,思维变化快,思维的变化快于行为。
3.9.3.5负面复合思维的性质
负面的复合思维是极端的、过度习惯性的。负面的复合思维的极端是既习惯性又无意识的。
复合思维的特点会使人在开始寻求自我实现的下降趋势中,利己的判断使用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还是反向思维,无意识的时候通过“就要怎么样” 的想法无脑前进,有意识的的时候通过“怎么样不就行了吗”的想法合理化自己的要求,相互交替,催眠自己,最终走向极端。
这就是“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的核心原因,“糟粕”只是最终的状态(结果)。文化本身是没有错误的,真正“糟粕”的是人极端的思想和行为。
3.9.3.6复合思维的平衡
正确的复合思维是保持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的前提下时不时的运用反向思维进行反省、改过自心,对思想和行为进行修改,使思想和行为的平衡趋向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