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低成本小制作也能出佳作的必杀技:人物与人物关系

2023-02-07 21:13 作者:JKSparrowLee  | 我要投稿

实例分析:电影中的人物与人物关系


今天我们将对比同一个故事的两个不同版本,也就是《谈谈情跳跳舞(日版/美版)》,来对上一期视频中,人物与人物关系的内容作进一步深化学习。

我们先来看日版开场7分钟对男主的塑造:

◎身为课长男主礼貌地推却下属同事们更多的消遣活动,反映他温和的个性,生活中循规蹈矩,不近女色;

◎回家路上轻轨转单车,且发丝稍乱,身体姿态疲乏,反映他虽为小领导,但也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精神状态不佳,没有什么活力;

◎到家后妻子礼貌相迎,没想到他这么早就回家,男主疲惫,想洗了澡早早入睡,夫妻分床睡,男主早起,独自端正吃早饭,反映夫妻间关系和谐,但平淡无激情,生活依旧显得十分规律、板正;

◎上班依旧是疲惫地单车转轻轨,因为太早,车厢内很空,通勤时间很长,导致要很早起来上班,反映男主家很偏远;

◎妻女谈及对男主昨晚偶尔一次晚回家的看法,反映妻子认为男主平常太辛苦、太刻板、最近又看似失落,他能去享受放松一下反倒是值得高兴的事;

◎轻轨行至市里,人也多了起来,女性的胸部因拥挤凑近了男主他也不为意,专心看书,反映男主对其他女性也没有什么非分之想;

◎妻子载女儿上学,提及自己重新工作心情愉悦,贷款对她来说是往前的积极动力,反映过去13年都是靠男主维持家里一切的开支;

◎男主工作的场景平淡乏味,引入迈着奇怪步姿的青木,和男主聊起贷款买房、升职的话题,反映男主的工作生活在外人看来是很美满的,但男主自己觉得乏味、没有自由。

在这整个段落里,简单几个场景塑造了一个背负房贷、生活乏味、循规蹈矩、拘谨内向温和、疲惫没有活力没有激情的中年男主。其中轻轨车内、骑车过桥、办公室工位的场景在后面也进行了重复,结合男主的姿态、活力的变化强调了舞蹈对男主精神状态的改变。

我们再来看美版开场对男主的塑造:

男主的旁白表达他对20年来一成不变的工作感到乏味无趣,但除了在办公室坐着的这个小景别镜头外,其他镜头都没有体现男主这种精神状态,体面的着装、红润的面色、挺拔的身姿、独立的办公室,在视觉上呈现的是一个传统印象中帅气、优雅、富裕的好莱坞式浪漫男主。也就是旁白和视觉有一定程度上的错位,用旁白来对人物进行强设定。接下来,家里庆生的场景布置温馨温暖明亮,妻子认为男主没有想要的东西,潜台词大概是一切都很圆满,一切都有了,所以没有什么缺乏的了。男主工作之余还会到健身房锻炼,在地铁上看到女主之前,还能露出轻松惬意的微笑。到家后,看到男主的妻子是一个家庭事业两头都顾得条理有序的女强人,为忘记母亲生日的男主准备好给婆婆的生日贺卡,准备好他的晚餐、西装。看到这里大概懂了,男主就是个在家里啥事都不用干,看着老婆忙里忙外没空和他过二人世界,于是感到空虚寂寞的直男。那么,帅气、优雅、富裕的好莱坞式浪漫男主对女主产生暧昧的动机就是有钱有闲想要激情,当中并没有什么纠结之处。

相比之下,从人物设定来说,日版男主经济压力与学舞开销的冲突、内向的性格和舞蹈热情外向的冲突、工薪阶层的卑微和女主的高贵的冲突、与女主在年龄外貌上的冲突,这多层冲突的设定让人物更复杂、更真实、更耐人寻味。美国的历史背景、民族性格的不同不应是人物设定单一化的理由。

我们继续看日版第一男配的人物塑造:

在开场塑造男主的最后一个情节,引出第一男配角,他奇怪的、戏剧化的步姿引人注意,工作上常常出错更遭同事们的嫌弃,造型上也贴合一个“丑角”的设定,整体令人印象深刻。到影片的29分钟,第一男配以假发舞装的造型再次出现,解锁了他在公司步姿奇特的原因。他夸张奇葩的舞姿、认出男主杉木时的收敛、与丰子产生的冲突、被摘下假发后的尴尬、舞伴对他的嫌弃、女主对他的回避,在接下来他和男主的单独对话中都有了进一步的阐明,让人充分理解他在社会上的自卑、在舞蹈中获得的自信和快乐。

再看美版第一男配的人物塑造:

第一遍看的时候,第一男配的存在感像是到了22分钟后突然出现,尽管他在之前的镜头就出现过好几次。他与男主在舞室戏剧化地相认后,单独谈话中靠第一男配的自述把他的人物设定说了出来,表达他内心的纠结。但在之前公司的镜头中,并没有哪些镜头能表现他的纠结之处,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隐藏得很好,丝毫不露馅的第一男配。当然,这样的设定比日版更真实,但这样的塑造方式却使得在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上更弱一些,因为在视觉上没有更具象地体现出人物的矛盾纠结点,我们也可以说这里是对人物没有做好铺垫(请注意这里分析的两个维度:设定和方式,设定并不会局限表达的方式)第一男配的秘密、他露馅的瞬间,只要第一男配自己知道、观众知道、其他剧中人不知道,就能很好地平衡真实感和铺垫的问题。还记得刚刚男主的塑造是通过旁白来进行强设定吗?这已经是这部影片第二次出现这样的问题了,只是这次是用对白中的自述来对角色进行强设定而不是旁白,但本质其实是一致的。然而这个问题在这部影片里远不止出现两次。女主的塑造也是同样的问题,在影片1h2min处男女主对话中,通过女主的自述加上ppt式的闪回画面塑造人物的背景,而其他的段落中也没有看到更多的对女主个性化的塑造了,女主就和众多好莱坞女主一样性感,优雅。

而日版女主的塑造就很有意思。除了男主和女主的两次重要对话外,还加入了木本和女主父亲的人物线,塑造了一个自是清高、瞧不起大众阶层、和父亲僵持、不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将责任归咎于别人、只为比赛功名而舞、没有真正享受舞蹈本身的人物形象。这不仅令人物形象更有层次、更真实,摆脱男主的人物线索也让影片的变化更丰富(所有情节段落一味绕着第一主角不放是许多新手常犯的通病)。第一男配青木和女舞伴以及黑面舞男的人物线也起着这样的作用。这些多出来的人物线不仅给影片带来了丰富的变化,起着维持观众注意力的作用,它们还和所有的人物设定及人物关系,共同服务于影片的主旨:对舞蹈的爱和享受。

美版当中还有好些问题,日版当中也还有好些值得学习的细节,我们在这里就不花时间逐一分析了。还是那个观点,具象地打好人物和人物关系这两个大基础,故事就成功了大半。如果你还想分析更多好的例子来进行巩固,除了上一期视频中提到的《推手》,还可以去看《绝命毒师》第一季第一集的头20分钟,分析主角老白的人物塑造。


这里顺带提一下平时观影学习的方法,第一遍先以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放轻松,不要去想理论,不要去在意别人舆论的风向怎么跑,就按自己的直觉,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然后对自己喜欢的作品再重新拉一下,分析是什么因素令你喜欢这部影片。如果我觉得这个剧作很好,想进行详细分析,就会按着时间线把情节摘要依次记下来,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划分段落,看这个故事是怎么维持观众的注意力的,是怎么一步步推进的,人物是怎么塑造的。还可以把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人物关系都列出来,搞清楚整个剧作的结构。当然,时间都是宝贵有限的,不可能经常做这些分析,但是一旦熟悉这些分析的思路,到了一定程度,通常第一遍观影就能把控好自己作为普通观众和创作者的角度,也就是既能感受到影片对普通观众的刺激,又能马上反应过来达到这个效果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刚刚提到的这个分析的思路,也同样贯穿于我们自己着手改编剧本或原创剧本的过程中。

下一期视频,将以改编短篇小说《平原上的摩西》为例,梳理剧作的思路与步骤。


低成本小制作也能出佳作的必杀技:人物与人物关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