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超级大支:我在NTW当社长的日子(13)
在看完了OWE东莞大赛以后,大支决定跟OWE进行正式的全面合作,当时的OWE也积极的在跟国外的团体做合作如AEW及Crash。而大支也希望因此AEW及Crash也有机会到台湾来献技交流,也替台湾的摔角多了一些国际露脸的机会。当然这只是其中的目标之一,也在当时也不确定有没有办法实现。在这之后大支算是正式加入了OWE,当时接到的第1个任务就是要开办东莞战队,于是就继续留下来跟当时投资东莞赛的合作厂商做交流沟通。
但想法是很好,实际执行面在大支经过了几番了解后发现其实是有困难的。第一,他们的选手基本上还缺乏独挡一面的能力,也就是说年纪都太小了,几个年纪比较大的明星选手呢,又业务繁多,基本上是无法分身到其他地区的。第二而当时的OWE其实在初期的创始资金也烧了2/3以上了。基本上公司已经逐渐在砍掉了一些冗员,如果要分开战队势必又要增加人员,变成了一个相当矛盾的问题,而且本身能够单独在外作战的兵员或将领也不多。
虽然东莞这边的老板很有兴趣,但是感觉都是在规划上做文章而已,实际真的要出手的那种氛围几乎还是很渺茫,也可以说只是纸上谈兵的感觉。在经过大概一个月的考察以后呢,大支对公司提出的建议,如果真的要拓展战队的话,唯有跟中国国内其他的团体或者是台湾的团体,吸收他们的选手进入OWE成为OWE的战力,如此才能够缓解现在兵源不足,然后又要扩张的这个矛盾。大支会提出这样的建议是针对OWE实际状况的一个考察,其实大支并不知道OWE跟其他的中国其他联盟是否存在什么矛盾。
在这个时期呢,中国职业摔角圈,大概有分成几个势力,MKW(老外为主的中国联盟?)角斗之王(广东帮)WLW(以高原为首的东北势力)还有一些参与过国外团体的个别选手。如王彬及IGF的中国分支,还有一些暂时不属于这几个势力的一些散兵,但其实要说起来,这些人都还是有一些互联的关系了。而其中也有个人的恩怨。但以OWE当时兵员若要开创战队,实在是不够。当时他们的计划是在中国做4~5个战队。其实认真思考起来计划很美好,但是你要实现这个的话,是非常困难的。以每个战队都要15~20个选手的话,5个战队基本上也要将近100人。而OWE现实的情况,签约选手不到40人。因此引入外援是势在必行,所以大支才会做出这个建议。
于是大支也开始的询问所有有可能加入OWE的其他团体人员,这个不调查还好,一调查就发现了很多问题,先来说一下这个角斗之王。基本上呢,这一个单位应该不算是团体,它算是一个节目的组织。因为他好像没有固定训练培养出来的选手,当然有所谓的签约选手,但是里面的成员其实是属于拼凑起来的。它里面有HKWF的人,有CWE的人,有CWF的人。创办人是一位叫做陈虾仁的人,算是资深摔迷.另一位叫做黄远峰,他的话曾经是摔角网的员工。也曾经梦想成为一位摔角选手,大支虽然有跟他们有接触过,但是其实不算很熟,所以他们的真实经历呢,就有赖其他的人来补充了。这边就讲个大概。前面为什么说这个角斗之王是广东帮呢?因为他们成立的人基本上都是广东这一个流派的人。HKWF,CWE跟创办人都是广东人,而活动的地区也大概都是在广东深圳一带。
记得他们第1次举办大会的时候呢,大支还是有去参与他们的活动。在那个活动上面呢,我记得有看过OWE里面的李导演,也曾经亲自来观摩参考。
感觉得出来,当初角斗之王,在成立时声势非常浩大,几乎是集结了所有中国的独立圈选手来举办他们的比赛。为了要求赛事质量,甚至邀请了港摔的何颢麟来担任赛事总监。他们的故事剧情呢,基本上还是由该单位来设计,但是,比赛质量就交由何颢麟来做把关,所以基本上比赛的感觉跟港摔的比赛非常接近。当然有一定的质量,毕竟是新创的团体,能够这样子的举办比赛算是相当不错了。那一场比赛的硬件以及摄影各方面真的是挺豪华的,这一点呢是台湾的比赛跟不太上。毕竟要在硬件烧钱来讲,这方面算是台湾的弱点。一般这个硬件的设备呢,一定是被我们压缩的很低,主要的费用还是拿来邀请国外的选手或者是其他的方面。
角斗之王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自创类似WWE的娱乐剧情。然后又把当初CWE的小品文化提升成比较上得了台面的故事。再加上港摔的人脉让整个比赛变得非常国际化。
角斗之王的比赛看似很成功,但实际上他们的第1场比赛就出现了问题,原本要捧一位选手,但是呢,因为两方面的认知不同结果最后就造成了比赛结束后各自的放话,这个问题呢,我不确定合不合适拿出来说,所以我就先保留,但是我只能讲,因为出了这个问题以后呢,让大支跟香港的关系逐渐开始产生的微妙的变化。
到底后面的故事会怎么发展呢?我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