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抑郁、双相患者选择服药后,如何尽量减少药物副作用?

2023-02-15 17:46 作者:深圳优眠临床心理  | 我要投稿

很多被诊断抑郁症、双相障碍的小伙伴对吃药比较抗拒,有的不是不相信药物,而是他们的个人体质对精神科药物比较敏感,呈现出来的副作用比较大。


比如最常见的嗜睡,甚至是昏睡,第二天早上根本起不了!即使早上勉强起来了,精神也不好,容易迟到、上课打瞌睡,学习没法集中注意力。


有些老师不知内情的,会在班上公开批评患者,说他们懒、态度不认真,让小伙伴们常感到委屈。


有的精神科药物还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的副作用。很多小伙伴得病后,本来脑筋就转得没以前快,吃药之后感觉脑子更不好使了,很难记住知识点,听别人说话半天才能反应过来。


所以,很多小伙伴觉得吃了药以后脑袋昏沉、木讷、容易犯困,更加没法好好学习和与外界交流了,有种“整个人都废了”的感觉。


那这个问题怎么办?药是吃还是不吃呢?不只是小伙伴们,其实很多患者家长也很纠结。


就算只是轻度到中度的抑郁症,可如果患者难以自我调整,或者接受过一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后,效果不太理想的话,我也建议服用一定的药物,多管齐下,加快康复。


可吃药副作用的问题怎么面对和解决?这主要分为以下2种情况。


遵医嘱治疗的患者中,稳定与康复的比例最高,合计达73%
偶尔停药、或减量的患者,稳定与康复的比例合计降到64%
经常停药的患者病情最不稳定,容易反复
病情稳定后自行停药的患者再次复发的几率高达62%,且复发的病情比首发时更严重。由此可见,如果药物使用不合理、剂量不正确,反而容易耽误病情、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
所以,建议患者遵照医嘱足量、足疗程治疗,切忌自行停药。
精神药物不具有依赖性、成瘾性,但如果药物副作用明显,可以向医生反馈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抗抑郁药要终身服用吗?
抑郁症(轻度抑郁除外)的治疗通常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维持期治疗 
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总疗程在数月-2年左右。
如果经过全病程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则可以在医生的诊断下减药停药。

抑郁症具有高复发性的特点,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擅自停药,或受到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就容易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这将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治疗和服药时间。
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加,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治疗也会逐渐变得困难,以至于发展成为难治性抑郁症
一般认为,抑郁症发作次数达到3次或以上,则在完全缓解后仍然应当长期维持治疗,即终身服药;
此外,单次抑郁发作非常严重、有自杀行为,或是家族史强阳性(多名直系亲属有精神障碍史),即使发作次数不足3次,也应当考虑终身服药的可能性。(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医生诊断)


如何提高药物疗效,减少副作用?

服用精神药物会带来不良反应,是大部分患者都会碰到问题。
根据昭阳医生平台的调研数据,在药物治疗后康复的患者中,也有67.3%表示感受到副作用,如嗜睡、失眠、肥胖等。
影响患者对药物反应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疾病状态和器官功能,还有其它生理变化,包括怀孕、哺乳以及外源性因素,如吸烟和饮食。
其中,遗传因素是常被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一些遗传因素影响研究比较明确的药物,在治疗上可以根据基因信息的指导进行给药,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优化。
我们常常看到,同个药物有些人吃了有效缓解,有些人吃了副作用明显。
这正是因为每个人的基因不一样,所以药物在每个人身体中的情况也不相同。
基因指导着人体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控制了我们每个人吃药后,药物的吸收、转运、代谢、受体结合等过程,即基因决定了人体对药物的应答效果。
借用药物基因检测的手段,根据基因信息的指导进行用药,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避免用药的盲目性和许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抑郁、双相患者选择服药后,如何尽量减少药物副作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