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已至!2024年大类资产怎么配置?

10月8号,林教头写了一篇《A股的牛市,可能不远了》,彼时是下图十字线位置。写完之后,市场大跌,于是我也遭到耻笑。不过几天的超卖之后,市场回到了大跌之前的位置。

在《A股的牛市,可能不远了》中,林教头提到:
A股走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基本面、资金面、情绪面,必有一个是主要矛盾,伟人说过,解决问题,先解决主要矛盾。
现在的主要矛盾就是中美周期错配,美元疯了似的加息吸走了中国、欧元区的资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宽松,却一直没有效果。通胀下降、就业良好,PMI扩张,显示美国经济基本面更强,而资金自然会去基本面更好,利息还更高的地方。
简单来说就是,股市为什么不好?因为没钱。
为什么没钱?不是挺宽松吗?因为隔壁美国在加息,你买美债的话,每年妥妥5%收益率,又稳当,我买什么股票?
所以林教头一直在关注这个主要矛盾什么时候结束,看样子,是时候了,很明显,美元指数到头了。

2024年,全球大类资产有一条主线,所有资产的走势都由这条主线牵引,那就是美元走弱。
1,为什么说美元不会再加息了?
美联储的两大目标,分别是通胀和就业率。
首先是美国的核心PCE,从去年底开始下降,通胀控制卓有成效。核心PCE目前3.68%,整体3.44%,通胀控制成效超出市场预期,这也是为什么上图的美元指数中,前几天有一根大阴线的原因。为什么通胀下降,美元就走弱?因为加息就是让借钱的成本变贵了,为的是收紧流动性,让市场上不要有那么多钱,这就不会“纸币泛滥,物价变高”了。这不,物价都低这么多了,美联储还有必要加息么?没必要了。

另外就是就业率,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的人数,从10月中旬起一直在提高,也就是紧缩带来的对经济增长的抑制,出现了反噬。美国人没那么乖的,一旦没了工作可要上街闹事,美联储也要考虑再这么紧缩下去,会带来什么后果。

市场目前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市场预期美元下跌,和美联储嘴硬之间的矛盾。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称,需要看到更多证据表明通胀将达到2%,所以说降息还为之过早。现在的问题不是关于降息,而是关于保持紧缩立场的时间有多长。
不过从原油的价格来看,对物价有极大影响的原油价格也在下降,如果这个趋势能持续,美国的PCE还有可能继续下降,就算不降息,加息是不可能了。

所以我重申在《A股的牛市,可能不远了》中的观点:
2024年,A股的牛市会来吗?不知道,如果我敢打包票,那我是神仙,我只能说我会持续观察。
但随着美元加息的结束,底部是确定了的,“更差的日子”至少不会有了。
2,美国经济处于什么周期?
从OECD综合领先指标来看,美国经济从今年初开始复苏回升,但现在OECE曲线有放缓迹象。美国10月工业产出率-0.6%,低于预期的-0.3%。

此外再看看反映工商界情绪的PMI,Q3以来美国的制造业、非制造业PMI都有下行倾向,无论是OECD还是民间,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开始出现。

我个人判断是,美国经济依然处于过热期,自2023年以来经济高速增长+通胀+就业率高,加息之后经济一般会陷入衰退,但有专家认为,预计明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只有20-25%。
总之,我们不指望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但可以确定的是过热期已经接近尾声,就算不指望美元弱势,但最强的势头已经过去。美元就像站在了山顶上,往哪走都是向下的。
3,欧元区、英国、日本
以OECD领先指标作为经济增长的预期,欧元区(以德国为代表,红线)未来经济增长并不乐观,德国的指标有边际向下的倾向,与之相比,海对岸的英国(紫线)则经济看好,日本经济(黄线)没什么边际变化。

PMI可以理解为民间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从三个经济体的综合PMI来看,欧元区(蓝线)未来比较悲观,与OECD的走势一致,日本(绿线)拐头向下,说明民间的情绪不高,英国(黄线)保持平稳。

但这里出现了一个背离,ZEW经济景气指数显示,德国的工商界情绪似乎并不low,该指数表示德国机构投资者的情绪,指数在0以上表示乐观,之下表示悲观,通过对大约350位德国的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家进行调查而获得的。如果该指标比预期更高,则应认为欧元强势/看涨,而如果该指标比预期更低,则应认为欧元弱势/看跌。

再看德国的IFO经济景气指数,也是一个代表情绪的预期。数据显示,德国工商界似乎开始乐观了,和PMI、OECD的数据不一样。

背离的原因之一,是各指标的计算方法不一样。
PMI衡量采购经理活动水平,因为采购经理通常可以较早获得其公司业绩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作为整体经济业绩的一个领先指标。
ZEW经济景气指数根据每月对300多名来自银行、保险公司和部分公司财务部门的专家接受采访,了解他们对重要国际金融市场数据的评估和预测。例如30%的参与者预期经济形势在未来6个月内会改善,30%的参与者预期没有变化,40%的参与者预期经济形势会恶化,那么ZEW经济景气指数的数值将为-10。因此,一个正数意味着乐观主义者的比例超过了悲观主义者的比例,反之亦然。总而言之,这个指标可以理解为金融界对未来的预期。
IFO经济景气指数是通过对大约7,000家企业进行调查而获得的,衡量企业家对当前商业状况的情绪和对未来6个月的预期。该调查通过电话进行,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贸易和建筑业的9000家公司。商业景气平衡是由乐观的高管比例与悲观的高管比例之差构成的。这个平衡值可以在-100(所有答复的公司都认为他们的情况很差,预计业务会恶化)和+100(所有答复的公司都认为他们的情况很好,预计业务会改善)之间取值。
市场上更关注ZEW、IFO指数,所以从这方面看,欧元区的未来是有可能更乐观的。而和欧洲大陆经济密切往来的英国,经济也会变得更好,也可以理解了。
前面看日本的OECD指标,好像看似平稳,实际上是日本的数值过大所致,如果单独看,会发现和正走向复苏的欧元区不同,日本的经济似乎开始拐头向下。日本第三季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化季环比初值为-2.1%,收缩幅度远高于经济学家预测的-0.4%,为三个季度以来首次萎缩,而其二季度GDP为增长4.8%

从“三驾马车”来看,日本经济略显颓势,家庭消费未能实现增长,企业的资本支出在上一季度下降1%后又下降了0.6%,这表明企业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继续削减投资,净出口也拖累了整体经济增长。
4,中国
参考林教头往期文章:《2023年只剩2个月,经济会变好吗?》
房地产也属于大类资产,但从中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还看,明年还看不到房地产起来的迹象,宏观经济只是改善,但还没有全面复苏。
5,看多的资产
让我们把焦点放到美国,我们说过,接下来全球资产配置的主要矛盾是市场预期美元下跌,但美联储嘴硬。不过看这趋势,美元加息已经到头了,即使不掉,也必然是在顶部,往下掉是迟早的事情。现在美国经济增速还行,但领先指标似乎并不乐观。

看多的,首先是美债。债券收益率和价格成反比,如果真的确定当前美债收益率不可能再加了,那么也就确定美债价格到底了,我关注的是美国2年期、5年期国债,短债的波动性较大。

其次是股指,尤其是欧洲、英国和中国的股指,因为经济的复苏期,股票有最好的表现,而A股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
资金面:美元停止加息
基本面:宏观经济数据修复,详见林教头往期文章《2023年只剩2个月,经济会变好吗?》
情绪面:中美关系缓和,不指望合作但别互相伤害
所以我在《A股的牛市,可能不远了》中写道:
随着美元加息的结束,底部是确定了的,“更差的日子”至少不会有了。
欧洲的股指我不熟,所以只加了一个Stoxx 50指数作为观察,没有非常大的把握。欧洲的央行同美联储一样,此前都进入了加息周期。随着加息周期结束,欧洲的物价也在回落,欧元区10月份的CPI约2.9%。


但是在经济增长方面,欧元区的现状并不乐观,Q3的GDP增速仅0.2%,全年预计也就1%。不过英国的OECD领先指标,德国的ZEW、IFO,都预示着工商界对未来有信心。如果欧洲的经济增长开始上扬,同时通胀下降,那也是进入了经济复苏期,也是利好欧股的,这是基本面的逻辑;而美元停止加息不再吸血,资金有望回流欧洲,这是资金面的逻辑。
由于美国经济可能衰退,而欧元区、英国则开始复苏,欧元/美元、英镑/美元也是看多的。
接着是黄金,因为它和美元呈负相关,美元弱则黄金强,而与黄金挂钩的澳元也是看多的。
6,看空的资产
确定的是商品,其次是日元、原油。
大宗商品是比较确定的,因为随着欧美等国CPI的回落,商品肯定是往下走的,CRB商品指数也有向下的趋势,已经形成了一个“头肩顶”。未来就看全球经济能不能修复,如果能,需求的增加可能对大宗商品形成一定支撑,但这个不确定,我们眼下比较确定的是CPI回落。

看空日元,主要是日本经济可能开始边际变差,而众所周知的是日本本来就是个外贸型国家,他们很乐意看到日元贬值以有利于出口,不过最近日元对美元跌得太厉害,日本官员打过嘴炮说这么跌下去不是个办法,得干预干预,于是日元猛地升值了10分钟,又重回跌势。
最近的一则新闻是,日本央行行长对日元贬值是支持的。

原油方面,主要是EIA的原油库存在增加,一般情况下,当EIA库存数据增加,表明原油市场供过于求,市场消费动力不足,无法消化过剩的原油,这将使得油价下跌。 另一方面,如果EIA库存数据减少,则说明市场对原油需求旺盛,推动了生产,从而导致油价上升。根据近30年以来的数据显示,EIA库存与原油价格基本呈反比的关系,大体符合以上推论。

从美元走弱这条主线来看,比较确定的是黄金、美债、A股的走强,以及美元的对手盘欧元,谨慎看多欧洲股指,看空比较确定的是CRB商品指数,以及和大宗商品相关性达63%的纽元,至于原油、日元等,确定性并没有那么大,还是可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