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工益——学生版
标题有点噱头啊,其实就是谈谈在没有条件直接加入到小组性质的工益活动中时,学生朝着这个方向能做的有哪些。
首先,为什么要做工益?不同某爱国主义视频中的“为什么入d?你看你说的...”,工益活动者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自觉。至少不能长期的处于一种相对无知的状态,认为只要为工益活动出钱出力就好了(当然,这是参加工益活动的实质,但既然工益活动要发展,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先问问自己,回顾下自己的“成分”和“动机”,而理论上的指导,去看wmz吧,这里不赘述。
其二,有了一定的自觉和理论就一定能做工益吗?答案是否然的。现实往往没有这样便利的条件,于是就需要各位有志于工益者摸索,开拓。这里涉及到与现实的博弈的问题,按wmz说法,需要“比较机灵,甚至狡猾”的人来做。不然可能直接把自己的路堵死了,有机的聚合更不易开展。
其三,假设目前参加不了小组性质的工益,一个人怎么做?这点其实是最灵活的——展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用自己的行动形成一道社会主义微景观(也可能是植株),吸引周边更多的同路人加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动与组织,贯彻个人的名义,最后才可能吸引来人。然后演变成小组模式。
其四,大学生,按照传统观念来看是城市小布,因此在未充分无产化的前提下有必要对自己进行改造。怎么做?wmz下的指导棋够多了(也基本够用了),这里是我具体的想法:
1.勤工:在保证课业(不能挂科)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结合各类生产资料(这里主要是技术类的,并且按经来说不算生产资料)。比如修电脑,修洗衣机,做家教,送外卖等等。这也是无产化的一部分。
2.俭学:这点其实我思考了很久。长久以来的学生观念其实是蕴含家长的阶级再生产投射的。因此有了不菲的培训费,书本费。那么这个俭能俭在哪里呢?除开一些必要的书籍买新的,一些只是用来考试的书籍可以选择二手,这也促进了校内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而单从价格上来说,网购得提前调查,错开时间,不然商家很可能趁开学旺季涨价。(这里提醒一点,不少学校是要用u校园的,考虑到大学团购书籍基本有折扣,在确定要用之后建议跟团,因为没有那个激活码好像挺麻烦的。而单买激活码也是书籍的价格了,无码书籍反而不值钱,你说怪不怪(扯远了,这点就不展开了))至于技能学习,多多利用各类在线资源吧,单单中国大学MOOC一个平台就有不少资源,更别提国内外各类MOOC了。至于线下资源,这里建议网购(比如健身器材,办一张年卡的价格都能买好几套锻炼器材了,只要你有地方放并且养成锻炼的习惯,我相信还是自己买器材比较划算的)

个人力有限,欢迎各位批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