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Bv222水上飞机,飞翔的维京人,曾计划携带元首逃亡
一战后的德国在经济恢复方面,大西洋的商业航线一直是经营的重点,但在齐柏林号飞艇发生意外之后,横跨大洋的航线一度处于废弃状态。在30年代末,德国汉莎公司向亨克尔、道尼尔等公司提出大型水上飞机的招标,这就是Bv222水上飞机的来源。

被迫民转军
经过初期的审核,布洛姆&福斯公司的6桨设计得以通过,它采用船型机体,可向内折叠浮筒结构,上单翼布局,6台800马力BMW132发动机各自驱动一副螺旋桨,发动机位于机翼前部的短舱中。
在1937年,汉莎公司提出购买3架大型水上飞机的需求,初步命名为Ha222,在年底时汉莎公司提出了新的设计指标,要求飞机能够携带24名乘客,或者16名拥有卧铺的夜间模式,同时要有舒适的机上饮食等服务,在没有外部辅助的情况下横跨大西洋。

在1938年1月,V1号飞机开始敷设龙骨开工建造,对于当时来说,要建造如此大型的飞机毫无经验,许多设计都是一边建造一边完善,因此进度很慢。
直到1940年9月,V1号才完成最终组装,由赫尔穆特·瓦萨·洛迪上尉试飞,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打了1年了,德国国内许多工业都开始转向军用领域,V1水上飞机也没能逃脱。

在当年入冬时,V1的许多飞行测试工作还没有完成,但此时易北河已经开始结冰,没有了试飞的条件,德国空军趁此机会横插一脚,提出不要浪费剩余的燃料,实施一次远程试飞。
这次所谓的远程试飞,其实就是军用功能的远程运输测试,所有的测试结构都让人很满意,除了飞行操控方面还有一些瑕疵,飞机的运输能力在二战初简直逆天,在拆除了那些豪华的座椅和生活设备,以及更换功率约1000马力的BMW引擎后,平直的机舱内可以一次性运输92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者72名躺在担架上的伤员。至此Ha222飞机全部转向军用,并获得了Bv222的新称号。

飞翔的维京人
Bv222大型水上飞机绰号飞翔的维京人,在1941年开始执行运输任务,仅在7次航行中就运输了65吨补给,以及撤离了225名伤员,总航程达到3万公里,平均每次往来飞行都在4000千米以上,充分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投入军用的Bv222水上飞机也在1941年接受了武器装备,在机鼻和机身两侧安装5挺BG81机枪,机背前后两座安装单挺MG131机枪的炮塔,具有一定的自卫能力。

不过如此大型的飞机并非批量生产,而是一架一架的生产组装,因此每架飞机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异,总共建造了7架。他们主要执行运输和巡逻的任务,尤其是在地中海地区,执行往来北非的运输任务。他们有些机型将自卫火力改为20毫米机炮。
总体来说,Bv222水上飞机重约25.9~29.6吨不等,载重在15~18吨不等,最大飞行速度约350千米每小时,最大升限在6500~7300米之间,最大航程超过3000千米,也有特殊改装的超7000千米。在整个二战时期,Bv222都是投入服役的最大水上飞机,没有之一。

拯救元首的格陵兰行动
在二战后期,德国本土已遭东西两面夹击之势,在生死存亡之际,一些追随者制定了格陵兰行动,也就是打算将帝国的核心人物秘密运输到格陵兰岛,并在那里重新建立基地,企图日后东山再起。
可当时德国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要想完成此计划,不仅仅是运送几十号人这么简单,还有大量的辅助设备,甚至是粮食等基本物资。该计划把目光瞄准了正在建设的V7号Bv222,打算用它负责核心人物的运输。

在1945年4月,水上飞机试飞中心接到任务,立即准备一次远程飞行,同时要准备雪橇、帐篷、大量粮食等物资。就在月底V7号准备停当的时候,元首已经饮弹自尽,这次远程飞行任务也就取消了。5月初,基地剩余的人员用爆炸物摧毁了V7,然后各自携带假证件逃命去了。
结语
Bv222运输机原本为商业用途设计,其本身具有作为远程运输机的潜力,不过以当时德国的工业水平,无法如B-29这样的大型飞机一样进行批量生产。

在使用中,它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德军没有制空权,这在地中海上空的飞行中尤其致命。即便是格陵兰行动能够如期展开,以Bv222如此庞大的体格和不算快的飞行速度,相信很难在数小时的飞行中不被发现,难以成功突破盟军的包围圈,很可能在中途就遭到盟军战斗机的截杀。
无论如何,Bv222也是航空史上的巨兽,美军曾缴获并修复进行测试,在它身上也获得了一些技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