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与意象解析,自由联想意识流要素的实例解析(一)

系列前言:这是一篇没有限制的文章,正如这类精神分析技术,又或者说意识流的写作构成方法。它们在所谓的荒诞之余必将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有理性(有理可循,的性质),可能会是不讲道理、不合理的有理,但绝对必然的,或者是粉饰成偶然的必然。
一、自然意象
梦例A:“我梦见,我在一座森林中,很安静,可能有动物什么的吧,但没有去注意,所见的有溪流,一小条瀑布,一个小湖,然后躺了进去,水很凉,于是我就醒了”。
材料来源的拆解:
1.森林
梦中的事物多是与近日或者经年已久埋藏的深刻记忆中的认知碎片所构成,森林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讲,获取认知的渠道是很有限的,如果不是曾在类似环境中生活,那就是旅行或者是通过信息网络电视报纸书籍等一类介绍得知的。所有梦的材料均来自这个人所有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认知,人必然只知道其所知道的东西,这个梦中对于森林的印象展现的非常表浅,并没有过多的阐述一些特别的细节,如果是一个生活在森林地区或者曾有过某种亲身经历的人的话,那么他对森林的表述并不会这样简单,虽然梦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概括,但他们或许会补充描述树的情况,或者动物与鸟虫,在某些细节上展现出不像梦的具体。如此一来,这个梦就会指向他们的过往与那段森林相关的经历的事物。
因此在这里,我们并不能得到任何具体的方向,我们需要的进一步询问当事人对森林的印象,最深刻的印象,最直白的印象,以及这样的印象是如何得到的。——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人们的记忆是很暧昧和充满主观诱导的东西,如何整理这里面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弗洛伊德对此设下了数条规则,但其实他的用意是指“打破规则”,因为森林而梦到森林有可能是简单的因果逻辑,但也有可能是用作掩饰真正意图的烟雾弹,如果能够细致的分析,那么可能会有所发现,但实际上,这是非常困难的,哪怕是最专业的精神分析大师,在这样的问题上,更多依靠的都是经验与直觉。
不论森林出现在梦里的目的性是怎样的,森林本身的性质都不会变,它代指的必然是一种无尽中有限的状态。因为人身处森林中时,视野是非常狭窄的,可森林却远不止这些——这是人对森林的整体认知。
例中例:我在森林中逃跑,后面似乎有什么在追着,不敢回头一看,但心中瘙痒难耐,于是我忍着不安看了一眼,梦就醒来了。
首先,我们先入为主的决定森林是一种无尽中有限的状态,而当事人则在逃跑,这里要问清楚这种逃跑状态是如何被他所认知的,有时会是一种上帝视角,而有时会是主观视角,这非常重要,弄清楚将有助于我们从人格构成上着手处理。
这里先让我们假设当事人是以第一人称身份经历这一场追逐战,我们会发现森林保证了它的正解性质,即无限态,而当事人则通过面对(回头看)在有限态中醒觉,从而结束了可能存在的无尽态。我们可以猜想是否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某种窘境,但又处于一个逃避的状态,可现实却不会放过他,于是他的本我提示他应该去面对这个困难,就像是隐藏的人类的兽性智慧试图拯救处于现实的自我(本体)一样。
但同样存在反解的可能性,即森林的有限态盖过了无尽态,于是梦就变成了,常年一成不变的动荡生活,当事人渴望脱离这种不安定的状态,但又缺乏走出来的手段,于是只能继续忍受这样的生活,最后去面对的其实是一直逼迫着自己的生活。这便是身在有限态,而结局却是选择无尽态的反解。
同时还可以再对当事人心中的不安与瘙痒感(冲动)进行正解与反解,是否他选择的其实不是“去面对”,而是“不要回头看”呢,当事人是否在享受当下的自由,又或者安稳呢?,而真正在作为魔鬼诱惑他的,其实是在心中低语的“新鲜感”和“冲动”。
我们发现每一个要素有很多甚至可以说无穷尽的解法,但其意寓的话题却是狭义的。
非特指的森林地形指代的多半是“无尽与有限”的含义。而心中的好奇冲动与不安同理也多半是在面对“维持与改变”时焦虑防御机制的结果。
2.溪流
有了上面的大概思路后,我们对于接下来的自然意象也多半是按这个方式来。溪流本身指代的是一种定向流动的状态,自某处到某处,同时与河流不同,这并不是一种凶猛不可抵抗的状态,也就是说,可能会是一些更加个体化的问题,而不是整个群体的趋势。但其本身依然蕴含着趋势、流动、不可抗、自然而然的意志。溪流可能指代的,是当事人自身在某个方面某种不可抵抗的预言式结局。
正解:当事人可能对自身正在发生的某种改变有着预知式的自觉,并且认为自己正在向某个方向转变。
反解:当事人可能在期望着某种可以看到结果的改变发生,但实际上自身目前却仍在迷茫中未踏出一步。
3.湖泊
湖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想,它的存在方式多种多样,独立存在的湖可能指代着“坚定真实的自我”,而流通着溪流或河流的湖则可能指代着“终点、结束、目的地”的意味,存在水坝的湖则可能与“储蓄、积攒”有着关系。但若是究其根本,湖泊则意味着“可无限增大的点”的意思。
在这里,由于连通着溪流,我们按常理选择“终点”的意味,这里是溪流的终点,通过瀑布下来,森林里溪流产生的瀑布多是多阶梯式的,故而并不是一种骤然的态势,而是逐步归入终点,这可能提示着一种完善的状态。
此处的正反解直接接溪流,瀑布亦是同理,但有必要询问当事人对于一般溪流所产生瀑布的印象及相关情况。
4.躺入湖中,水很凉
这一连串的行为意味着更多的信息,躺入湖中提示脸朝上,而且很平静。水很凉,这所指代的更加富有深刻含义,究竟是“感到这个躺入水的状态”很凉,还是“认为湖水”很凉,还是“水”很凉,这里需要更多进一步的分析,仅仅通过自然意象是非常难以分析的,因为自然在人类的认识中是客观共识的,而行为和复杂的主观感受则是难以相提并论的,是必须要个体化的分析的要素。
对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询问当事人的梦境里的心理状态,以及过往关于水、瀑布、湖泊的印象,并且着重询问最能让其安心的睡姿是怎么样的,以及为什么会觉得仰卧位舒服/不舒服,你平时怕冷么,夏天时特别喜欢追求清凉感么等等问题。
5.结论:
要素归结:森林可以视为无尽生命中有限个体的状态,即“人活在世界上、人在某一个情况下”的情况,溪流意味着“当事人的人生、事态趋势”,瀑布意味着“沉淀、梯度变化”,湖泊意味着“终点、结束、完善”,行为和感受意味着“平和、死亡”。
正反解:将这些意义用积极或消极、已发生或未发生、狭之于广、正论或反论串联在一起,或许会得到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果,但其中有一部分也有可能是当事人的有意或无意的杜撰,实际上却非如此的情况也是大有可能的,甚至当时在梦中感到水很凉,或许与他冬天晚上睡相太差也有关系。
解梦总结:总而言之,解梦是它者逆向的猜想过程,必须要通过与当事人深入的交流与沟通,才能为每一段假说填答,并且这是一份永不可能拿满分的答卷,因为这就是人最高贵的荆棘殿堂,只有匍匐才能前行。
意识流写作:写作的过程是自主体向客体的,因此它在源头上必然是正确的,每一个元素都是必然的,每一个词,一个字都是必然安排的结果,因此解读意识流作品要比解梦容易得多,作者所埋藏的意识脉络也很清楚,但写作者本人却必须要坦然面对自己的意识和灵感的火花,这却要难的多。
郑重告知:若是按照本文的一般论而擅行解析与玄学无异,本文仅仅提供大体思路,最重要的是完善对当事人深层意识以及近期生活事件的探究,并综合分析问题,随意与机械解读者,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