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六品溯源流(五)

六、黑茶。
黑茶又称番茶,是内陆地区与番邦地区进行茶马交易过程中演化而来的茶类。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偶然情况:粗老的蒸青团茶,运至番邦地区。由于路途遥远,且经过湿热作用,茶多酚氧化聚合,致使到达目的地时茶叶变为乌黑色。人们便依照习惯称其为——“黑茶”。
最早见于记载的黑茶,是在明嘉靖三年的一封奏章里。而后来湖南的安化黑茶因为味厚价廉,对川蜀一带的官茶形成冲击。之后安化黑茶就成为官茶,用于茶马互市。唐宋之时,多从川蜀地区运茶前往边境进行茶马互市。而至明代,在《续文献通考》一书里,明确的增加了仓储的步骤,就有别于之前的蒸青绿茶。一直到清顺治十八年,清廷应达赖喇嘛的要求在云南开茶马互市,至此云南的普洱才登上历史舞台。广西六堡茶由于水路交通的便利,运至两广、港澳和东南亚的华人聚集地区。
而我们常见的黑茶有:云南的普洱茶(生茶、熟茶)、广西的六堡茶、四川的藏茶、湖南的安化黑茶、湖北的青砖、安徽的祁门安茶等等。
然而这里多说一句的是,黑茶的发酵过程是与红茶的发酵有所区别的。
七、花茶。
花茶属于二次加工的茶(再加工茶),又称“香片”。根据窨茶时所用的鲜花不同,可分为:珠兰花茶、桂花花茶、茉莉花茶等等。然而我们最常说的就是茉莉花茶了。过去北方地区比较讲究的老人们,早起后先冲一壶“高末”,美其名“冲龙沟”。
宋代著名的茶家蔡襄在《茶录》里,记载着以龙脑和膏的大、小龙团。宋代的文人们,也喜以花入茶。比如黄庭坚、陈景沂等等。到元代时,著名的文人倪云林首创莲花茶。
明清两代这类有关的“以花入茶”的记载,就更多了起来。
明人顾元庆载《茶谱》里,就对花茶有了更详尽的记载;宁王朱权在《茶谱》里,也写到了以花代茶的品饮方法。清代顾禄的《清嘉录》里,也有着相应的记载。过去北方喜欢花茶,一来与水质有关,二来也跟北方气候有关。
一直到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茉莉花茶开始大规模采用湿胚连窨技术。制作花茶时用烘青绿茶最好,所用鲜花也是采用“伏花”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