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之道,因为有了分别心才有了后天之道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以上是先天之道。当到了“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则是从先天而有了那个“母”。然后才说“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这里之后便是基于“道”在说了。而有了这个道字,很多人便着在这个道字上,所以天天讲话道道道的!讲道为天地至宝,所以修道之人也自觉为高,其实这只是被道这个“名相”以及“天地至宝”这个利所困住了。 先天之道,你一开始就不该进入这个道字!心中无道,自然而然方为真道。但是大家都很容易着相嘛,所以太上才基于道字给大家讲“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以前我就以为这就是道的四大特性,这就是道的作用,所以沾沾自喜。但是你看,进入有为之道了,在有的基础上才谈作用,这便用。而道的那个体呢?也就是那个先天真道呢?太上依然从后天讲起说“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以前我就理解成了,清浊相互转化嘛。但是依然执着于清和浊是两个东西,只是它们在相互转化,至于它们为啥能有类似于相互转化这么奇特的性质呢?因为“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就是说它们其实是一个东西,名字叫法不同罢了,所以能够形成我们认知上的相互转化!其实世间万物都是道。万物均由道而生,自然也遵循着各自的道,而它们之所以在我们眼中看起来不一样,皆是因为我们的“心”啊!比方说有个人给我们馒头吃,我们穷人就会觉得这个人很好啊,还给我们馒头吃;但是如果是一个富人呢?天天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他看到你给他馒头,他根本就看不起,甚至很不高兴,觉得你在羞辱他。而那个人给馒头这件事,事情本身就如同道一样纯粹自然,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分别并且还很固执。再举个例子,比如说“大粪”,我们所有人都觉得臭,都觉得避之不及,因为在我们大多数人眼中,这只有害而无一利!但是在农民伯伯眼里,大粪可是宝啊!种庄稼都要施肥,这就离不开大粪,庄稼要想长得好就要多施肥。自古就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说。你看,大粪在不同人心中,同一事物,却是两个极端!然而事实是,大城市里面的人喜欢的那种绿色的而且长得果肉蔬菜很饱满,很新鲜很有营养的,那都是用大粪这种最好的肥料种出来的,要不然哪有那么肥美的果肉蔬菜给你吃啊?很多人一听就说吃不下去了是吧?好坏相生是方方面面的嘛,而且都给你们说了,一切都是道转化而来的,倘若非要把它们区别看待,甚至带有偏见,可不就是挺痛苦一件事嘛。那些贪婪的人,就是总觉得把好东西自己享用,给别人坏东西,以此来优越感。殊不知,他们吃的最好的东西,反而是吸收了农民的粪便而成长出来的……所以,后天还是好玩是吧?话扯远了,回过来看,“清浊动静同出而异名”,并不是让大家着在区别上,直接就告诉你,万物都是道的能量在按照不同的特性规律在运转,根本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我们心中。区别,也正是因为我们着在了这个“有”上!倘若我们看万物都没有区别,感受到了它们都是道本身,那便是回归了那个“先天之道”上!平时常说的,事上磨炼心,以及乘物以游心,其实为的就是经历事物之后消除我们的分别心!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所谓无形,并不是说没有形态而称无形!真正的无形是“无形却能生天地万物之有形之无形”。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则是指大道没有私情不会偏袒,始终公正的维持着道的规律在运转,如此方能均匀利益万物众生,使大道永恒运转而不衰败!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则是说大道的规律无时不刻不影响万物的生长发育,如此大的功劳,却始终籍籍无名,正因为它的这种“德”,方能使它肩挑长养万物之责。此三者先天之道,是大道示范给我们的,我们可以依此而修行先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