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老子道德经注》第三十二章翻译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l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王弼:道,无形不可名。以无名为常,故曰“道常无名”也。朴之为物,以无为心也,亦无名。故将得道,莫若守朴。夫智者,可以能臣也;勇者,可以武使也;巧者,可以事役也;力者,可以重任也。朴之为物,愦然不偏,近于无有,故曰“莫能臣”也。抱朴无为,不以物累其真,不以欲害其神,则物自宾而道自得也。
译文:道,没有形象且无法命名。因为一直没有名字,所以叫道常无名。真实朴素的事物,把虚无作为核心,同样没有名字。因此,想得道,不如保持真实朴素。有智慧的人,可以担任臣官;勇敢的人,可以做武将;有技术的人,可以做士卒;有力气的人,可以挑起重物。真实素朴的事物,不会偏向某个方面,接近于无,所以不会臣服或役使于外物。持守简朴且无所作为,不会被外物妨碍自己的本真,不会被欲望损害自己的心神,那么万物自然会归附,因而也自然得道了。
l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王弼:言天地相合,则甘露不求而自降。我守其真性无为,则民不令而自均也。
译文:天与地相符合,那么无需百姓求雨而会自降甘露。我们持守自己的本真本性且无所作为,那么也无需给百姓下令而能各守其位,因而百姓也能安定不争。
l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王弼:始制,谓朴散始为官长之时也。始制官长,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制有名也。过此以往,将争锥刀之末,故曰“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也。遂任名以号物,则失治之母也,故“知止所以不殆”也。
译文:始制,是素朴本性散开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当本性主导万物的时候,一定要设立名分以便确定尊卑,所以叫始制有名。从今以后,万物都想争抢利益,所以说当万物有了名字,也就有了自己的局限。如果直接用名字来称呼万物,那么万物就远离了本真素朴,而陷入了形器、名分,也就丢失了治理万物的根本,所以说懂得停止才会没有危险。
l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王弼:川谷之水与江与海,非江海召之,不召不求而自归者世也。行道于天下者,不令而自均,不求而自得,故曰“犹川谷之与江海”也。
译文:河流的水流入江海,并不是江海召唤它们,没有召唤也没有请求,因而是自然回归。天下间顺应大道的人,无需指令也能安定不争,无需外求也能得到,所以说就像河流的水融入江海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