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加以说明,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P70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
是学生学习图形的开端,教材在学生学习了“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物体的形状为标准进行分类,并根据每一组物体的相同特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节课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平面图形及相关知识做准备。
教材的编排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本课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充满好奇,求知欲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是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他们的抽象思维处于萌芽状态,对形状的感知主要通过视觉、触觉和运动知觉。
原来基础:在第四单元学习过“分类”。会给物体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有了较多的感知经验。
学生学习本节课后应能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能正确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事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
(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五、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合适的教法学法,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和几何体实物,为学生提供直观的素材。
“分一分”“玩一玩”等教学活动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师生对话等手段,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2~3分钟)
1.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物体名字并描述物体。
2.揭示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能让学生对物体的形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二)互动新授(30~33分钟)
1.分一分
(1)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带的各种形状的生活物品进行分类。
(2)着重肯定按照形状标准分类的小组,并鼓励其他学生也按照形状分类。
【设计意图】分类是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温故而知新。通过给生活物品按照形状分类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也能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认一认
(1)认识长方体
出示长方体物品,让学生拿出相应形状的学具。引导学生给这一类物体起名为“长方体”并板书。
(2)认识正方体
出示正方体物品,让学生拿出相应形状的学具。引导学生给这一类物体起名为“正方体”并板书。
(3)认识圆柱
出示圆柱物品,让学生拿出相应形状的学具。引导学生给这一类物体起名为“圆柱”并板书。
(4)认识球
出示球状物品,让学生拿出相应形状的学具。引导学生给这一类物体起名为“球”并板书。
【设计意图】为立体图形“命名”的活动在分类活动的基础上,抽象出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的名称,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实物—几何图形—图形名称”之间的直观联系。
3.玩一玩
(1)猜一猜
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每个人轮流在装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不透明学具袋里面摸一个物体,描述该物体的特点,让小组其他同学猜一猜。
(2)摸一摸
让学生选择几何体学具摸一摸、滚一滚,并且和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发现。
(3)搭一搭
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实物搭一搭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在组内交流,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撘了什么,是用了什么立体图形搭成的。
【设计意图】“玩一玩”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通过小组内讨论和全班中交流,学生更好地发现这几个立体图形之间的不同特点还能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4.说一说
请学生说一说教室、校园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巩固训练(3~4分钟)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一练第1、2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应用。
(四)课堂总结(2~3分钟)
让学生自己说说今天认识了哪四位朋友,该如何介绍新朋友。
【设计意图】总结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从而养成及时复习、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课后作业
1.回家找找家里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
2.尝试用橡皮泥捏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捏橡皮泥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说课总结:
本节课是建立在儿童认知特点的基础上设计的,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立体图形的特点,能够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