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七宗罪(下)

2021-07-15 09:50 作者:网叔点财  | 我要投稿

接上一篇继续讲,点击查看:七宗罪(上)


第七宗罪:做老鼠仓

这一宗罪,是实打实的违法犯罪。

所谓老鼠仓,

简单讲就是基金经理首先物色好一只好拉升的股票,

然后动用自己的私有资金提前买入潜伏,

接着用基金的公有资金大量买入,将股价拉升到高位之后,再将自己私有资金买的股票抛售获利。

至于被套的基金的那部分公有资金怎么办?

那就听天由命了……

显然,基金经理做老鼠仓,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我们广大的基民。

这种行为,就是赤裸裸对基民的抢劫!

所以,国家法律把老鼠仓定义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做了,直接触犯刑法,不仅要罚钱,还要坐牢!


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做老鼠仓这种行为,依然有许许多多的人心存侥幸,前赴后继去刀尖舔血。

去年7月份,前银华基金基金经理周可彦被爆出建“老鼠仓”。


周可彦并非平平无奇之辈,

北京大学MBA,CFA。


2006年起先后在工银瑞信、嘉实基金、天宏基金三家基金公司担任基金经理,2013年8月以基金经理的身份加入银华基金,并且开始掌管银华富裕主题。

在其管理银华富裕主题的5年时间里,任职回报为96.43%,年均回报13.90%,同期同类排名23/417。

因业绩优异,周可彦曾在2016-2018年连续三年斩获金牛奖。

除此之外还斩获了三座明星基金奖、两座金基金奖。

2018年,更是一举斩获晨星奖激进配置型基金奖。


一口气集全市场含金量最高的四大奖项,周可彦可以说一时风光无限。

这等荣誉即使放到高手如云的明星基金经理当中,也是牛逼哄哄的存在。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如此优秀”的明星基金经理,竟然也做老鼠仓,并因此上了央视新闻。


据报道,周可彦利用在银华基金担任基金经理职务的便利,获取基金股票交易的未公开信息,将其准备为基金买卖的股票写在本子或纸条上,授意妻子李某进行股票交易。

李某根据周可彦的指令,借用亲属张某的账户隐蔽交易股票。

在2013年10月起至2016年8月不到3年的时间里,存在趋同交易的股票合计95只,交易金额合计2800余万元,获利合计120余万元。


说实话,三年赚了百来万对于普通人可能算很多了,但是对于一位明星基金经理而言,真的不多啊!

周可彦最终因为这小小的芝麻,丢失了大大的西瓜。

根据证监会的处罚,周可彦不仅被没收盈利所得,还被罚款一倍,并且5年内都不能进入证券市场进行交易。

但这仅仅只是明面上的惩罚,真正严重的,还是职业生涯的直接断送!


“老鼠仓”事件暴露后,周可彦还曾试图替自己狡辩:“我妻子李某涓本来就具有自主股票投资能力,那些信息应该是她无意间获取到的,我们主观上没有利用未公开信息获利的意图。”

此外,周可彦还试图以其管理基金的业绩突出、工作勤勉努力等原因为自己辩护。

看到这里,网叔也惊呆了。


如果说周可彦建的是“老鼠仓”的话,那么下面这位基金经理,蒋宁建的就是“硕鼠仓”。

蒋宁,硕士学历,原华宝基金投资副总。


2010年7月32日,蒋宁开始担任华宝精选股票基金的基金经理,任职3年又51天,任职回报30.89%。


不同于周可彦,这位大姐是一开始就没安好心。

他爹蒋某是老股民,从1997年退休后就开始炒股;

她老公王某玉是无业游民,从1998年就开始炒股。

从后面的一系列操作看,很显然,她这一家子是典型的有备而来。全家发财的“希望”,都已经寄托到了这个女人身上。

在成为基金经理的第一天,蒋宁就和丈夫王某玉就早早做了准备,双双注销掉了自己名下账户,同时借用别人的账户来“伺机”操作老鼠仓。

我们可以看到,蒋大姐管理的华宝行业精选混合,规模从未下过100亿:


持有人数长期维持在50万人左右。


这么大一只基金,想要操纵一家中小型公司的股价,简直易如反掌。


而担任基金经理的3年,就是蒋宁“暗度陈仓”最佳机会。

她曾多次透漏基金的投资信息给老爹和老公。

至于怎么谈?谁知道呢。

和老爹在饭桌上谈。

和老公在床上谈。

或者是三个人围成一圈想怎么谈就怎么谈。

总之,短短3年,这3人竟然谈着谈着就赚到了1.14亿!

不仅秒杀周可彦夫妻俩那120万,更是创下最新记录,成为A股市场破获案件中老鼠仓盈利最高的!


或许这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最高境界了吧!

三年一个小目标,连消失已久的王健林看了都直呼内行!


后来东窗事发。

蒋大姐一家三年“成果”,一次清仓!

不仅对扣押在案的8千万违法所得予以没收,剩余违法所得3356万元继续追缴。还被罚了1.14亿,还要在一个月内缴纳。

同时,还得坐牢,6年零6个月。

对于一审,蒋宁不服,提出上诉。

这还真起到了一点点作用。

因为二审期间,蒋大姐的亲人代她退缴了违法所得3356万元,同时还按时缴纳了罚金1.14亿元——不得不说,这一家子可真有钱啊!

法官见状,也只好依法酌情减刑,最后蒋大姐的刑期从6年零6个月减到了5年。

但总的来说,蒋大姐一家子掏尽心思赚黑钱,最后不仅全部呕了出来,还要赔上一个亿和人身自由。

也是给整个基金圈那些动了歪心思的基金经理,一个警钟了! 


💗附上本文《基金经理七宗罪》三期视频的链接💗

重磅出击!明星基金经理七宗罪 【第一集:揭幕】

重磅出击!深扒明星基金经理七宗罪【第二集:进击】

重磅出击!深扒明星基金经理七宗罪【第三集:深入】



下面,我们来探讨七宗罪产生的根源

先来看前四宗:

炒垃圾股 、挂羊头,卖狗肉 、牛市高位发新基 、押注式投资

说实话,这四宗罪比起后三宗有意为之,性质明显会轻一些。

因为在命运的漩涡里,

这四宗罪并不只是基金经理个人在选择,甚至在大部分的时候,也不是他们个人所能去做抉择,

在一步步分析的过程中,

网叔看到的,不仅仅是他们一步步的犯错,

也看到在当前A股的环境中,他们的无奈与挣扎。


先来看炒垃圾股

穆桂英、龟仙人、剑桥吴彦祖他们想抄垃圾股吗?

他们肯定不想。

任何一个接受过正规价值投资熏陶的人都知道炒垃圾股是大忌、也都不会想去炒什么垃圾股。

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炒呢?

环境所迫!

2015年的A股市场,乌烟瘴气,整个基金市场不仅炒垃圾股,而且以炒垃圾为荣,以炒垃圾股赚快钱的速度来考核基金经理,评价基金经理。

市场舆论环境看短期,基金公司看短期,基民更看短期,

基金经理一个两个月业绩不理想,基民就能在贴吧骂上个祖宗十八代。这样的环境,基金经理能怎么办?


以刚入职场不久的穆桂英为例,假设那个时候她义正言辞拒绝炒垃圾股,

去奉什么巴菲特、费雪为师,保持耐心赚企业长期业绩增长的钱……

结果会怎么样?

她不炒,他的公司领导也会逼着她去炒!

“小英啊,最近这个业绩没法向投资人交代啊。得加把劲了,要不然今年的KPI就不达标了。我知道你是一个非常坚持的人,垃圾股不炒其实也没关系,但是未来的几个月的业绩嘛,必须给我得跟上。别的基金经理业绩蹭蹭的往上窜,就你还在原地杵。如果觉得有压力,回去做研究员再磨练一阵子再付出,也可以?”

她不炒,论坛贴吧上那些“自以为比穆桂英更懂投资”的基民会网暴!


“最近开心影视、飓风影音涨这么厉害,别人家的基金经理果断上车,一个月妥妥地赚20个点。

而你这个扫帚星,不上赚钱不说,还给老子亏掉10%……

真是扶不起的阿斗!给老子赔钱!基金公司啊基金公司,要么你们赶紧把穆桂英换了,要么我们赎回,就此别过!”


再来看挂羊头,卖狗肉

借自己多年卧薪尝胆、披荆斩棘积累起来的名声去给新“毛头小孩”试错。

如果你是明星经理,你会愿意吗?

肯定不愿意。

那么,神龟为什么就“答应”了?

无外乎是幕后黑手基金公司的一边是胡萝卜诱惑,另一边的软硬兼施的手段裹挟。


说到这里,也必须谈一谈基金公司的发展生态。

基金公司想要发展,既不能被一两个明星基金经理绑架,又不能把命押在一个基金经理身上。

如果一家基金公司,基民只认一个明星基金经理。

那么,如果这个基金经理跳槽,这个基金公司就基本嗝屁了。

如果这个基金经理以此要挟获得更多的利益,那么,在大部分的时候,这个基金公司也只能选择“丧权辱国”地接受。

如果这个基金经理业绩衰退,因为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基金公司即便把基金经理哄好了,结局依然是嗝屁。

怎么办?

答案是培养更多的明星基金经理。

但是想要培养新人,就要给新人练手的机会。

小基金公司往往也就那么几个基金,给不了几个新人。

怎么办?

给新人发新基金。

但是,新人发新基,谈何容易。一无资历,二无名气,谁会去买新基金经理发的基金?

怎么办?

答案无限指向一个,找旗下老实一点的明星基金经理“挂羊头,卖狗肉”发。


所谓老实一点,就是老好人,好说话,不会拒绝的意思。

当然,再怎么老好人,能成为明星基金肯定傻子,拿着自己多年积累的名声去让“毛头小孩”练手,谁会平白无故答应?

这个时候,基金公司就要祭出胡萝卜来诱惑,软硬兼施的手段来裹挟。


胡萝卜是什么?

无非是钱财名利。比如,带新人有奖金、分红啊,比如许以未来的投资总监、副总裁头衔。

软硬兼施的手段裹挟是什么?

“挂羊头,卖狗肉”这种事挑的是老实人,那么老实人最怕什么呢?

最怕尴尬,怕背上道德的包袱。


就以我们的背锅大侠忍者神龟为例。

虽然是个富二代,但是为人真诚,做事勤勤恳恳,在投资上也有天赋。出道就发了新基,6000万的募集资金有5000万都是背后的家族贡献的。

然后天道酬勤,没几年就成了明星基金经理。

但回头讲,这些年神龟的技战术水平提高,也的确离不开公司、以及公司几位老前辈的栽培提携。

公司是有恩于他。一向知恩图报的好孩子神龟同志,当然铭记于心。


现在公司要发展,找他帮忙去扶持几个更加年轻的新人发新基,他还真学不来拒绝……

于是在公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各种道德绑架的攻势之下。

神龟松口了……


说句实话,愿意“挂羊头、卖狗肉”的明星基金经理都是好人,

只是忠孝不能两全,把自己的粉丝坑惨了。


接着我们看牛市高位发新基

试问,

明星基金经理不知道牛市高位发新基不好吗?

基金公司难道不知道吗?

开玩笑,一个投资入门知识他们怎么会不知道。

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在牛市高位发新基?

一方面,基金公司有扩大基金管理规模的强烈需求。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极为激烈,你不在牛市高位发新基,自然有的是公司去发。

规模大了,牛市疯狂发新基金的公司就更有钱,有钱了才能招到实力更强的投研团队和基金经理。如此下去,一两轮牛熊之后,基金公司的实力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节操这种事,有钱的时候可以慢慢培养。

没钱的时候,谁装谁死。


再者,在牛市的时候,谁知道牛市什么时候能结束呢,谁知道是短牛还是长牛?

4000点的时候大家都想着5000点,5000点的时候大家又想着6000点。

牛市的欲火不存在适可而止,只有一浪高过一浪。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尤其是我们普通基民都会存在侥幸心理。

发基金的时候点位高了,不要怂。万一遇到了长牛,不发基金不就等于错过一个时代吗?


在基金圈,错过远比犯错严重。

这也是在牛市的高位,基金经理“不减持”这个潜规则的来源。

在牛市,如果一个基金经理减仓了,市场还继续涨的话,他将输的体无完肤。

如果不减仓,遇到了暴跌,不怕。反正大家都在同一个坑里,一句市场不好送给基民,就罢了。最后一点,也是基金经理高位发新基金的最根本原因:

A股当前的大环境,只有牛市,才有市场,牛市高位发新基金,弹无虚发。

不信?

你看看你身边的人,有几个会在18年熊市最低谷的时候入市?

又有几个能耐住寂寞在21年1月牛市高位的时候不入市,或者卖出止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大家看到了没有。

熊市出现巨大赚钱机会的时候,整个股市门庭冷落,几无人问津。而到了牛市,市场最危险的时候,投资者就像疯了一样往里冲。

这态势,别说是跑步入场,说开飞机入场都不过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就造成了基金销售的一种怪象:

牛市的时候基金公司发新基,随便找个小卖点就能卖断货,发几个,抢断几个。

但是到了熊市,基金公司即便派出公司最牛逼的王牌基金经理,绞尽脑汁想卖点,不惜代价砸广告,也常常遇到发行失败的厄运。这就很尴尬了。开门营业,哪有有钱不赚的道理。

正道走不通,那就走邪道吧。

基金公司们纷纷表示:我们也知道现在股市在高位,发新基风险大。但是没办法啊,基民实在是太热情了,他们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结果我们也看到了。

牛市,永远是新基发的最多的时候,永远是基金规模增长最快的时候。



最后是押注式投资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个连小学生都知道的投资常识,基金经理难道不知道吗?

他们当然清楚!

那么在中国,为什么一批又一批的基金经理,前赴后继地疯狂押注式投资?

答案只有一个:

对于众多普通基金经理而言,押注式投资可能是他们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机会。

想想,这是一个多么一本万利的生意:

赌赢了,一战封神,收入直接翻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赌输了,也没有太大损失,大不了明年再来,或者回去做研究员,或转战私募。

整个基金市场,大概有1500多个权益类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不超过4年,而真正出名的,获得巨大成功的不超过50个。

如此惨烈的竞争环境,对很多人来讲:不赌,恐怕“永无出头之日”!

基金经理看似风光无限,但那也仅限于极少数掌管大规模资金的明星基金经理。

多数普通基金经理,拿的钱没多少,面对的压力却一个不少。

业绩的压力、丈母娘的不满、老婆的唠叨、孩子的学区房... ...

当看到别的基金经理通过押注式投资改变命运,走上人生巅峰时,有多少人能够把持住内心的骚动?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内心的原则和底限?

何况,押注式还挺受欢迎的。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

押注式基金经理的出现可以有效分散风险,持续创造明星基金经理。

比如一家基金公司有三个押注型选手,分别押注三个相关性较低的行业,当一个行业不行的时候,还有另外两个行业撑着。

这就形成了一个赛马效应,从而推动基金公司持续发展。


对于懵懂,只看收益不看收益背后承受了多少风险的小白基民而言。

押注式进入轨道之后,涨的更快,收益更高。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拍即合。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这是几个明星基金长期收益与基民平均持有时间比较图。

明星基金经理管理、年化收益15%+、甚至20%+。但是基民的平均持有时间只有5个月,有些甚至不足3个月。

别看这些明星基金经理管着上百亿资金,但这些资金大多是短期资金。业绩稍微不好,就会遭到基民的疯狂赎回、媒体的疯狂攻击。


就连从业15年,年化20%+的超级大佬,朱少醒,收益率稍微下降一点,也会遭到许多基民的疯狂质疑。



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自然就催生出越来越多“为短期高收益而生”的押注式基金经理。


说完容易被环境严重裹挟的前四宗罪,

我们再来看后三宗罪:频繁跳槽 、私德败坏 、做老鼠仓

这三宗罪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选择色彩,

什么叫个人主观什么色彩呢?

就是没人逼你,纯粹就是个人自己的选择……


先看频繁跳槽刷战绩

研究员是怎么产生的?答:是从清北复交的学霸中筛选出来的。

基金经理是怎么出来的?答:从研究员那群变态里再筛选一遍出来的。

我们来看一张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

基金经理的朋友圈,就是一群学霸的朋友圈。

虽然图中带有调侃的成分,但对于我等学渣来说,真的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不客气地讲,在公募基金界,真的是学霸多如狗,大神满地走。

但是,

A股全市场一共1500多名权益类基金经理,真正能脱颖而出,称得上是明星基金经理的不过50人。

可见,基金经理之间的竞争有多激烈。

那么,怎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光鲜亮丽的业绩永远是最有说服力的。

业绩怎么来?

有人选择用实力硬刚,有人选择找师傅抱大腿,也有人选择歪门邪道。

老狐狸隆美尔的实力并不差,但是离顶级还是有一点点距离,于是果断选了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那就是通过卡公募监管机制的BUG来刷业绩。

老狐狸隆美尔研究发现:

公募监管机制有一个非常明显的BUG,那就是对基金经理的跳槽转行没有任何强制性的束缚。而这,对于基金这种长期投资品的业绩考核,绝对是一个致命漏洞。

如果把股市的牛熊轮动和与个人职业的跳槽完美结合,

如果在熊市进入历史的大底,或者牛市开始起势的时候选择“王者归来”,在牛市进入历史的高位盛极必衰的时候选择“急流勇退”,

那么,就有极大的机会刷出惊人的历史战绩。

虽然这样操作有损基民的利益,

但一想到只要业绩好就能成为明星基金经理,只要成为明星基金经理就能够疯狂赚money,孩子的学区房、老婆的大钻戒、心仪的小跑车全都不是问题,心理也就释然了。

刷业绩一时爽,一直刷业绩一直爽。

也许有人会说:

“关键时刻见人心。这种危急时刻置数十万基民的利益于水火。趋利避害的行为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试问,把钱交到这样的基金经理手里,你会放心吗?”

但是这些,对于习惯了做精致的利己主义的隆美尔根本不重要。

在他的眼里,大部分的基民都只关心短期业绩,只在宣传页上基金经理的历史战绩,能哄上车就行了。


再来看私德败坏

2017年,当时中金的首席研究员黄洁问一个实习生:金融圈是一个名利场,你愿意吗?

出圈了。


说句实话,段王爷被因为出轨和约p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个人私欲,与个人实力和职业道德无关。

男人40一朵花,段王爷作为基金公司头牌,整个行业的“价值之王”,不缺钱,不缺名,家庭美满,人人羡慕。

但可能唯独不满意的一点,就是在自己功成名就之时,当初同甘共苦的妻子却已不再年轻。

饭饱思淫欲。

这时候,平淡无奇的生活似乎需要点刺激才能有动力。

于是:

面对年轻女同事的投怀送抱,他没有拒绝。

看到性感美丽的网红小姐姐,他没忍住。

但面对工作,他依旧兢兢业业,

面对基民,他依旧负责到底,甚至在某年初市场回调,其管理的基金收益率有所下降的,他还发文致歉。

所以,他或许不是个好丈夫,但他的确是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

从某方面来看,基金圈是个名利场,尤其是这个行业的顶端,财富与压力并存,钱权色交织在一起,当疯狂欲望面对巨大的诱惑,难免有人会越过道德的底线,出点问题并不奇怪。

但是,有能力并不等于有道德,同样道德高尚也不等于能力强。有些道德不好但业绩很好,也有很多道德良好但业绩平平。

关于基金经理的私德问题,同样作为一个普通的基民,网叔觉得,大家能够站在投资的角度理性看待这件事当然最好。

如果真的受不了,也不必勉强自己,毕竟优秀的基金经理还有很多。

选一个自己认可的就好。



最后看做老鼠仓

资管行业是典型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是行业根本。

所以,无论如何,监守自盗就绝不应该发生!

做老鼠仓已经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是越过了法律的底线的犯罪。

根据我国《证券法》第七十三条规定:

禁止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活动。

对于做老鼠仓这种背离受托责任、侵害委托人的利益、损害行业信誉、破坏市场规则的行为,毫无疑问,我们是要坚决抵制的。

至于周可彦、蒋宁这种做老鼠仓的基金经理,用一句话来形容在恰当不过: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面对基金经理的七宗罪,我们能做什么?

抛开最后三宗个人主观色彩很重的罪,

就前四宗罪,在A股几乎可以说到了泛滥,见怪不怪,有恃无恐的程度。


但是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魔鬼是怎么产生的?

是基民的极度不理性,是基金公司的无限纵容,是无良媒体的推波助澜,是基金经理的不坚定,环环相扣,恶性循环,最终形成了如今这个畸形的公募市场,

一双在幕后操纵所有人的无形黑手,

它左右、裹挟着无数的基民、大部分的基金公司、大部分的基金经理去伤害自己,伤害更多的人。

这双黑手,才是我们这篇文章,我们这个唐吉坷德真正想挑战的风车。

对,我们希望揭露它,以及打败它。


我们无意摸黑任何一个遵纪守法的基金经理。

而是想让大家看到,

明星基金经理都会有意无意犯如此多的错误,更何况那些我们不熟悉的,没有被爆出来的的非明星基金经理呢?!

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些基金经理所犯的错误,所拥有的污点的时候,更应该看到他们很多人都在努力挣脱他们背后那双巨大黑手的裹挟与束缚,

变得更加优秀,更有能力帮助广大基民赚到真金白银。

我看到了穆桂英过去5年成熟与力挽狂澜、龟仙人的对稳健价投资的长期坚持、忍者神龟的的改变和成长....

或许这个市场目前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至少有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在默默的努力和坚持,为这个市场的更好的未来发光发热。

就像七宗罪最后沙摩塞说的那句话“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and worth fighting for”

只是,只靠一些个基金经理个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想让这个市场变得更好,想从根源上扼杀这些错误和罪恶,归根结底,还要靠我们每一位基民的成长与理性。


在电影《艋舺》中有这样一句话:

“年轻的时候我也以为我是风,直到最后遍体鳞伤,老了以后才知道,其实,我们都只是草。”

 

在公募市场中,我们这些千千万万的基民就是最大的风。

而市场永远随风而动。我们手中钱投到什么地方,投向什么风格的基金经理,市场就会变成什么风格。

我们缺乏耐心,不愿做时间的朋友,就培养出大量炒垃圾股的基金经理。

我们忽视风险,盲目追求超高收益,就培养出一大批押注风格基金经理。

我们不够理性,过于迷信明星经理,就培养出大量的挂羊头买狗肉之辈。

我们认知不足,牛熊之间追涨杀跌,就培养出市场高位发新基金的恶习。

这些罪恶与风气。

对于别有用心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而言,既然无法改变,那就随风而动,迎合我们心中的魔,为罪名加冕,培养出一朵朵恶之花。

对于想认真做好投资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而言,他们更多的是无奈和妥协,在真理和谬误之间徘徊,挣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对于有节操、有信仰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而言,他们更多的是痛苦和煎熬,因为当整个市场都在一步步走向深渊的时候,坚持向上就成了一种错误,公司的压力、基民的不理解、舆论的造谣,一切的一切,都会让他们变成众矢之的,就像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到那时候,我们就真的变成了草,陷入自己创造的恶魔桎梏中,只能随风摆动,任人收割。最终成为这个时代车轮下最惨烈的牺牲品。


最近两年,网上一直在讨论A股美股化。



所谓美股化,就是散户逐渐被消灭,资金逐渐抱团龙头股的现象。

因为随着市场不断成熟、有效性不断提高,真正有价值、有成长潜力的公司就会慢慢凸显出来,资金也会向这些公司不断靠拢。

这些优质公司的管理者是真心诚意的经营公司,不会搞什么关联企业利益输送,所以只能靠股票盈利了,这种情况下,赚取超额收益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而大多数抱着暴富的心态做投资的散户,不理性、认知浅薄、投资理念与市场相悖,自然在市场一次次毒打,收割中淡出市场。

不夸张的说,美股过去一百年,能从割韭菜遍地的投机世界走到今天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一批又一批的散户前赴后继,用真金白银,用血泪的代价换来的。

A股,到今天满打满算也就30年,

想在短时间内走向美股市场,大概率,还需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网叔并不希望大家以身试险,用这种近乎自残的方式来推动市场的成熟化,推动历史的进程,

而是希望大家能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投资认知、理性的思考来推动市场进步。成熟投资者、基民推动市场更加成熟,

反过来,成熟的市场又会源源不断的为成熟的投资者、基民创造财富,

这样,才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螺旋上升A股美股化。


解铃还须系铃人。

在A股快速变革、投资者基民欲望快速膨胀的今天,只有每一位投资者、基民行动起来,放弃追涨杀跌的投机倒把,变得更加理性、成熟,才会幻化出一阵巨风,去吹散满天的乌云密布阴霾,去让阳光洒遍人间。

这也是网叔一直以来努力做基金新媒体的初衷。


写在最后

简单聊一下理性和认知。

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在投资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巴菲特在很久以前就给出了答案:

投资是一项理性的工作,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一点,最好别搀和。我们大多数基民在投资中之所以会亏钱,会被割韭菜,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的不理性。

理性即不是逆反、也不是从众,而是学会思考,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真正做到独立思考。

不幸的是,伯特兰罗素对于普通生活的观察又在金融界中神奇地应验了:


除了理性,在投资中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

有一句话说的好: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外的钱。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

这句话极端,但非常适用于投资。

因为只在理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认知,我们普通基民才能避免成为砧板上的鱼肉。

也只有具备了以上两点,我们回头再来看基金经理,才能变得更加理性、更加门清:

既不是单纯的批判,也不是盲目的崇拜。而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视角看待、分析和选择。


七宗罪(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