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联合舰队——阳炎级驱逐舰
今天来讲讲大名鼎鼎的阳炎级驱逐舰与她的八号舰雪风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日本的假想敌就是美国。华盛顿海军裁军条约和伦敦海军军备条约中均规定,日美主力舰的比例是3:5,而战后日本和美国如果开战,主力舰数量上的劣势是肯定了的事实。作战方式上如果是美方处于进攻势态,那么在双方主力舰队交战之前非常有必要使用小型舰艇对其进行逐次削弱,有较好的航程、适航性以及强大重型鱼雷攻击能力的舰队型驱逐舰很适合担当此任务,因此军令部立即把舰队型驱逐舰的整备工作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来。根据兰切斯特方程,就是要以战舰数量上以6:10取得胜利,那么首先要让轻型水面舰艇把美国舰队实力大大削弱才行。

担当这个任务的就是水雷战队的驱逐舰和轻巡洋舰,特别是数量众多的驱逐舰,因此,有了在华盛顿条约时代相当前卫的吹雪级、伦敦条约时代失败的初春级失败的原因是想在条约规定的驱逐舰1850吨排水量的限制下达到特型驱逐舰的能力和性能不佳的白露级以及后来同样差劲的朝潮级。海军对这些老型号驱逐舰的不满一直存在,主要诟病的就是航程、稳定性以及武备“太弱”。当华盛顿条约到,几个海洋大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没有一个国家能说服其他国家接受自己的想法,下一步的条约当然就无法协商出来了,自此,对海军来说令人兴奋的无条约的黄金时代来临。
舰政本部对军令部下达的计划进行了探讨,得出的结论是必须有60000匹马力以上的轮机,排水量不得少于2750吨,全长必须超过120米,这样的大型舰艇和海军方面的夜战、雷击战所要求的小型舰艇是相抵触的,军令部不得不做出了部分妥协,为了夜战、雷击战能力,必须避免大型化,所以续航力优先,最高速度其次,可以下降到35节。在此基础上舰政本部开始了设计,由吴港海军工厂造船部主任牧野茂技术主持。阳炎级和其后改进型夕云级驱逐舰被称为甲型驱逐舰。
阳炎级各舰
阳炎,不知火,黑潮,亲潮,初风,夏潮,雪风,早潮,矶风,天津风,时津风,浦风,滨风,谷风,野分,岚,萩风,舞风,秋云。
阳炎级是当时典型的舰队驱逐舰之一。阳炎级是日本总结数十年驱逐舰建造经验教训的结果,该级舰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各方面比较平衡。阳炎级设计标准排水量2000吨。船型设计上希望能达到最大航速和巡航航速时能有最小的阻力,以此来节省重量。舰艏轮廓继续采用日本驱逐舰贯有的为高速使用的飞剪式舰首、高干舷、短艏楼。阳炎级设计中特别重视友鹤事件以及第四舰队事件的事故的教训,对舰体结构设计予以重视。舰体结构方面比起前面设计制造的4个级别驱逐舰有很大的改良。当年“第四舰队事件”事故原因中的一条是电气焊接技术不过关,舰体亢余强度不足,这个问题在日本驱逐舰中一直没有很好重视和处理,之后的日本海军军舰建造中电气焊接一度严格控制其使用量。在牢固的舰体比耗油、机动性更重要的呼声中,阳炎级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完善的处理,由于确定焊接技术比以前成熟可靠,在该级中反而得到大规模使用,以此节省了不少重量。全舰重心降低,使得稳定性、适航性的大大提高。
阳炎级动力系统采用三座燃油锅炉,两座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52000马力,设计最大航速35节。阳炎级前10艘舰在试航的时候最高航速平均值是34.6节,没有达到35节的标准,军令部不肯让步,反复强调一定要35节,要求立即改进。由于轮机部分一时也无法提高,于是设计部门改进了螺旋桨外形以提高效率,部分改良了桨叶面的外形,安装了5艘舰进行的试航中得到的最高航速平均是35.4节,之后的14艘更是加大了桨叶的面积,航速提高到了约36节。至此,航速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军方正式接收了阳炎级。阳炎级机舱的安排是一点缺陷,牧野后来回忆说为了提高抗打击性,阳炎级的轮机左右轴原计划是分别置放在不同的舱室,但没有能够实现。在战争中,“阳炎”级中几艘的沉没就和这个问题有关。阳炎级搭载重油622吨,续航力超出了计划18节/5000海里的要求,达到了18节/6000海里左右的水平。在阳炎服役后,由于技术改进,主力舰的最高速度普遍提高,日本军方认为驱逐舰将不能有效攻击之,下一代驱逐舰的速度必须提高,为此战争期间“天津风”号做了轮机改装,抽调各海军学校的优秀人员配属该舰,与“岛风”号一起搭载新型高温高压锅炉进行试验。旧型号锅炉为300度30千克压力,新型号为400度40千克压力。该新型锅炉还比较节省燃料,使得“天津风”号的续航力达到了18节/6300海里。在朝潮级上试验交流电还没有正式结果,所以阳炎级仍然采用直流电。
阳炎级驱逐舰强调对舰攻击能力,延续了先前日本海军驱逐舰的设计思想,武备方面,装有新研发的三年式C型双联装127mm/50倍口径炮3座,舰首一座,舰尾呈背负式两座。炮塔重31吨,最大俯仰角度-7度~+55度。射速11发/分或4发/分,最大射程18400m。九二式四联装610mm口径鱼雷发射管2座,备鱼雷16条,有快速再装填设施。是93式氧气鱼雷设计中就计划装备上舰的第一级驱逐舰,之前诸型舰都为改装。另装备双联装25mm高射炮2座、深水炸弹发射架1座、水雷导轨6条、扫雷具1具、3式声纳以及主炮用94式2米测距仪和鱼雷用91式3型方位测定仪、92式射击指挥仪。1943年陆续开始安装一号3型对空雷达和二号1型对海雷达。
1942年至1943年,大部分阳炎级驱逐舰拆除一座后主炮塔,25毫米高射炮增至14座,舰尾的布雷与扫雷具被移除,改为4座深水炸弹投掷器。至1944年25毫米高射炮增至28座,另外加装12.7毫米高射机枪。
来了,雪风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雪风号与时津风号在第三舰队,参加了攻击菲律宾吕宋岛、支援拉蒙湾登陆作战、占领苏拉威西岛、苏腊巴亚海海战等行动。接着,在中途岛海战时作为护航舰跟随航空母舰战队,之后,在南太平洋战区第三舰队第十战队给翔鹤号、瑞鹤号航空母舰护航。

1941年初次参战,并在菲律宾的黎牙实备进行登陆支援。然后在12月24日参与拉莫湾的登陆支援,但被P-40的机枪扫射而令油缸受损,并且有6名人员受轻伤。12月27日,在棉兰老岛的达沃接受工作舰明石的维修。工程进行期间,重巡洋舰妙高号因B-17轰炸机空袭而受损,而雪风号在飞田舰长的指挥下成功躲过了这次轰炸。
1942年6月参与中途岛海战,当时为近藤信竹中将所指挥的第二舰队攻略部队的一员。原本作为输送船团的护卫并预备从事防空战,结果作为主力的南云机动部队在海战中损失了4艘主力航母赤城、加贺、苍龙、飞龙而被逼撤退。
1942年10月26日,参与南太平洋海战,当初为旗舰航空母舰“翔鹤”的直卫,结果“翔鹤”中弹。后改为航空母舰瑞鹤的护卫舰并与美军军机交战。是役,联合舰队失去了148名飞行员包括2名俯冲轰炸机指挥官、3名鱼雷轰炸机中队指挥官和另外18名战斗机或其他组别的首长。参战的百分之49的日本鱼雷轰炸机、百分之39的俯冲轰炸机和百分之20的战斗机飞行员战死。
1942年11月12日,护卫“比叡”号战列舰,比叡号重伤自沉。1943年3月1日,护航运输陆军船队,雪风号驱逐舰毫发无伤,其余4艘驱逐舰、7艘运输舰全部被击沉。1943年7月12日,班加拉岛夜战,因吃水浅避过1枚鱼雷,而舰后方的旗舰“神通”号被这颗鱼雷击沉。1944年6月19日,菲律宾海海战,日军翔鹤、大凤、飞鹰号三艘航母、两艘油轮及600余架飞机被击沉,其他4艘航母隼鹰、龙凤、千代田、瑞鹤以及重巡摩耶,高雄号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雪风号连弹片都没被擦到一块。1944年10月24日,莱特湾海战,雪风号参加护航栗田舰队。武藏号和3艘重巡洋舰被击沉,雪风号毫发无伤。1944年11月21日,随第3舰队途经台湾海峡,护航“金刚号”战列舰,金刚号被潜艇击沉。1944年11月29日,护卫信浓号航母,信浓号被潜艇击沉。1945年4月7日,日本海军集结残存力量,发动孤注一掷的板载攻击菊水作战,雪风被编入舰队,为舰队的旗舰、大日本帝国海军的骄傲大和号战列舰护航。

后面也不用说什么了,大和号也同样嗝屁了。此役,联合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祥瑞的硬道理
雪风的运气好,那是别人看着气的。大家一起出海,别人要不然就沉了,要不然就被拍的缺胳膊少腿地回来,可雪风还又是全须全尾欢蹦乱跳地回来了;别人在哭哭啼啼地办丧事,可雪风唰地把锚一下,全舰官兵气宇轩昂地就跟着舰长去窑子里喝酒去了。
雪风的名气不是在开战以后才出来的,战前驱逐舰雪风的各项技能水平在联合舰队里就赫赫有名,数一数二的,雪风属于阳炎级驱逐舰,下水是1939年3月,就役是1940年1月,在联合舰队里也属于比较年轻的军舰,可是在1941年8月联合舰队举行的最后的划船赛中,雪风的轮机部门夺得了第一名,同时第三名第五名也被雪风夺得。对雪风贡献最大的是在1941年7月25日到1942年6月23日之间任职的第三任舰长飞田健二郎和接下来到1943年12月10日卸任的第四任舰长菅间良吉。这两位舰长立下了雪风的根本:在技术上冒尖。本身这两位舰长都是海军里有名的操舰高手,停码头绝对一次成功,舰上官兵沾光,对舰长绝对买账,舰长说什么就是什么。

第三战队司令官小泽治三郎中将听说雪风的名气,就到他们舰上来视察,一路上看飞田舰长一边漂亮地操作着舵轮,一边清晰地发出各种指令,全舰上下有条不紊地在运作,把小泽治三郎看得赞不绝口,最后雪风准确地靠上了码头。
靠上了码头以后,舰长一般是发出最后一个口令“上陆用意”以后就放开舵轮,由部下去收拾然后上陆,但飞田舰长的口令古怪:洗干净那要紧地方,上陆用意,这把后面的小泽治三郎听得一愣。雪风有了名气,装备也就越来越好。海军凡弄出来了新装备,肯定拿到雪风来试验,雪风是第一艘装备雷达的驱逐舰,第一艘装备声纳的驱逐舰,在别人好不容易装上这些装备,正在面对着一大堆开关旋钮在感到困难时,雪风已经用的很顺了,又在尝试新了。雪风的战斗减员率几乎为零,这样就保证了雪风的官兵都在本职岗位上历经磨练,成为了专家,技术特别好,雪风的故障率也就更少,开动以后更能保证在最高状态下运转,舰长能够像指挥自己身体一部分一样指挥军舰,别的军舰很难避开的攻击,雪风能够很简单地规避过去这也就是为什么雪风在作战的时候总能保证全身而退的原因之一。
最后一次有记载的“祥瑞”战斗
1964年5月1日半夜,台湾数艘海狼艇,国民党军使用向大陆偷运特战队员进行袭扰活动企图袭击福建沿岸时,被解放军雷达发现,随即遭到解放军数艘62式护卫艇的拦截。在附近执勤的国民党军丹阳号(雪风)立即赶往交战海域援救。面对排水量达2500吨的丹阳号,排水量仅110吨解放军577号护卫艇单艇抢占T头,向丹阳号猛烈射击3分钟,丹阳号随即转向撤出战斗。当晚,海狼艇被击沉一艘,俘虏一艘,其余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