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民国古籍的特殊版次——国难版

2021-08-15 13:56 作者:单弦震脉  | 我要投稿

太长不看版:

Q:国难版是啥?

A:民国古籍的一种版次。商务印书馆下属的总管理处、总厂及编译所等单位在1931年淞沪抗战(注意不是几年后的淞沪会战)中不幸被日军焚毁,导致被迫停业,解雇全部职工。之后商务印书馆重整旗鼓在仅半年后恢复印刷生产,出版书籍的版次由"X版"改为"国难后第N版"。


正文:

在众多现存的民国古籍中,有一极为值得注意的特别版次——"国难后"。

康熙字典,商务印书馆,1933年9月国难后第一版
四王吴恽画册,商务印书馆,1939年1月国难后第一版

笔者深感商务印书馆国难版次在互联网相关信息较少,遂在七十六年后日本法西斯政权无条件投降的这特殊的一天,勉力撰文为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才疏学浅,智识不足,不足之处望大家谅解。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中国社会进入一个由传统向近代全面转型时期。清末民国时期,内忧外患不断,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步履维艰地迈入了近代化的历程。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出版业也逐渐地由传统印刷业向近代出版企业转型,并最终在清末得以完成。先进的活字印刷、石印技术、机器动力逐渐取代了雕版印刷和手工劳动并最终取得优势地位。出版物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经史子集之类,更多地转向了近代知识方面。  

中国的出版业最终在清末民国时期取代了教会出版机构而成为西学传播的主力军。其中,商务印书馆成就极为卓著。  

汉学师承记,商务印书馆,1931年4月初版

空前的危机终究到来,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进犯淞沪。商务印书馆总管理处、总厂及编译所、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被炸焚毁,损失巨大,被迫停业,解雇全部职工。

据统计,商务印书馆资产损失1630万元以上,占总资产的80%。最令人痛惜的是东方图书馆的全部藏书46万册,包括善本古籍3700多种,共35000多册;中国最为齐备的各地方志2600多种,共25000册,悉数烧毁,当时号称东亚第一的图书馆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价值连城的善本孤本图书从此绝迹人寰,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劫难。

时任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盐泽幸一说:“烧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年就可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关焚毁了,它则永远不能恢复。” 


但商务印书馆并没有被打倒,他们重整旗鼓,仅仅半年后便恢复了印刷生产,版次——国难,以崖山、甲申旧事深悼国家之灾难。

陈龙川书牍,商务印书馆,1935年5月国难后第一版

出版的“国难第一版”教科书封面上赫然呈现着一片硝烟未烬的残垣断壁,一截颓墙上还隐约有“商务印书馆”的店招字样。

纪录片:国家记忆

“牢记国耻,民族振兴”成为了当时国人的信念。此后,商务印书馆陆续颠沛辗转于上海、香港、长沙、重庆等地,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仍坚守图书出版的文化根脉,新中国成立后,商务积极完成公私合营改造,并1954年迁至北京,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新的奋斗历程。

而国难版次的图书,也成了一段短暂的特殊记忆,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浅谈民国古籍的特殊版次——国难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