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118)量子专题(5):“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对量子的影响”

2023-07-11 20:00 作者:芙娜F伊斯卡-Official  | 我要投稿

书接前文,这篇文章来讨论一下“量子”在“时间”上“混乱”的缘由——“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对“量子”的影响。

——“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这个概念算是我在很久之前提出的一个概念了,为了避免有的读者忘了这个概念,所以在具体说明“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究竟是如何导致“量子”在“时间”的层面上出现“混乱”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下“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是指什么。

所谓“布朗运动”是指被分子撞击的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的现象,本文所称的“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得名于此,是指“量子”因其自身所受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方向不断发生改变——“量子”周围的源质、能量或是其他的源质能量团可能会因“引力失衡”而不断发生相对位移,此时它们的相对位移将有可能导致“量子”实际受到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方向不断发生变化——所以“量子”自身也在不断改变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影响下作无规则运动的现象。

——这里指的一提的是,导致“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发生的缘由——源质、能量或是源质能量团因“引力失衡”而发生相对位移进而使得它们周围的其他物理单位或是物理结构所受源质引力实际作用效果发生变化——这一点同样也是“真空零点能”诞生的原因。

在之前题名“立方体块式网络结构”的文章中我说明过,所谓的“真空”、“空间”并不如同它们的名字那样“空无一物”,所谓的“真空”、“空间”本质上是由无数的单源质三能量最小微观球,也即是所谓的“静光子”组合构建起的大型网络结构,在该网络结构中源质与能量单位的数量处于一个绝妙的比例,且由于有“引力自适应协调平衡”这一机制存在,它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对外表现出显著的引力作用效果,也因此容易被人们忽视,而这些由“静光子”构建起的,占据宇宙质量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远超仅占据宇宙质量百分之五左右的普通物质的部分就是所谓的“暗物质”了。

“暗物质”同样受源质、能量或是源质能量团相对位移时引起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改变影响,当“暗物质”——“立方体块式网络结构”自身“引力失衡”时,构成“立方体块式网络结构”的基本单位——“静光子”——就有可能以一对为一组通过让渡能量单位来协调平衡“引力失衡”,进而创造一个“富有能量”的单源质最小微观球与一个“失去部分或全部能量”的单源质最小微观球——这样两个最小微观球在当前的物理学界中通常被称之为“虚粒子对”——在这其中,这个“富有能量”的单源质最小微观球也就是所谓的“真空零点能”本身了。

在说明了“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是什么之后接下来就可以直奔主题——

简单地来说,“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对“量子”的影响主要与“引力失衡程度”有关——

“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会同时对“观测主体”——也就是人类及人类生产制造的观测仪器——与“被观测者”——也就是“量子”——同时产生影响。不过由于作为“观测主体”的人类及人类生产制造的观测仪器所含的源质、能量的数量与作为“被观测者”的“量子”之间的差距过大,所以“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虽然会同时导致“观测主体”——人类及人类生产制造的观测仪器——与“被观测者”——“量子”——一起“引力失衡”,但二者的“引力失衡”程度并不相同——具体而言“量子”的“引力失衡”程度常会高于人类及人类生产制造的观测仪器——由于这些“引力失衡”存在,并且因为导致这些“引力失衡”发生的“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可预测性,所以它容易导致时间“混乱”。

以下则是它们的作用原理: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下图《118》-1:

《118》-1

在上图《118》-1中,黑色圈用以表示源质单位,紫色圈及橙色圈均用以表示能量单位,在这其中任意两个紫色能量单位彼此之间、紫色能量单位与源质单位之间均无直接接触,这也意味着任意两个紫色能量单位及紫色能量单位与源质单位间均存在“相对位移空间”、不会因“不具相对位移空间”而无法发生“变化”并处于实质上的“时间停止”状态——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用模型左侧的单源质六能量松散源质能量团来指代人类及人类生产制造的观测仪器设备这样的“观测主体”而使用模型右侧的橙色能量单位来指代“量子”类的“被观测者”,在完成指代关系的说明后,我们假定在模型开始之初由一个源质单位与六个能量单位组成的“观测主体”与仅有一个能量单位组成的“被观测者”均“受力平衡”——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开始分析。

——在正式的分析开始之前,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那就是在现实环境中,当我们对“量子”类“被观测者”进行“认知”与“观测”时,即使是含源质与能量总数最少的“量子”——“动光子”——也即是现在物理学中一般所称的“光子”至少也含有一个源质单位与四个能量单位,其含有源质与能量总数多于模型《118》-1右侧用于指代“量子”类“被观测者”的橙色能量单位。比之于模型《118》-1右侧用于指代“量子”类“被观测者”的橙色能量单位,含源质与能量总数最少的“量子”——“光子”其实更接近于模型《118》-1中用于指代“观测主体”的含有一个源质单位与六个能量单位的松散源质能量团。

——与之相对的,在现实环境中,作为“观测主体”的我们人类本身及人类使用的观测仪器设备所含的源质与能量总数也远~~~~~~~~~超模型《118》-1中左侧用于指代“观测主体”的含有一个源质与六个能量单位的松散源质能量团。事实上,根据目前对于“中微子”质量的测量,我认为即使只是一个“电子”含有的源质与能量单位总数可能也在百万的数量级往上——我个人认为中微子自身的静止质量应当为“0”,目前测得的中微子质量源于中微子与“真空”、“空间”的本质——立方体块式网络结构互相作用、从立方体块式网络结构中吸附的一到三对“静光子”。“静光子”本身含有一个源质单位与三个能量单位——在此基础上,如果将电子质量与中微子质量进行比较测算,那么就可以大体地推算出——“电子含有上百万个源质与能量单位”——这样的结论——至于我们人类本身还有我们使用的仪器设备究竟含有多少电子、含有多少质量比电子更大的质子和中子——所有的这些质子、中子、电子一共又究竟含有多少的源质与能量单位——那就是一个任由读者自行想象的问题了。

——综上,从结论而言模型《118》-1中“观测主体”与“被观测者”的指代关系是与现实情况存在差异的——但——虽然模型《118》-1中“观测主体”与“被观测者”的指代关系与现实情况存在差异,不过,就像在现实情况中作为“观测主体”的人及人的仪器设备所含的源质与能量总数比“量子”类“被观测者”更多那样,在模型《118》-1中作为“观测主体”的含有一个源质单位与六个能量单位的松散源质能量团比身为“被观测者”橙色能量单位所含的源质与能量总数也更多——这里没有直接采用符合现实情况的模型来进行说明的缘由是为了避免将模型讨论的情况过度复杂化——在了解了这一点的情况下,我们开始对模型进行分析。

——

——虽然想这么说,但由于这篇文章已经写了3K字了,由于我不想发超过5K字的非论文形式的文章,所以这篇文章原有的内容拆成两半,剩下一半下篇文章再说。

就这样。

以上。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118)量子专题(5):“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对量子的影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