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存在主义哲学对于死亡的思考

2021-06-04 01:34 作者:昕昕sggesf  | 我要投稿

“向前,总是向前!”是存在主义者的呼喊,但海德格尔早已指出,没有人会永远向前。在《存在于时间》中,他把此在描述为在“向死而在”中寻找真实性,也就是说,在对死亡和界限的肯定中寻找真实性。他还着意证明存在本身不会出现在一个永恒、无变化的层面上,而是经由时间和历史显现出来。因此,无论在宇宙层面还是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一切都具有时间性和有限性。

死亡是没有束缚的,我无法为死亡做准备,或者将其为我所有;我无法对已死亡坚决果断,也无法将其纳入和驯服。人都是要死的,人不能与死亡发生关系,只能与生命发生关系。

英国哲学家理查德·沃尔海姆(Richard Wollheim)则换了一种表达方式。他写道,死亡是我们的大敌,不仅仅是因为它剥夺了我们将来可能做的所有事情和会经历的所有快乐,而是因为它永远地剥夺了我们经历任何事物的能力。它让我们无法再继续做海德格尔所谓的那块让事物显现于其中的林中空地。因此,沃尔海姆说:“它把现象学从我们身上夺走了,可一旦品尝过现象学之后,我们已经对它产生了一种无法放弃的渴望。”有过对世界的经验,有过意向性之后,我们想永远将其继续下去,因为对世界的经验就是我们的本质。

但不幸的是,这就是我们能得到的待遇。我们之所以可以品尝现象学,就是因为它有一天会从我们身边被带走。我们腾出我们的空间,而森林则再次将其或收回。唯一的安慰是,我们曾透过树叶看见了光,我们竟然曾拥有过这种美好:有一点儿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在海德格尔看来,所有的哲学都与归家有关,而最重大的回家之旅就是死亡之旅。

波伏娃认为,人类的生活就是一出有关自由和偶然性的戏剧,无法言明、模棱两可。

死亡就是结束,是入侵的和可憎的事物,不是生命的一部分,没有任何超越的可能。伴侣中一方的死亡,确实可以将双方分开了,但是另一方的相继死亡不会让他们再相逢。事情就是这样,他们能够和谐地一起生活这么久,本身就已经美好至极。

死亡只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状态。死,是长期稳定的状态。人本就长期处于死亡状态,生不过昙花一现。死,只是给生带来了局限,死只不过是它的对立面罢了,只是一个状态转换。


2021.6.4凌晨1:33

存在主义哲学对于死亡的思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