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国首例违规提供塑料吸管案,商家被处罚1万元!

2021-06-08 10:12 作者:企知道  | 我要投稿


近日,一面包店因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被罚款1万元。这是市场监管部门承接商务领域《固废法》行政处罚权后,上海开出的全国首张罚单。

2008年中国就推出“限塑令”,但由于监管不严格、缺乏替代品等原因,未见明显成效。因有了前车之鉴,尽管这次“禁塑”政策力度更大,一些商家依然持观望态度。其实大部分商家对选用环保产品并不排斥,但目前市面上环保可降解制品价格普遍偏贵,也给不少商家增加了经营成本。

我国可降解塑料产业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渗透率较低。在最严禁塑令下,市场的进一步刺激将逐步打开下游消费市场,可降解塑料或可全面普及!

可降解塑料市场的潜在需求空间有多大?

最严“禁塑令”自落地以来,全国各地商超、外卖等纷纷开始推出减塑举措和过渡办法,企业响应市场也纷纷投产扩产。

华西证券指出,世界各国相继推出政策推动塑料污染治理,我国禁塑限塑重拳出击下可降解塑料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禁塑令管控最严的购物袋、农膜和外卖包装袋,国内一年消费超过900万吨,市场空间巨大。假设2025年可降解塑料替代率30%,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将达到332万吨,在可降解塑料均价2万元/吨的情况下,市场空间将在2025年达到660多亿元人民币。随着政策力度加大以及可降解塑料应用的不断扩大,这一市场需求将得以更大程度上的释放。

挑战,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面临多重难题

与准备充分、技术和经验实力过硬的大企业相比,部分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的中小型企业转型起步较晚,转型能力偏弱。

另外,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加剧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据了解,可降解塑料生产原材料PBAT价格一路上涨,今年以来一度达到32000元/吨至35000元/吨,而在“禁塑令”落地之前,PBAT的价格基本上在18000元/吨左右,这也直接造成产品出厂价就比传统塑料贵。原来一根吸管的成本为3分钱,现在增加到0.1元。一家餐饮门店按照每天500根吸管的用量来算,成本就要多出35元;对于一些连锁餐饮店来说,一个月的成本就要至少多出上万元甚至更多。鉴于成本压力,继续订购普通塑料的商家依然很多。

虽然传统中小塑料制造企业面临转型困难的问题,但转型成功之后能够获得利润是非常可观的。

台州某塑胶公司由于提前研究环保吸管技术,在国内禁塑政策发布后,迅速转产可降解塑料吸管,公司2020年国内销售额达7500万元,比2019年翻了一番。

另外,限塑令”也加速了塑料生产行业的“洗牌”。要真正做到转型,还是需要靠专业人才来提升技术和工艺。一方面积极研究更多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原料;另一方面由于可降解塑料存在低端产能过剩风险,企业需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全国首例违规提供塑料吸管案,商家被处罚1万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