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随记: 梦回70年代?—美国通胀的“复古”风情
懒得录音做视频,就码码字。以后学习笔记类不会做视频了,只写这种。给我署名你转走干什么我都不管,但只要你玩抄袭那套别怪我搞事情。

Barrons'杂志(雪球上叫《巴伦周刊》)6月19日开篇文章以Disco Inferno为题,阐述了对美国经济正滑向70年代式滞胀(Stagflation)的担忧。Disco Inferno这个词最初用在70年代迪斯科乐队The Trammps的一首流行金曲的歌名上,90年代时由于Tina Turner的翻唱使其再度流行,因此有了复古的意味在里面。之前做了些视频介绍欧美音乐圈的复古兴致,看来经济圈和金融圈似乎也开始流行“复古”之风了。(前几年这首歌还是桑德斯大爷的御用BGM~~)
初看之后我觉得文章里最有意思的东西,是对美联储“通胀暂时论”的质疑。美国6月份Overall CPI上涨了0.9%,比去年同期增长5.4%。这种涨幅已经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记录了,而现在的原油价格还不到当年的一半(当年可是150美元一桶)。排除了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5%,而PPI上涨了5.4%。Overall PPI,也就是算上食品和能源的话,涨幅达到了7.3%。这可比美联储每年2%的通胀目标高了太多太多了。
不过文中也说,如果数据仅仅是这样的话,可能是有点像对70年代迪斯科的复兴那样,一种一过性的“复古时尚”——毕竟可以把它归结于经济重启之后的暂时性供需失衡,二手车、酒店、机票、租车费的一时飙涨而已。
但如果把这些统计数据和70年代的标准做对比,你就会发现,它实际上让你大大低估了美国现在通胀的可怕程度。1979年,CPI上升了7.9%,而其中是包括了成屋销售价格(Existing-home Sales)14%的涨幅的;而过去12个月5.4%的上涨中,并没有包括后者23%的涨幅。美国政府的统计学家们“创造”了一个业主租金指数(Owner Rent Index),用其2.3%的涨幅代替了十倍于自己的成屋销售价格指数——如果按旧的标准计算,占比四分之一的房地产价格飙涨应该能让CPI涨幅达到两位数,已经接近70年代的通胀水平了。别老说中国统计数据不可信了,现在看看是谁在玩猫腻呢?

不管怎么计算吧,如此高的通胀水平已经使美国消费者实际的收入水平出现了下降,真实的每小时收入比一年前下降了1.7%,在考虑了复工造成的工作时间略微的增加之后,每周的真实收入水平还是下降了1.4%,而生产工人的下降达到了1.6%, 真实的工资水平下降了2.2%。考虑到通胀的影响之后,真实的零售业数据也是下降的。
密歇根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房、车的购买计划降到了1982年的水平。在过去16个月的销售额达到了近六年的耐用消费品(Consumer Durable Goods)支出总值之后,这种需求的减退也是很正常的。对经济增长有70%贡献的消费者支出如果出现下滑,再加上工业生产增长的缓慢,似乎本季度美国的GDP实现增长都很难,这与舆论给出的7%增长预期大相径庭——这样看来,美国的经济增长似乎岌岌可危(On a Knife's edge),离陷入衰退只有一步之遥。
而国债市场的表现也在印证这一点。表面上看长期国债收益率(Longer-Term Treasury Yields)仍在继续下降,但并不能把它看作市场对通胀预期的下调,因为如果你对比通胀保值债券TIPS(Treasury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收益率会发现,前者下降的幅度更大——10年期基准国债收益率下滑到1.3%,降低了44个基点,而对应的TIPS降低了39个基点,从-0.64%降到-1.03%。30年期收益率的下滑是46个基点到1.94%,而对应的TIPS降低了42个基点。所以长期的真实利率是在下降的,而长期国债收益率的下跌其实更多地是源于对增长预期的下调而不是通胀预期。美联储持续的大量购买、海外资金和养老基金对长期美债的追捧是真实的驱动因素——个人理解,这里更多蕴含的实际是一种避险倾向的蔓延。

仍在高位徘徊的美股其实也有一丝隐忧。追踪领头羊企业和资本加权的ETF涨幅是追踪标普的ETF涨幅的两倍,而一些追踪小盘股的ETF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说到股市,就不得不提“提前性”(Forward Looking),“买预期卖事实”是亘古不变的金科玉律。因此即便美国经济没有陷入衰退,经济增速的减慢也是必须要面对的基本面因素,这一年以来的狂欢把股价推到了极端的高位(Nosebleed Level),然而当增长趋缓时,市场的重定价是在所难免的。
对了,更不要忘了通胀的影响。著名的"The Rule of 20"模型认为标普500指数动态市盈率 P/E ratio (Price / Earings)和CPI 加总超过20就说明股市估值过高了。这是因为1957年时候按美国的会计准则GAAP(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计算出来的这个数值,历年的中位数就是20左右。而1995年以来,这个数字提升了10%左右。按这个模型计算的话,当前合理估值水平下的美股市盈率应该是14.6(20-5.4)。而实际上美股现在的市盈率是多少呢?是它的两倍多都还不止。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在90年代末,那是互联网泡沫(Dot-Com Boom)时期的峰值水平。但凡现在的市盈率和模型出现一点点收敛(Convergence)的迹象,都够标普500ETF和追踪该指数基金的持有者们吃一壶的。

7月27-28日,美联储马上要开会讨论新的公开市场操作,被很多人质疑的400亿美元抵押债券购买计划,会不会因为已经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而有所变化呢?面对三季度可能发生的滞胀(Stagflation), 他们会释放出怎样的信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