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紫外放大流程-EN135说明书
EN135紫外放大流程
一、 前言
替代工艺(古典印相工艺,常见工艺为蓝晒、范戴克、铁银等)使用紫外光进行画面的曝光,通过接触印相以获得1:1比例的作品;制作放大比例的作品,常常需要额外制作数字中间底。若通过传统底片放大的方式制作放大比例的作品,会因为紫外光不可见、紫外光功率有限而带来对焦不准确、曝光时间长的问题。经过数月的尝试,我们拾忆菲林团队及用户群的各位小伙伴最终联手解决了这两大难题。通过本流程,您将了解到一种最简单且高效的紫外放大流程,轻松上手紫外放大。
二、 流程介绍
紫外放大流程包括:标定镜头紫外偏移、标定曝光时间及紫外放大。
在放大前,您需要额外准备以下常用辅助器材及配件:
拷贝架(三脚架):用于固定EN135紫外放大机。
相纸固定配件:用于固定相纸。以下是推荐的三种固定相纸方案,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A.2mm厚的超白玻璃压片。尺寸比A3或A4略大即可。可线下玻璃店订购,请要求店家对玻璃进行倒角。
B.磁吸固定。淘宝订购略大于A3尺寸的不锈钢片、铷磁铁若干。
C.胶带固定。购买合适宽度的美纹纸胶带。将相纸粘贴固定在桌面或者墙壁等平整平面。
D.放大尺板。
方案对比:方案A最平整但是曝光时间略微会延长5-10%。方案C最经济。方案B和方案D对涂布后的纸张平整度有要求。涂布后可用吹风机干燥整平相纸。
定时器:因为紫外曝光时间长,对细微的曝光时间变化并不敏感,使用手机定时即可。
涂布工具:常用细尼龙刷、海绵刷及玻璃棒。推荐使用玻璃棒进行涂布,刷涂手法见群内分享。
蓝晒、范戴克等试剂及相纸。
放大镜头:因为紫外光并不可见,透过镜头投射出来的可见画面并非实际放大画面,这会给对焦造成非常大的干扰,需要对镜头进行紫外对焦补偿的标定,紫外对焦补偿的应用方法与红外对焦一致,均为预先通过可见光对焦,再旋转到相应的补偿点或补偿值进行焦点补偿。
不同镜头对于紫外光的偏移程度不同,紫外透过率也各有高低。推荐使用尼康EL系列放大镜头,其光学设计针对紫外波段(380nm+)进行了优化,相较摄影镜头,EL系列放大镜头具有较高的紫外透过率,曝光时间最多可缩短一半;得益于优秀的光学设计,其紫外对焦补偿值也更短。
在EN135紫外放大机上,我们推荐的具体镜头有两只:
尼康Micro-Nikkor 55 2.8微距镜头:其紫外对焦补偿值大约为1.5mm。参考价格:550元。
尼康EL50 2.8放大镜头:其紫外对焦补偿值大约为1mm。
尼康EL镜头分为新老版本,新版本具有N标识,均可用于紫外放大。使用EL镜头进行放大,须额外购买:M42转M42,长度17-31mm的调焦筒、M39转M42机身转接环。参考价格:尼康EL50 2.8 300元、17-31调焦筒:111元、M42转接环 4.5元。转接后镜头亦可用于微距等拍摄场景。相较于另一只镜头,EL50具有更短的曝光时间。
环境要求:得益于替代工艺对可见光不敏感的特性,在实际放大流程中,仅需避开日光、钨丝灯光源,避免强光即可,无需纯黑暗条件。放置放大机的桌面应尽可能平整不易变形。
(一) 镜头紫外偏移标定
不同镜头具有不同的紫外对焦偏移值,更换新的镜头,需要标定一次对应的偏移,以确保放大画面尽可能清晰。
工具准备:古典工艺用纸、蓝晒液/范戴克液、UV示踪液、对焦刻度条、显微校正尺及其片夹、待标定的镜头、三脚架、EN135放大机。以下流程以蓝晒液举例。
紫外对焦辅助卡的制作:
紫外对焦辅助卡为专纸专用型,须针对不同纸张制作对应的对焦辅助卡,用于弥补纸张厚度。
1.将纸张取出,裁切为小长条形,用笔标记为对焦专用卡。
2.取出UV示踪液,取用1ml进行涂布,UV液涂抹量不宜多。竖向滴画在对焦专用卡上,并使用卡片将液体涂布均匀。使用吹风机烘干并整平。
3.检查涂布效果。将紫外光照射在紫外对焦辅助卡上,确认高亮区域符合对焦需求即可,若涂布不均匀,须重新制作。
对焦测试卡的制作:
取出对焦辅助卡所使用的晒相纸,均匀涂布上蓝晒液,晾干并整平后,裁切成若干正方形小块(7x7cm),作为对焦测试卡。
粘贴对焦刻度条:
将EN135安装在三脚架上,插入显微校正尺,开机后,简单校对投影面积,以画面覆盖A4为准。使用紫外对焦辅助卡进行对焦,并在镜头对焦环合适位置粘贴对焦刻度条。粘贴位置须清晰反馈镜头对焦的旋转半径。
进行紫外对焦时,对焦补偿方向与红外对焦补偿方向相同。以桌子为参考平面,紫外焦平面位于可见光焦平面之上,即旋转方向与延长镜筒长度的旋转方向相同。
紫外偏移标定:
1.在平整的平面上架好EN135放大机。使用水平泡确认放大机与桌面均水平,并取下水平泡。插入显微校正尺,将放大镜头光圈调至最大。将机身通电。
2.取出紫外对焦辅助卡,置于放大画面之下,移动显微校正尺,直到放大画面为微型网格。
3.通过紫外对焦辅助卡的画面进行对焦,确认画面中的网格线条清晰且直径较细,此状态为对焦补偿点校准基准,记录此时对焦刻度尺所指示位置,作为对焦零点。关闭放大机电源,移出紫外对焦辅助卡,确保幻灯机不受外力移动。
4.取出对焦测试卡,用笔在卡片上标记为“0”。放置在原对焦辅助卡位置。开启放大机电源,进行紫外曝光,曝光时间7分钟。曝光完毕后关闭幻灯机电源。并对测试卡进行冲洗显影、氧化、干燥。
观察对焦刻度尺并旋转镜头对焦环,使刻度尺指示距离相比对焦零点增加0.5mm。
5.重复步骤4的流程共4次,此时您将获得4张0、+0.5、+1、+1.5mm的对焦测试卡,认真比对细节与清晰度,选出最清晰的对焦测试条。对应的补偿值即紫外偏移值。可通过在镜筒景深范围圈上作记号或通过粘贴的对焦刻度条来调整紫外对焦。若未能找到理想的对焦结果,可继续细分移动距离,以0.25mm为间距在较清晰的补偿范围内继续测试。
注意事项:在标定过程中仅移动镜头对焦环,确保其余变量不变,可更快获得准确的标定结果。紫外对焦辅助卡及对焦测试卡应尽量整平。可使用透明玻璃板或透明亚克力压平进行曝光。
(二) 曝光时间标定
曝光时间受到底片类型、底片密度、替代工艺、涂布质量、紫外光强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章节将带你快速找到大致曝光时间,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放大效果。
底片的选择:
EN135幻灯机支持放大135黑白负片,根据您所选工艺的特性,可以选择不同倾向的黑白负片以获得更好的放大效果,减少后处理所需时间。
推荐选择传统型乳剂的黑白负片,如柯达Tri-X、福马Pan、伊尔福HP系列。新型乳剂(如柯达T-Max)因片基对紫外吸收率要更强,往往需要花费更长的紫外曝光时间。
对工艺而言,经典蓝晒的反差大于范戴克,从以往的放大体验出发,这两种工艺仍然属于中低反差的范围。为了提高反差以获得更好的放大效果,推荐放大中等或高反差的底片。同时,可使用不同配方或后处理来提高画面表现。
选择中、高反差的底片、提前确认底片是否合焦,能大大提高紫外放大的成功率。
工艺的选择:
放大时间与所选的替代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同一张中等密度的底片(Fujifilm Acros 100),使用日本竹纸(A4尺寸)作为晒相纸,尼康EL50 2.8放大镜头,以下为参考放大时间:
经典蓝晒:放大时间20-40分钟。反差适中。
简单蓝晒:放大时间15-30分钟。反差可调。
新蓝晒(Mike Ware):放大时间15-30分钟。反差可调。
分步蓝晒:放大时间10-20分钟。反差中等偏高。
范戴克:放大时间10-25分钟。反差中等偏低。
新手推荐使用经典蓝晒或范戴克,经典蓝晒有着成本低廉易上手的特性,对晒相纸张要求不高;范戴克晒相时间短,对于高反差底片有着不错的画面表现。
曝光时间的标定:
以下以经典蓝晒工艺举例:
1. 将EN135安装至三脚架,并置于平整桌面上。
2. 选择合适的135黑白负片,使用放大镜观察焦点所在位置,确认底片对焦清晰。清洁底片,尽可能减少底片上的灰尘。
3. 底片光面朝上,插入免片夹支架。将免片夹支架平整面朝上,从放大机右侧插入。打开EN135电源,调整机身高度直至达到所需的放大面积,使用水平泡确保放大机机身水平。
4. 将紫外对焦辅助卡置于放大画面之上,进行紫外对焦。确认放大画面合焦后,旋转对焦环至紫外对焦补偿点。关闭EN135电源。
5. 将涂布、干燥、整平好的晒相纸裁成条状。取其中一条放置在待测量曝光时间的画面区域,并使用胶带等方式进行固定。打开EN135电源进行曝光,并同时记录时间。在第20分钟时使用黑卡纸遮挡一部分画面。5分钟后继续将卡纸下移增加遮挡面积,重复该步骤,直至第40分钟停止曝光。关闭EN135电源。
6. 将试条进行水洗、氧化、晾干,确认最符合需求的曝光时间。也可以在相应区间内继续增加曝光时间阶梯,计算更精细的曝光时间。对于局部曝光控制,您可以使用小号晒相纸针对特定区域进行曝光测试,计算所需曝光时间,在曝光时使用黑卡纸对局部画面进行摇晃遮挡,调整对于区域的曝光以获得更精细化的放大效果。
若放大结果中发现焦点偏移,应重新对焦。或缩小一档光圈(F4)并补偿相应的曝光时间。
(三) 紫外放大
本步骤将综合第一、二步的数据和需求,以经典蓝晒为工艺进行紫外放大操作。在确认合焦后:
1. 将准备好的蓝晒晒相纸置于放大区域。使用工具进行整平固定。
2. 打开EN135电源,按照曝光时间进行曝光即可。
3. 曝光后关闭电源,取出蓝晒晒相纸进行清水冲洗,直至纸张无黄绿色液体析出即可。使用稀双氧水进行氧化,氧化后清水清洗晾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