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产片保护月,这部电影真的值得吗?

2022-07-25 15:05 作者:聲視Voisual  | 我要投稿



🎙️ 导语

以往暑期档竞争激烈,今年似乎寡淡了许多,上映影片甚至连类型都没有产生“撞车”。营销度拉满的影片《外太空的莫扎特》是否能满足观众的期待?

 ——聲視Voisual

陈思诚导演的新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已于7月15日上映,截至今天票房达到2亿,豆瓣评分4.7。

这个成绩可谓出师不利,从影片内容上看,后期也几乎没有翻盘的可能,而且评分逐渐走低,或许有机会在今年的电影低分榜中占领一席之地,至于能否收回成本,这里不做乐观估计。

刚听到《外太空的莫扎特》这个名字,首先被误导了,下意识地以为是韦伯望远镜的热度连带,或是又有一枚收录有莫扎特作品的金唱片被送上宇宙。影片命名存在问题,外太空的莫扎特,第一直觉应该是个发生在太空的故事,而本片故事背景却是2022年的北京。

现在的这个片名,总感觉和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本人有强烈的关系,但实际情况却相去甚远。英文版片名《Mozart from Space》则不会有这个误会,一种猜测是因为片名过长才省去了“来自”二字,亦或现今的命名方式更多是出于商业考量,刻意模糊概念以达到营销目的。

不论怎样,这种省略造成了观众理解偏差,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开心麻花出品的一系列电影也会在片名上做文章,比如《夏洛特烦恼》、《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等,这种片名虽然也在玩梗,但传达的信息并没有跳脱出电影内容的范畴,属于相对正向的命名方式。

反观《外太空的莫扎特》,从名字上只能隐约觉得此片有音乐或科幻元素,在正片中却表现甚少,肯定有部分观众会认为自己受到欺骗。观众没有收看所有电影预告片的义务,如果首先在电影取名方面都做不到真诚,那这部电影可以说离观众缘又远了一步。

下面从几个方面说说这部电影,由于陈思诚本人担任了本片的导演和编剧,下文剧作方面的问题都概括为导演一职,不另做编剧阐述。

- 瑜不掩瑕 -

电影本身并不复杂,导演可能主要想表达一个老生常谈的父子冲突至和解的主题。但掺杂了外星人自己的行动线以及绑架外星人的骗子三人组的人物线使得一件简单的事变得复杂起来。这种复杂并不是出自于戏剧上的冲突升级,而是如同大杂烩一般疯狂堆料,特别零散的信息拢在一起强行扭进一条时间线,这就导致了本可以被烘托起来的气氛瞬间又被别的情节消散了注意力。

电影在进行到100分钟左右,男主任小天钢琴比赛莫名夺冠就可以结束了,却还硬要把父子关系的和解拖到外星人绑架事件之后,实属没有必要。

骗子三人组自称外星公主势力骗取信众钱财的情节应该是取材自几年前的新闻事件,此类事件在社会上屡屡出现,受害者众多。情节点本身没有问题,但在一部电影里试图阐述两个大命题,是不是贪心了点?

斯皮尔伯格的电影《ET》同样是讲述几个小孩子发现外星人的故事,用114分钟完成了一个精彩的电影之旅,认真地诠释了一个完整主题。《外太空的莫扎特》想要表达的其中一个主题是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单这一点就出现了几组人物关系:

1. 任小天、任大望父子关系

2. 任小天、任小天母亲及再生家庭之间的关系

3. 任大望与其父的父子关系

4. 同学丁洁灵的父女关系

5. 同学马元的父/母子关系

6. 同学薛喜昊与其母的关系

列举这么多你是不是已经眼花了?这些人物关系不仅琐碎、重复、老套,关键是在剧作上没有冲突的升级,即便删掉几条也毫不影响故事发展,更没有根据不同的人物设定做精准配适,情节点安排到别的人物身上似乎也没关系。伴随着一些已经被用滥的桥段和台词,看下来令人十分疲惫。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此强调家庭关系的电影,几个小孩子看起来全是单亲家庭,除了交待了任小天父母离异、马元母亲去世,其他家庭就这么草率地糊弄过去了。

这部电影的创作缘起就像是导演在策划会上问策划最近有什么热点事件,根据策划的回答一拍脑门攒出来的项目一样,根本没有导演访谈里声称的种种深度思考,怎么看都像是毫无诚意。

片中的人物散漫,十分糊弄地为完成功能性而做脸谱化设置。比如任小天的爷爷一角,设置目的就是为了后面重复用任大望教育儿子的话“点醒”任大望,前期父子间看上去难以调和的矛盾被一个几乎是路人的角色化解,我认为这不是很恰当。影片中角色成长要么草率,要么没有。当然不是说角色一定要完成成长,像《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的主角就丝毫没有成长,但依然打动人。

《外太空的莫扎特》中角色成长依靠的是台词交待,没有准确的戏做支撑,人物单方面宣布“我成长了”。父子关系的和解没有做在他们唯一的矛盾点上,而是掺杂在外星人被绑架以及莫名其妙的弑父桥段中。整个片子感觉就像是导演开了家游乐园,告诉大家“我这有旋转木马、旋转木牛、旋转木羊,你要过山车这种过瘾的?我这没有,但是我有旋转木驴、旋转木骆驼……”

《外太空的莫扎特》中演员的表演节奏破碎,导演要负绝对责任。不知道是不是导演近年来沉迷于短视频平台,或者是想要“接地气”,影片中的表演数次出现生硬的强转折。上一秒父子间还剑拔弩张,下一秒任小天开始无视父亲,走上床开始慷慨激昂地演讲。

如果是小段落偶尔为之到也不会如此遭人反感,在一些重要戏份上频繁此般处理,足以令人质疑导演到底是不是在拍电影,这种自以为无厘头式的表达也不知道是在讨好哪种类型的观众。

出于剧本设计的问题,演员表演难度也很大,任小天的台词所传递出的年龄十分模糊,常常是上一秒讲话还是十三岁的初中生跟父亲耍赖,下一秒瞬间成长为三十岁的自负男对父亲说教。小大人有小大人的语言方式,不能简单地用年龄突变去表达。

说到底,呈现出这样的表演,作为演员真的能做到问心无愧吗?姚晨那句极其突兀的台词“表演系?最没用的一个系”,且不说这句台词根本不符合角色的身份设定,儿童观众不明白其意思、成人观众也不会领情。这样的台词根本不是在为故事服务,而是在为导演的自恋服务。演员阵容拥有了黄渤、范伟、黄觉这样的实力派演员,还邀请了近年来热衷各种跨界的钢琴家郎朗赚眼球,最终表演呈现如此糟糕,观众自有判断。

客观地说,虽然上面所提及的问题确实存在,《外太空的莫扎特》也不是没有优点。CG制作的外星人“莫扎特”,是我在目前国产影片中见过与环境融合最好的,光影表现十分真实,三维空间的定位也很准确。

真人实拍和CG融合不显突兀一直是电影特效部门的挑战,可以说是伴随着电影工业发展至今的难题之一。CG物体不同于实拍,要单独进行光影渲染,只有做到和实拍场景中的光匹配才不会显得独立于画面之外,这方面《外太空的莫扎特》就完成的比较好。

除了光影色调,CG同真人实拍场景的定位也是难点之一,演员在这种环境下表演要调动充分的想象力。即使像是《权力的游戏》这种大资金支撑的项目,一些角色与CG互动时也偶尔会有不协调的“穿模”感觉。《外太空的莫扎特》通过Q版造型、角色合理浮空运动、精细的动作捕捉以及摄影部门的强力配合这些技术技巧达成了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权力的游戏》中CG与真人演员交互


《外太空的莫扎特》中CG与实景交互

电影中一些充满想象力的场景也是值得称赞的,比如孩子们想要登上烟囱时周围环绕的路径、感受声音时的音波可视化等。虽然不见得很新颖,但起码配合影片基调,为电影的整体呈现加了分。

- 关于国产电影保护月以及档期争议 -

国产电影保护月是国家电影局从扶植国产电影的角度考虑,2004年口头下达的希望全国各院线支持国产影片的通知,每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或7月到8月)期间,不鼓励引进海外分账大片。这段时间则被媒体和业界称为“国产电影保护月”。保护月存在的初衷,是为完成国片每年所占票房比的份额。(摘自百度百科)

国产电影保护月避免海外爆米花电影的侵蚀,让风格多元的电影有机会进入观众视野,对国内电影人来说是个利好政策。但有些粗制滥造之作也瞄准这个机会搞乱市场,夸大营销,进一步加深了部分观众的不信任感,可谓是违背了政策初衷。《外太空的莫扎特》口碑及票房不佳,不禁使人质疑本片是否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本片定位是合家欢电影,赶在暑期档上映也无可厚非,相对于短暂的六一假期,暑期档能拉长战线,不失为正常的商业决策。

只是这种意愿并没有太多观众买账。从影院的实际反馈来看,虽然带孩子的家长不少,但题材上家长并不在意,内容上小孩子也反应冷淡,只有在人物出丑这种画面上的信息让儿童观众乐出声,却也仅仅是笑了三四次,还不如彻底耍宝的《熊出没》更能让他们开心。136分钟的电影长度让好多儿童观众坚持不下来,睡到了影片结束,这从侧面说明了上文提及的种种问题,却也不得不说,能让家长不用费劲哄孩子睡觉且得到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本片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老师的眼镜腿被球打断,这是儿童观众反馈最好的一场戏 

最后想说的是,希望一部分号称以电影为职业的人多少体面一点,就算以赚钱为目的也不要降低艺术追求,用真正的好作品创造出良性电影市场,让我们的国产电影无需被保护,靠作品得到观众认可。


作  者

萌德尔松

自由编剧 

影迷 乐迷 

亚文化爱好者 

什么都能聊两句



主编:栗子
排版:央央


国产片保护月,这部电影真的值得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