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德国和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发展趋势和原因及其带来的现代启示

2020-02-10 15:33 作者:沙雕子冈  | 我要投稿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德国(指德意志帝国,下文同)和美国依靠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会窗口,和英国拘泥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殖民地的机会,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然而在殖民时代的相对弱势却导致其殖民地的极度缺乏。由于德国太迟加入争取殖民地的行列,至凡尔赛条约签订,其主要殖民地仅有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多哥、喀麦隆、萨摩亚、德属东非(今纳米比亚)。(图见附录1)美国比德国形势稍好,也仅占有关岛、波多黎各、约翰斯顿岛、北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群岛、美属萨摩亚、巴拿马运河区、海地、古巴,以及还并未建州的夏威夷和阿拉斯加。显而易见,这些殖民地大多要么极为狭窄,人口稀少,要么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困难。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是不合格的,也与其在全球的经济地位严重不符,严重阻碍了美德两国的生产力发展。即所谓的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

为解决问题,德国选择了战争。德国于1882年5月20日在维也纳与奥、意签订同盟条约,随后紧锣密鼓开始战争准备。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同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一系列漫长而残酷的战役,战争失利德皇威廉二世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宣布退位。1918年11月11日,德国正式宣布投降。德国代表在福煦将军的行军火车上,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德国试图夺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计划彻底落空。

反观美国,不仅在一战结束前一直与英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一战中贩卖了大批物资和军火,甚至直接参与到对德国的战争中去。最终通过和平方式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究其原因,一、德国方面国土面积过小,人口不足。到战争前夕1905年,本土人口仅为约6000万人,而包括德国在内的主要工业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扩大市场,或者消灭对方的产能。相对市场,更加缺乏的是原料的供应

二、美国农业出口和工业崛起,使得各国开始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更加剧了矛盾;

三、一些国家,尤其是德国,发展到资本主义的终极阶段,出现帝国主义的特点,采取对外强硬政策来确保国内稳定;

四、德意志的统一由普鲁士主导,容克贵族在德国军政界中的地位使其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五、普法战争的大获全胜。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得到巨额赔款和割让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其野心进一步膨胀。

六、德国本土离英国不足四百公里,长期受到英国的警惕和敌视,民众愤怒和仇英情绪日益增长,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甚嚣尘上

七、德皇威廉二世身体残疾,性格暴躁易怒,加之父母之间对其教育理念的冲突:一边是亲英、自由倾向的;另一边是亲俄、保守向的,对于英国有复杂的、敌意的态度。而德国专治气息浓厚的君主立宪制使德皇个人的态度转变为了国家的政治态度。

反观美国,一、原始领土并不大,但在其建国后短短的百余年间,通过战争,购买,强买强卖,颠覆政权等方式使其国土扩大了三倍,达到900万平方公里以上(图附录3)世纪二十年代的西进运动开拓了广袤的土地,随之而来的是 19世纪下半期,美国对西部边疆的开发和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金和无比广阔的国内市场。

二、美国宽松的移民政策。从1881年到1920年,美国移民人数猛增到2350万。移民顶峰是1907年,达到128.5万人。这不仅提供了充足的国内市场,同时大量科技人才的涌入,更促进技术对商品的转化,增强了美国商品的竞争力。美国所倡导的“航行自由”、“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便建立在美国商品竞争力强悍的基础之上。

三、排斥外国直接投资,独享巨大国内市场为美国提供的技术创新资金。美国在19世纪许多行业上技术落后于欧洲国家,但这些行业中基本没有外国直接投资,而直接投资却是开发优势技术的天然渠道。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对此是不会感到惊讶的,因为他在1913年就指出,曾有人说拉丁美洲给外国资本以特许权,但从未听人说美国给外国资本以特许权,这是因为我们不给他们这种权利,原因就在于投资于某个国家的资本会占有并且统治该国。

四、地理位置因素。美国孤悬欧洲大陆之外,其地缘政治条件绝佳。广袤的大西洋不仅极大地减轻了美国所遭受的军事压力,也使其在英国掌握制海权的情况下不敢、不愿发动战争。

五、民主传统和民主政体。美国直接从英国殖民统治体系下过渡到联邦共和制,拥有民主的传统和民主的政治体制,这显然能够有效降低战争风险。

1894年,美国GDP超越英国,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跳出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的国家,研究其发展特点必然有着极为丰富的现实意义,能够给当代的中国以经验和启发。

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愈演愈烈,其形势风云变幻,令世界瞩目。其争端的根本在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美国造成威胁,美国出于利益敲诈、战略遏制、模式打压的目的,对中国进行打压。2017年12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了他上台后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特朗普在演讲将中国和俄罗斯定位美国的对手国家(rival powers),而在报告的文本中,将中国定位为美国“战略上的竞争对手”。虽然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同时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行为,但客观上,我国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确实威胁到了当今世界霸主美国的统治地位,如何跳出修昔底德陷阱便成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我们应该保持战略定力,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二是全力增强创新能力。牢牢把握新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加速技术追赶,加强前沿技术研发,用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新兴技术的产品转化,促进新兴技术成果转化,以保持和提高竞争力。

三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建设贸易强国。大力倡导自由贸易,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权威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新贡献。

引用和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人民要论:理性认识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 人民网 【2018-08-29
《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  ISBN :  7-01-00600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国政府网 【2015-08-30日】

 《美国崛起为何能抓住“世界窗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经验借鉴》 贾根 中国知网 【2013-02-20

《德皇威廉二世,究竟是怎样的人?——“第一次世界大战12个瞬间”系列之三》 黄炎 中国知网 【2014-04-25

 

《威廉二世时代德国的战略困境及其成因分析》 胡杰 中国知网

 

 第二次工业革命 维基百科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以便删除。

瞎写的东西,笑笑就好。

 

 

 


浅谈德国和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发展趋势和原因及其带来的现代启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