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因两次被提醒管好小孩向12306投诉事件评述

近日,著名作家苏小懒在乘坐广州至珠海的动车时,遭遇乘务员两次提醒“管好小孩”,引发了社交平台上的广泛讨论。针对此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和评述
1. 熊孩子事件频发的社会背景
这起事件发生在高铁“熊孩子”事件频发的社会背景下。“熊孩子”现象是指儿童或少年在公共场合行为失控、冲突他人,给他人带来不良影响。这种现象引发公众对教育方式和家庭教育的思考,也加大了公共场所管理的难度。并引发了到底应不应该对带孩子的乘客和孩子更加包容的激烈讨论。
2. 乘务员的工作与沟通
在铁路交通中,乘务员是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和秩序的关键角色。在这起事件中,乘务员对乘客提醒应当谨慎而周到。一方面,他们要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另一方面,也应该尽量避免言语上的冒犯和不当。提醒家长照看孩子是合理的,但在表达上应注意语气和方式,避免引起乘客的不适。

3. 公共场所对儿童行为管理
公共场所对于儿童行为的管理一直是一个难题。儿童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往往难以保持安静和稳定。因此,社会需要寻找一种公允的管理方式,既保障他们的权益,又不影响其他乘客的正常出行。这需要铁路部门制定更为细致的规定和培训乘务员以应对多样化的情况。
4. 区别对待和包容度
苏小懒在事件中明确表态反对区别对待,并呼吁公众对婴幼儿家庭要有包容度。这一观点值得深入思考。在公共场所,对待儿童家庭要注意平衡管理和理解,不应简单地将他们归为“熊孩子”,也不能只因为乘客带了孩子就带有歧视眼光区别对待,而是理解家长和孩子们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给予适当包容和帮助。如果不能如此也应该做到最起码的一视同仁。

5. 投诉机制与乘客权益
苏小懒选择在12306上进行投诉,铁路部门回应认为是乘务员安全宣传不到位造成的误会。这反映了投诉机制在保障乘客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公众应当了解投诉渠道,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铁路部门也要倾听乘客的声音,及时改进管理和服务。
6. 法律角度的合法性
铁路方面在合法性上并无问题,但乘务员在劝解中应注意表达方式。从法律角度看,确实需要维护乘客的合法权益,但也要充分理解乘务员的工作压力和职责。在此背景下,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来明确乘务员的工作范围和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这起事件引发的讨论涉及家庭教育、公共场所管理、沟通方式、区别对待、投诉机制以及法律角度等多个维度。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既要提高家长和乘务员的意识与素养,也要完善相关法规与管理机制,以实现公共场所管理和家庭教育的有效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