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研学纪实(1):出上海记


弥漫的热辣气息,让行人纷纷从长袖长裤中逃离,“夏季模式”开始了——题记
候车室的西墙上,左建昌题写的“军人之家”和闪闪发光的八一红色五角星,诉说着上海站与“橄榄绿”的渊源。“夕阳红”旅行团的大爷大妈们排队前往站台,准备开始属于他们的“慢生活”。

“检票员同志请注意,由上海开往宝鸡的T116次列车现在开始检票。请旅客朋友们依次检票进站”。即将乘坐的T116次,曾经在2011年的暑假旅行时邂逅过。蓝红涂装的国铁25K型列车让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本人印象深刻。十多年过去,T116次变得怎么样了?
上车放好行李后,发现车玻璃有些模糊。大概是昨日沙尘暴,或者是在列车整备所整理时没有打扫干净?同车有三位从上海返回宝鸡的旅客,大家相互侃大山,车内充满活泼的气息。
沿着京沪铁路西行,窗外的风景在村庄和城市间来回切换。许多车站较2011年已是“两个世界”:旧式雨棚和“阴阳站台” 被新的无柱雨棚和更适合高铁停靠的高站台替代;普铁列车的颜色也由蓝红白绿,变为统一的墨绿黄杠。
出于好奇,我打开手机的GPS测速,发现T116次的最高速度一直在135KM/H左右波动。如果建设货运专线分流货车,同时辅以新式动车组,既有线可否“第七次提速”呢?
太阳缓慢地没入西方,夜的精灵在空中挥洒墨水,人们在《钢轨奏鸣曲》中安然入梦。

一觉醒来,列车已行至陕西境内。这一段的铁路线紧华山,没错,就是金庸笔下的“论剑”比武场,陇海铁路的华山站也因此得名。2021年改造后,华山站重办客运,并开通了动车组列车。期待将来可以坐火车畅游此地,再次领略“西岳华山”的旖旎。
T116次轰鸣地越过灞河,西安站到了。作为国铁西安局的枢纽车站,西安站在历史上经过数次改造,甚至一度更名“长安站”。2021年4月26日,随着北站房启用,南站房和站区南侧站台进入封闭改造,于9月1日正式完工。相比部分车站彻底的“推倒重来”,西安局在改造西安站时保留了老候车楼,并且将它辟为商业空间和铁路空间。

咸阳之后,远去的山脉又回到视野中。这一次,它的名字叫秦岭,享有“中国南北分水岭”的美誉。相比较华山的独尊,秦岭更像一名默默无名的农夫,用自己的脊梁为中华大地留下一道魅力的风景,引得历代文人骚客赋诗题词。
列车犹入无人之境,没多久就到了宝鸡陈仓区的虢镇站,不由想起“假道伐虢”的故事。春秋已远,但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面对一时的引诱需要清醒,而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后为他人作嫁衣裳;甚至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抵达宝鸡站之前,我看到一条支线向南通入居民区,这是通往宝鸡机车检修厂的联络线。明天起,宝鸡机车检修厂即将召开第二届中国铁路文化收藏集邮展览。带着好奇与期许,我拖着箱子走下T116次。

注释
客车整备所:客车整备所是指对旅客列车进行检查、修理及整备的场所。主要办理旅客列车车底的取送、洗刷、清扫、技术检查、改编、修理、消毒、卧具及餐料的整备,以及备用车停留的作业等。通常设在配属有大量旅客列车车底的客车车辆段,或设在有大量旅客列车车底折返的客运站上。
提速:1997年至2007年期间,中国铁路一共进行六次大面积的提速。提速前的1993年,国铁旅客列车平均时速仅有48.1KM/H。1990年代起,中国的铁路客运就开始面对来自公路及民航的激烈竞争,铁路客流量不断下降;即使铁道部拥有国营垄断权并开始实行浮动票价,仍然面对客运的亏损。为适应运输市场变化、提升铁路客运的竞争力、增加铁路经济效益,铁道部开始多次全国铁路大面积提速。六次大提速后,国铁旅客列车的平均时速由48.1KM/H升至70.18KM/H,动车组列车出现。
阴阳站台:2007年第六次中国铁路提速后,动车组列车引入既有线运行。部分动车组列车没有像普通列车配备有适用于低站台的登车梯,所以各铁路局对部分车站的站台进行特定加高,以配合动车组列车的乘降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