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了不起,很多先进经验值得推广!”防沙治沙“榆林经验”获专家学者点赞
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底色,更是榆林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目前,全市林木保存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的60万亩扩大到2360万亩,林木覆盖率由0.9%提高到36%,年入黄泥沙量由5.13亿吨减少到2.12亿吨。2019年,榆林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主场纪念活动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榆林的生态建设历史既是一部治沙造林的辉煌史,也是一部兴林富民的致富史。七十多载治沙造林伟大实践为中国荒漠化防治贡献了榆林智慧和榆林方案,创造出属于中国乃至世界的绿色奇迹。
“70多年来,榆林人民持之以恒‘南治土、北治沙’,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工程,涌现出李守林、石光银、牛玉琴等一大批全国治沙英模,孕育了‘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的榆林治沙精神,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很多先进经验值得推广!”陕西省防护林建设工作站站长张社朝说。

多位专家学者就榆林防治荒漠化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榆林近年来治沙造林力度特别大,非常了不起。”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文斌20多年前就来过榆林,他感叹榆林的变化非常大。活动期间,杨文斌考察走访了榆阳区沙地乔灌草高质量治理项目、神木市尔林兔林场樟子松基地、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神木市马镇白家山村黄河流域困难立地类型绿色廊道建设项目等,他表示,很多项目都值得推广。

蒙草生态环境集团生态系统研究院技术总监闫志坚是第五次来榆林。就榆林防治沙漠化目前存在的问题,他建议,要以水造林,跟水利部门密切配合,根据水的分布,布局造林模式。同时,要防止过度开垦农田,造成地表裸露,导致进一步沙化。
“榆林防沙治沙有很多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防沙治沙对榆林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金色名片。”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雷加强对榆林的治沙成就竖起大拇指。他希望榆林巩固好毛乌素沙地治理成果,继续发挥防沙治沙先锋作用,结合光伏、风电等,科学发展沙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