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哲学体系》通俗谈我们能认识的世界
我们人类在古代宗教的时候认识的世界在中国儒家理学或者气学世界观下是“理”与“气”构成的天地人的世界,在西方是上帝创作的天堂地狱人间构成,在印度佛教世界观是万物皆空,因缘而生,生成了三千世界,六道轮回众生。我们从现代哲学乃至科学和工程引导的世界观中以上一般被认为是迷信的认识。我们当下基于当代的哲学和科学所认识的世界宏观上是由宇宙空间及其中的星系恒星等星体互相作用的世界,微观上是电子,夸克这类标准模型的粒子及光子等粒子互相作用的世界。
那么我们现在要思考一个问题,这个世界真如我们现代哲学和科学所观察认识的那样是宏观星系和微观粒子的世界吗?脱离了我们人类的认识的世界也是星系和微观粒子的世界吗?答案是我们不能脱离我们的观察思考去观察思考世界是什么样,因为我们一观察思考我们就进入到我们的观察思考中了。
也就是说,我们当代哲学和科学所认识的这个宏观星系和微观粒子的世界是我们主体的观察思考的认识力和认识对象的客体的世界一起建构的。我们这里可以抽象的将主客之间的区别称为互为矛盾性,我们所能认识的世界的形成就是主客的矛盾的辩证运动形成。
我们如何区别主体和客体呢?我们是通过“是”和“不是”的概念区别。我们说到区别,某物“是”其所是而“不是”其所不是,这样我们在认识中就建立了“是”某物与其所“不是”的区别。那么我们为什么能如此在我们的符号认识中建立“是”与“不是”的区别呢?答案是我们人类作为认识主体开始的符号认识直接就是“是”与“不是”的矛盾的辩证运动。我们通过符号认识区别的“是”与“不是”也是我们的符号认识。
我们将符号认识的文字的图形和语言的声音认识为“符号的能指”,而符号认识的对象认识为“符号的所指”。我们人类符号认识的开始”符号的能指“就不是“符号的所指”。举个例子,我们看见一块地上的石头,我们说的“石头”的声音就不是地上那个灰不溜秋的坚硬的石头的对象。也就是说我们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区别是我们人类作为认识主体的符号认识直接建构的。
那么我们所能认识的主客矛盾的辩证运动抽象化的符号认识是什么?对此我们就进入到了《实践哲学体系》的质量度-正反合的唯物辩证法的概念运动及符号形式的认识。《实践哲学体系》的这一成果的完成是基于古代哲学及朴素辩证法到现代哲学及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辩证法再到当代哲学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及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及符号哲学家等对辩证法认识的进一步发展的合题质变。大家可以看我的专栏了解。链接放在下面:
我们完成了对唯物辩证法的认识,那么可以说我们就完成了对我们作为认识主体的认识力的度的认识。因为我们完成的这一认识实际上我们通过我们的认识力建立我们能认识的主客辩证运动的尺度,通过我们的达到尺度的认识力实现了我们主体的对“无限制的无限”暨“真无限”的认识。
我们通过我们的实现了“无限制的无限”认识力的引导下与我们所能认识的世界展开主客的辩证运动不断实现质变量变辨证发展的无限丰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的实践。
我完成的这一认识也解释了为什么观察会出现量子力学纠缠坍缩现像。因为从我们与我们认识的对象一起建构的我们当下能认识的世界,我们可以认识到我们人类观察思考的认识力对我们认识的对象世界是一种相互作用力,而且我们从中也可以了解到古代玄学在一定尺度上有其合理性。
而且我的这一哲学体系也回应了当下“孔夫子遇见马克思”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要求。有人会问这里哪有孔夫子啊,我只见到了唯物辩证法。其实唯物辩证法的正反合的运动中就包含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易经》阴阳运动变化的世界的认识,《易经》可以说是儒家六经之首,可以说是儒家的本体论和”生生世界“的逻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