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潮玩家自述:中国潮牌现状及我们是如何运营国潮店铺的?

2021-04-13 20:48 作者:冷芸时尚博士  | 我要投稿


以下的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

引言


课题:玩国潮的人眼中的国潮和潮流
参与:冷芸时尚7群群友
时间:2021年3月20日
庄主:Pz-中山-国潮店主

庄主、跟庄副庄主简介




1.潮牌缘起
潮牌从诞生到现在大概五六十年的历史。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去找寻这个特殊的品牌群体缘起时,可以看到两个很重要的事件:一是STUSSY批量生产签名tee,二是STUSSY洛杉矶店长出走创立SUPREME,确立drop这一基本发售模式。也就是说STUSSY定义了潮牌的产品,SUPREME定义了潮牌的发售模式。

芸友Zoe问到:
“ STUSSY是什么时候火的?我就记得某一天街上到处都能看到这个品牌的logo男女都穿。”

潮牌对于很多人,正如潮水一般席卷而来,但在我看来作为公认的潮牌鼻祖,STUSSY的热度一直都在,毕竟历史地位摆在那里。在这里我还是想给诸位强调一下,至少在今天我们的讨论里面,“潮牌”就是streetwear brand(直译“街头服饰品牌”),以区别于一般商业品牌的潮流意义。潮牌的精神内核是“叛逆”。这一点会在后面的分享之中多做说明。


2.基于地理边界划分的国潮及中国国潮简史
什么叫做“基于地理概念的国潮”?这是基于一般常说的美潮和日潮概念而言的。我们今天只讨论从地理概念出发的,土生土长于中国的潮流服饰品牌。我们会看到很多文创周边产品比如故宫周边等等会把自己的产品冠之以国潮的名字,从实用性上来说,这些国潮产品的本质与其他同类产品并无太大区别,区别在于他们的包装或者说他们在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使用了非常街头的元素,比如涂鸦。这一类所指的“国潮”相当广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广义的国潮似乎有些泛滥,现在提到这类型的产品我脑海里只剩下各种各样涂鸦的京剧脸谱,完全审美疲劳。如何在街头潮流的大概念下与传统中国文化进行巧妙而又不落俗套的结合,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入讨论的话题。希望以后能有相关庄主给我们进行分享。

话说回来,不知道大家有买过国潮吗?提到国潮品牌大家有没有熟知的品牌呢?

芸友Zoe:
首先就是李宁了,还有一些美妆品牌也在用国潮味儿的封面做眼影盘。

芸友Barbara:
最深的印象是腰果花。

芸友陈卓:
给爸爸买过国棉壹厂的。感谢你的分享,我得到了很多新知识。

首先,芸友Zoe提到李宁,中国李宁作为李宁的分支品牌,确实是非常成功的潮牌之一。而芸友Barbara提到的“腰果花”确实是经久不衰的街头潮流元素。而芸友陈卓买过的国棉壹厂的衣服质量非常好,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国潮品牌。

在这里我特别想提及一个人,就是陈冠希,人称“中国潮流教父”。第一批的中国潮牌主要还是集中在港台地区。主要由明星艺人设立。我所了解到的中国潮牌及成立时间如下:

2004年JUICE门店开业,CLOT诞生, SUBCREW同年诞生。2007年李晨的NIC IS COMING正式对外发售,2009年和潘玮柏在台湾创立街头潮牌店铺NPC。
2006年罗志祥的STAGE创立,PHANTACI周杰伦的潮牌店创立。
2007年五月天的STAYREAL成立。
我们中国大陆第一个潮流向服饰电商平台是YOHOBUY,在2008年YOHO的电商项目启动,2010-13年其实已经颇具规模了。
2010-13年现阶段淘宝知名品牌创立:RANDOMEVENT、咆哮野兽、MYGE、attempt、FMACM。
随后淘宝国潮店铺如雨后春笋出现,也正是2010-13年,我开始接触国潮,开始在广州的地王广场接触到大批的线下店铺在售卖各种来路各种版本的热门潮牌。同时也有一些店铺在卖自己原创品牌,我也是当时在地王广场买到人生之中第一件国潮REMEDY。



3.潮流发展highlight——“高街”兴起
在整个潮流的发展之中,有一个概念叫“高街”。对于“高街”的定义,如果我们去搜百度,百度的定义是:“一流的设计、二流的面料、三流的价格、国际一线品牌的形象”。在这个定义里面H&M、ZARA、优衣库都被划分到了高街品牌里面。但事实上这个定义是比较落后的。“高街”现在大多指的是高级街头,在我看来高街可以说是潮流发展的一个highlight,高街的走红代表着街头潮流服饰被广泛认可了。

高街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发售价。高端服饰品牌的街头化以街头风格的服饰为载体,使用了很多的高级时装的元素(包括工艺、原材料等)。这种高端的街头服饰现在主要是两种路线:第一个路线是高端服饰品牌街头化:标识性的起源事件就是Riccardo Tisci 2005年加入纪梵希后,发布的狗头和鲨鱼大graphic的tee。

(图片来源:淘宝网)

非常经典的案例还有LV和SURPEME的联名以及去年发布的GUCCI和TNF的联名(虽然这两个品牌都不是街头潮流品牌)。

第二个则是街头品牌高端化:PYREX在2012年成立(OFFWHITE前身),YEEZY主线、FOG、HBA都是走这一路线的品牌。FOG(Fear of God)作为现在高街品牌的个中翘楚,主理人Jerry在第一季打版之后迅速找到了区别于大graphic的自己的独创风格,并且凭借着自己优秀的潮流人脉资源以及街拍团队,外加上本人独特的头肩身比例,FOG由此迅速走红。

这个品牌的logo是一个草写的 Fear of God 的手写字体,并不明显但是非常简约,属于靠版型取胜的品牌。他的复线 ESSENTIALS我们也许会眼熟很多。在FOG主线获得成功之后,Jerry这个小天才开始用 ESSENTIALS这一支线品牌收割全世界的年轻人的钱包。即使ESSENTIALS被二级市场炒作到一件卫衣2000+,年轻人们还是趋之若鹜。

(图片来源:淘宝网)

特别值得留意的是ESSENTIALS在后疫情时代,使用了新的发售策略,开拓了更多的代理商。包括我们熟知的JUIC和SSENSE,不再仅限于之前的PACSUN。同时,成倍地加大了货量。

这些品牌在我看来是泾渭分明的,开始做街头服饰的传统时尚品牌依然不会是一个潮牌。时尚品牌们有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品牌基因,而街头潮牌也有属于他们自己,来自街头的独特风味。

但是街头潮流服饰越来越被广泛接受,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最大的趋势。我最希望的是,我们国内许多希望去生产街头服饰的品牌或者厂商,能够从街头文化的根源去体会属于街头的味道,或者是起用来自街头的设计师,又或者是去做一个基本的背景调查,再去做产品。这样一来,传统的服饰品牌和厂商就有机会做出真正符合调性的产品,抓住想要抓住的消费者群体。

芸友Zoe:
我不太懂年轻人追逐的究竟是潮牌的什么?尤其是没有钱还要努力去拼凑来消费这些的学生们。

庄主:
在我看来,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的是: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又和少部分里面的大多数人一样。这是时代的缩影,也是既定的事实。



1.某知名潮流杂志编辑
这位朋友是知名潮流杂志的编辑,曾与他关于潮牌的定义,国潮的未来发展做过探讨,他提出了许多非常值得思考的观点。他指出,STUSSY之所以和之前所有的做tee的街头人都不一样的原因是,STUSSY做到了工业化。

大家都做tee,但是STUSSY批量印了。这可能现在看来是非常常见的东西,但是STUSSY是第一个这样做的街头服饰。批量印刷是工业化的体现。大家觉得街头潮流的核心是什么?街头文化、饶舌、涂鸦这些近几年开始常见的,以前只在特定人群里玩的东西,核心是什么?

芸友Zoe:
“我觉的是一种小众文化,就比如之前非洲监狱里出来的那些人喜欢漏出自己内裤的logo。后来潮牌文化也有很多这种穿法都比较张扬,他们不像日本的WABI-SABI那么内敛。”

Zoe的理解其实非常接近。街头潮流文化的核心是反叛。我这个编辑朋友指出潮牌本身是矛盾的,潮牌anti传统时尚,但潮牌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走传统时尚的模式,因为传统时尚模式是盈利最优解。但是时尚自上而下,上层决定下面的人穿什么。街头服饰是下面的人来决定自己要穿什么,是自下而上的。这种矛盾体现了潮牌以及背后的文化具有的解构主义内核,自我相悖,且反叛。

他还提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点,街头服饰的中心化。在他看来,决定一个品牌是否是潮牌,不止由服饰本身的设计风格决定,更由中心圈子决定。潮流og们认可了,那才能算是真正的潮牌。潮流玩的是人际关系。

王嘉尔的个人品牌叫TEAM WANG,薛之谦的个人品牌叫DANGEROUS PEOPLE。你们觉得这俩都是潮牌吗?

芸友Zoe:
“王嘉尔的应该更算吧。”

的确如此,相比之下,王嘉尔的品牌在这位编辑的分类逻辑里面属于潮牌,而薛之谦的品牌则不是。因为TEAM WANG有非常资深的高端潮流圈子人士的参与与认可。并且在他看来,淘宝上的绝大多数的国潮品牌都可以在工业分类逻辑上被归类为独立设计师品牌,因为主理人独自承担设计开版面料生产等全部成本。而其中少量如RANDOMEVENT等这些受到了国内潮流圈子认可的才可以从文化意义上称之为潮牌。刚刚我们提到的国棉壹厂和WASSUP他觉得不算,中国李宁他觉得算。

他同时也补充说,潮牌的定义并不是一个精准的学术定义,而是一个随着时间发展不断改变的概念,而现在时尚品牌的街头化发展也正在慢慢模糊这些概念。他也表示在他看来国潮品牌和国潮线下店(无论受不受潮流核心圈子认可的潮牌),在短时间内,有相当大的市场前景,疫情更是提供了正面的影响。相比我这一位编辑朋友,我对于国潮会更加宽容一点。


2.国潮店主
大家觉得淘宝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国潮品牌?是因为受到美潮日潮港潮影响的那一批人的影响吗。

芸友Zoe的看法是“可能也因为潮牌很好模仿,穿搭也不需要太多功力。”对此,我也进行了更深的追问:“如果我山本耀司主线买一身穿,我气质和这个品牌很搭,穿出来很好看,我会穿搭吗?必须是混搭才会有功底体现是吗?“对此,Zoe的回答是“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混搭需要更多的专业技能。“

之所以有以上这一番对话,是因为我认为一般没什么穿搭功底的人也很难欣赏先锋风格。在我看来,国内大部分的潮牌和国外的潮牌发展历程完全不一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超级工业基础、世界顶级物流配送体系以及发达的电商。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国外一些规模很小很小的做街头服饰的人,会在ins和facebookgroup里面卖一些自己绘画的球鞋主题印制的tee,又或者是在本国自己实体店铺里面drop服饰新品,单一店铺为多。

但是中国就不一样了。在国内,我们可以找到小型服装厂开版改版,一次订做一两条布的成本相对来说还是非常低。而淘宝也为低成本开始一个服装品牌提供了一个平台。物流体系的完善也让人们非常能够接受网购。

国潮品牌方的base分布和文化以及相关工业发达程度息息相关。广州、杭州、武汉是三个比较集中的城市。而国潮零售,则和亚文化发达程度有关,除去广州和杭州,还有成都、长沙、西安、上海都是亚文化非常活跃的城市。

在我的视角下,淘宝上的国潮现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头部比较知名的比如WASSUP,CHINISM。他们已经非常类似商业设计品牌了,拥有自己的风格同时销量非常巨大。

BEASTER这个品牌销量非常厉害我记得今年双十一BEASTER的业绩在他的品类里仅次于马克华菲。BEASTER在体量上,供应链上已经不再像一个国潮品牌,而更像一个专注于街头服饰,拥有自己专属IP的商业设计品牌了。

第二类如果要下一个定义我可能会说是“快潮流”品牌,也很像商业品牌。比如CONKLAB和BONELESS。但是他们同一季上新频次多,抓时下潮流服饰热点元素抓得非常快,版型上几乎没有改变。他们和其他抓服装热点元素的品牌不一样的是,他们起源于草根,在初创初期并没有大资本帮助,是靠着自己一点点积累做起来的。

第三类是林林总总的各个专注于做本身定位风格的品牌,算是设计师品牌,头部的比如有RDET,ATTEMPT,REDCHA。还有一些,我只是随便列举几个,比如COC、CUBE、万大人、SFTTR、unbreakable。

说到这个国潮品牌的分类,其实还有一些品牌也同属此列,比如小it旗下的一些品牌。小it作为实体连锁门店,里面的服装品牌都是小it自己注册自己生产的。基本上每一个品牌都有一个对标品牌。他卖的确实也都是街头潮流风格的服饰。

但是IT集团在遭受亏损后已经退市了,这除了集团在线上布局的失误之外,我个人认为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版型和设计上的过时。我曾经看过小it的生产资料,有一件风衣整体版型用的是NIKE ACG的版,换了面料而且还在上面加了很多绣章,这都是很久以前的军事风格做法了。但是时至今日,至少在广东地区,我留意到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小it里面品牌的版型和风格,港仔男还是非常活跃的。

我现在的身份已经从多年的国潮爱好者变成了国潮线下零售的从业者。 同时我也是一个球鞋爱好者。潮流和球鞋是密不可分的,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关于潮流服饰的报告——《街头时尚影响力报告》(HYPEBEAST, 2019) 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球鞋是他们最喜欢的产品。关于球鞋文化和二级市场的现状以及背后的品牌营销的影子这类的话题我们可以下次再聊。但是因为潮流和球鞋、球鞋背后的体育文化紧密的关系,运动品牌去做相关市场的拓展会有bonus。

球鞋到现在,表现形式也不仅仅是最早的运动鞋运动性能主导了。球鞋更多是作为一个穿搭单品存在,并且是在大部分喜欢潮流的普通年轻人里主导了整个穿搭风格的单品。

我真心觉得中国李宁的成功并没有偶然性,无论鞋服在我看来大多都是原创度非常高、完成度也是非常高的产品,也逐渐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味道。但是李宁的秀款并不是每一个都能买得到,这让我很难受,也让我感叹李宁的代理商们订货不给力。我在与本地的李宁门店督导聊天的时候也有聊到,他们老板在订货的时候非常保守,像烈骏ace这种非常优秀且潮流的鞋款也是在他极力推荐下才定的,更别说一些在结构上与一般运动服饰不相同的、但是在我看来非常优秀的款式,比如去年和成龙的秀款有几件,确实买不到。

芸友Zoe:
“我发现很多以前专业做运动的鞋子都被爱好小众的博主或者潮流爱好者挖出来了,之前有个牌子专门做登山鞋的然后突然就火了,小红书里面好多推荐。”

庄主:Zoe提到的这点和urban outdoor风格的兴起有关系的,这也证明现在的大趋势就是往运动休闲走。

插播一条,上面提到的《街头时尚影响力报告》(HYPEBEAST,2019) 是最权威也是基本上唯一一个正儿八经专业的潮流相关报告,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看看。HYPEBEAST是一个潮流媒体,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搜索。这个报告有一点limitation体现在其问卷的发布是经由HYPEBEAST 发布的能够触达的受访者很大概率是非常关注HYPEBEAST的,而这类人群基本都是潮流老炮了,或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们在实际场景中遇到的潮流向服饰消费者人群。


3.国潮爱好者
在实际运营店铺的时候,我会非常留意去和来店里的顾客做交流,8个月内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其中很多人都是国潮的爱好者,所以我可以简略地、非常没有代表性地总结一下和我聊过天的初级潮流爱好者们是怎么看待国潮的。

首先,性价比高是我和他们聊到为什么选择国潮的绝对高频关键词。

很多人还表示,因为想要搭配球鞋,但配运动品牌服饰配腻了,想尝试新的东西,从自媒体上了解到当心时兴的本土品牌就试一下。然后还有主要受到球鞋杂志,潮流媒体,以及说唱歌手影响,会想要去买一些国潮来穿。其中一些其实家境完全能支撑他们去买一些非常hype的单品的朋友们觉得国潮性价比高是一点,还有就是退换货非常方便,穿着也好看,版型也非常友好。而且现在国潮做的越来越好了,有非常多很好看的图案和款式,也并不比国外品牌差。

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留意到的是他们受新媒体的影响非常大,这也是现在做得好的国潮在销售上的做法,紧贴流量,这一点实质上是非常传统的,但也是国潮想要在当今时代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1.店铺简介
我们店坐标广东三线城市市辖镇,180平米,日均自然人流在50人次左右,主营范围包括奢侈品和球鞋的清洗修复,球鞋零售,国内外潮牌零售。代理国潮品牌12个。

球鞋范围业务无代理,只做寄售。只做寄售的原因是我不喜欢过分活跃的二级市场,我希望能在保证到店顾客能够看到摸到时下热门球鞋的同时,店铺本身尽量不主动去进行球鞋转卖和炒作。

我同时也非常希望可以脱离球鞋二级市场,成为运动品牌的代理商。当然我也明白这需要完善的市场零售能力和在当地社群一定的文化地位。但是我们已经是第一个在本土这么做的店铺了,我有信心能够做到。

我们已经开始尝试去办一些文化类型活动,第一个活动就是潮流跳蚤市场。我们希望这个活动可以区别于现在的球鞋潮流展会,少一点商业,多一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第一期规模虽确实小但是反响还不错,希望能够坚持下去成为中山潮流圈子的一张名片。

(图片来源:庄主提供)

其实在最开始我们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更广泛的国潮品牌上面,零售方面最开始还是以球鞋的寄售为主,辅以一些像CLOT、ESSENTIALS、STUSSY、UNDEFEATED这类已经非常知名的潮牌。开业的头两个月,虽然整体利润表现没有亏损,我们已经发现了在零售方面,球鞋寄售以及非常知名的国内外潮牌的毛利率没有办法有效支撑起店铺运营的问题。而在第三个月的时候我们店内代理的第一个淘宝出身的国潮品牌-CHINISM找到了我们,表示想要进驻店铺。

CHINISM这个品牌我并不陌生,这是一个来自于杭州的品牌。四五年前的价位是百元左右,可能是因为china-lism这个生造词汇的原因,以前的这个品牌的服装多用棉麻质地,并且品牌logo还有一只小狮子。但是他在今年年初以一个全新的品牌定位出现在了我的面前----FOG(ESSENTIALS)平替。CHINISM在他们的跑量款上使用了和FOG(ESSENTIALS)几乎一样的色系和基础设计,版型则根据亚洲人身材做出改进。CHINISM的其他非跑量款上,高街版型的感觉保持得非常好,整体品牌给我的印象都还可以。

更何况,在我们没有办法以一个初创私人店铺拿到更好的国外潮牌代理的时候,CHINISM毫无疑问是非常好的选择。CHINISM也的确没有让我们失望,实物到手之后,无论是面料、上身效果还是qc,表现都相当不错。在绝大多数顾客没有见过这个品牌的情况下,入驻的第一个月就达到了100件的销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迅速做出调整,多加了衣服的货架,并且多方寻求合作,把我们店铺代理的国潮品牌增加到了10余个。我们店铺的复购率非常高,大约有50-100人左右是会定期回来看的,所以我们基本上每一款衣服只会补货一次或者不补货,以保持每个月两次左右60%换新款式的频率。


2.消费人群特点
在店铺运营了半年之后,我们惊奇地发现,我们的主力顾客,并不是大概年龄区间在16-21岁的学生群体,而是25岁-50岁的妈妈们。她们会在我们店铺为自己的丈夫和儿子选购服装以及球鞋。我们分析之后觉得是因为一站式服务,降低了隐形成本。

我们分析之后觉得是因为一站式服务,降低了隐性成本。学生群体会选择实际付出金钱成本更低的网购,而我们作为实体店,妈妈们会选择实际付出成本更低的实体店。我之所以说实际成本更低的原因是,网购会有尺码不对、实际到手质量不好,以及二级市场球鞋买卖方面会有售后维权难度更高的风险,而且还需要不停去淘宝搜索查找。在实体潮流店铺进行购买,款式都是我们挑选过自己觉得完全ok的款式,同时我们也会尽力做好一切售后,实际上算上时间精力等成本,在实体店购物的成本是最低的。同时也因为疫情的缘故,习惯于去港澳消费的广东顾客会更愿意选择家门口的潮流服装店,有相当一部分顾客表示,来到我们店就跟去香港买衣服的感觉差不多。

还有一类型占比比较高的消费者是80、90后上班族,无论男女。他们一般穿着比较普通日常,平时工作也比较忙没有时间去仔细选品网购。他们就会非常乐意在我们店铺进行购物。因为我们店铺所在的街道是本地美食网红街,吃过美食过来消食购物,也不会占太多时间。


3.消费者偏好
至于消费者偏好的部分。我们开业时间也很短,基本上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就是:
(1)消费者喜欢好看的基础款大印花;
(2)我们这儿的消费者对相对复杂设计和剪裁接受度不高;
(3)消费者们非常注重面料的克重,手感,走线牢固程度。
整体来看,我们的消费者对阔型剪裁的接受度还是相当高的,街头潮流服饰并没有严格的男女装区别,许多女性顾客都非常能够接受大阔型。在颜色方面,依然是百搭黑白灰购买率最高,而最无法让人接受的是黄色,有一款黄色tee足足放了六个月才卖完3件。


4.国潮产品优劣势以及潜在发展方向
谈到优势,之前我也提到了国潮的最大优势就是性价比。现在火爆的球鞋二级市场也就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在购买了球鞋之后,手上的预算未必能支撑他们再去买零售定价在100-300美元的国外潮流服饰单品,更别说热门的国外品牌潮流单品一般都不太可能以发售价入手,又或是发售价本身就很贵,对性价比的要求在此时此刻就被提出来了。

国潮解决了中国年轻人想要在能力范围内既要穿得好看,也要穿得不一样需求。我认为性价比高主要体现在同价位的服装里相对质量过关,而且因为体量较小的原因,国潮品牌可以迅速根据市场需求做出调整。一般国潮品牌的做货会以小批量试款,款式爆了之后再做大批补货,这样一来就能达到款式更新速度快,跟热点能力强。

芸友Zoe:
“潮牌不挑人,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跟的风,不像BM就比较适合非常瘦的女孩儿。”

相比之下,潮牌基本是无性别化的。而且国潮对比国外代购潮牌售后有保障,上身效果感觉并无太大差别。同时经过这几个月线下店的顾客反馈来看,虽然大部分顾客都不认识这些品牌,但是国潮品牌都获得了非常不错的反馈。至于劣势,不知道大家觉得国潮产品的劣势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虽然服饰品牌里面除了先锋一点的其他都多多少少没那么新颖,但是国潮原创度不高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另外国潮其实还有质量差的问题,因为体量小能调整,同时也注定了在单件成本控制上非常难,不是每一个国潮品牌都能做到第一批至少单款1000件以上的做货量,所以相对来说,做工,qc难度会高。

至于原创度,这是不仅仅是国潮,在国外的潮牌、甚至是街头潮流也一样广泛有争议的。FOG第一季大部分打版RO,第一批高街品牌PYREX的第一季是直接在CHAMPION的净色短袖上印刷自己的图案。街头潮流里面消费主义、拜金、物质的意味相当浓厚。同时街头潮流还在进行着反叛,反消费主义反拜金反物质。街头潮流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亚文化集合体。我们可以看到KAWS 最开始在晚上偷各大品牌的海报,画上自己标志性的xx,进行一系列二次创造,再挂回去,还有现在比较热门的纽约街头艺术家Death nyc,在各式各样的知名IP上印奢侈品牌logo。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反抗传统的权力和权威,但是这背后在我看来多少有一些对权力和权威的渴望。

我总觉得抄袭这一我们时常提起的现象一定程度来说非常“伪命题”。我始终思考不明白在服装设计上,“抄袭”是个什么界限。版型的流行或者元素的流行就会让一个服装品牌去做这一类型的产品,能长时间保持完全独创的品牌屈指可数。当然我并不赞同例如CHINISM在很多单品设计上选择90%和FOG ESSENTIALS雷同,但是反观快时尚品牌和传统时尚品牌之间的类似情况,好像又多少有点似曾相识(虽然快时尚品牌肯定在这方面要做得更好)。

值得夸赞的是,除去一些习惯性大量追热点上新的品牌,更多的品牌选择了去做属于自己的态度。这也是我的一个b站潮流区up主朋友聊天时提到的,他觉得现在的国潮,是中国年轻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国潮成为了新的年轻人在日常穿着上的解决方案。我同时也有看到许多商业服装品牌都在做年轻化和潮流化的尝试,不知道大家对这种尝试有没有觉得印象深刻的可以分享一下呢?

芸友Zoe:
“感觉现在越来越多品牌意识到做自己的重要性了,比如太平鸟!”

在我看来,太平鸟已经相当成功了,其实现在基本上运动、服装品牌只要尝试去走年轻化潮流化,都能获得不错的市场反响。这同时也给以淘宝为平台的国潮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压力。在工业化水平和研发水平上,小的国潮品牌并不能跟老牌的服装品牌进行抗衡,在一定程度上,国潮品牌正在遭遇降维打击。

国潮品牌遇到的困境远不止于此。属于淘宝平台的红利期早已过去,国潮在经历了近3-5年的飞速发展,各种价位各种风格的国潮在平台上琳琅满目,个人投资去做一个国潮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也让许多有自己坚持、自己想法的年轻人望而却步。国潮发展到现在,供应链和销售通路的欠缺限制了大大小小国潮品牌的发展。

且不说初始资金比较小的人,就算是已经拥有一定资源和销量的品牌都举步维艰。我有两位主理人朋友,一位朋友的品牌c店已经有一皇冠,并在潮流圈拥有一定资源,每次上新都会在知名潮流媒体1626等做宣发,并且已经入驻了非常多国内很知名的国潮集合店。他们的主要压力在为了维持链接排名热度的库存上,而且相应的媒体向的支出也非常高昂。

另一位朋友他的品牌除去一些致敬tee,质量和设计都称得上国潮精品,在我店铺的销量也相当不错,出样不过10款左右,单价平均200元,每个月可以售出50件左右。但是他虽然和一线知名rapper是好朋友,偶尔会帮忙上身带带货,但是他认为自己在时间精力上的付出和收入并不能成正比,决定在做了两季初期投入100多万后止损,我个人十分惋惜,但是也尊重他的选择,毕竟梦想和爱好也不能当饭吃。国潮未必会死于设计,也有可能死于营销。

与此同时,国潮由于在长期在线上运营和体量不大的发展模式,毛利率控制相当困难。这也就导致了国潮品牌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想要去提高售价、提高毛利率,这也必然会遭遇消费者的流失。不止于此,大多数国潮品牌在现在的标价导致了他们无法为代理商让出足够利润,代理商迫不得已会以高于品牌官方线上店常态价格销售。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健康的状态。

当我们说到国潮的未来,这是一个流量的时代。我们看到近两年能够起来的国潮品牌都和流量脱不开关系。知名b站up主,拥有28w粉的“你的渡口”的潮牌NOTYOURFERRY成立不到两年迅速达到两皇冠,产品没有让我很感觉很亮眼但是背后的运营团队在运营、生产、供应链和成本控制上非常的厉害,在类似的KOL个人潮牌中这是在商业上最成功的品牌了。

渡口这一成功案例同时也是时下新的国潮品牌非常常见的玩法。国潮逐渐成为了特定种类KOL流量变现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我看来也证明了国潮作为一个新兴的潮牌类别,还并不能完全达到产品取胜的程度,目前足以让人津津乐道的产品还是非常少。用个人品牌变现在国内外KOL都非常常见,国外还有一种玩法是KOL带一件archive级别的单品,在大家都买不到的情况下推出打板单品。未来会有更多的不同领域的KOL或者明星尝试服装领域的变现。但因为街头潮流服饰的设计与生产相对简单,这也会造成国潮市场的更加拥挤,吸引更多的大资本进入,这对国潮的未来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认为国潮未来还可以继续和新零售进行深度的绑定。与其仅仅是生产服装,不如考虑回归潮流的来处:街头。以实体门店为基础,和亚文化深度绑定输出整体的生活方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RANDOMEVENT已经入驻了niko and… 上海旗舰店。Niko and…或许是来自日本。但在广州东山口还有相当多的国潮实体店,也都吸引着不同的年轻人去实地体验国潮服饰的魅力。



庄主总结

一、发展背景
1.潮牌发展简要历程
潮牌的发展时间非常短,并且完全得益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
2.基于地理边界划分的国潮
区别于一般常说的美潮和日潮概念,土生土长的中国潮流品牌从06年开始出现一直到10-13年在淘宝上出现井喷。
3.潮流发展highlight——高街兴起
高端服饰品牌的街头化以街头风格的服饰为载体,使用了很多的高级时装的元素(包括工艺、原材料等)。高街有两个路线,第一个路线是高端服饰品牌街头化,以纪梵希为代表;第二个路线是街头品牌高端化,以FOG为代表。

二、和国潮有关的三个人眼中的国潮
1.某知名潮流杂志编辑——在他看来,决定一个品牌是否是潮牌,不止由服饰本身的设计风格决定,更由中心圈子决定。
2.国潮店主——在我看来,在淘宝上拥有品牌店铺进行drop,做的实质内核是街头服饰的品牌都是国潮。
3.国潮爱好者——性价比高是国潮爱好者选择国潮的绝对高频关键词,并且他们受新媒体影响非常大。

三、三线城市国潮店铺运营中的有趣现象
1.店铺简介
面积180平,每月60%更新两次,日均流量50人,复购率高。
2.消费人群特点
25-50岁母亲为主要顾客群体,还有8090后上班族。
3.消费者偏好
(1)喜欢好看的基础款大印花;
(2)当地消费者对相对复杂设计和剪裁接受度不高;
(3)消费者们非常注重面料的克重,手感,走线牢固程度。
4.国潮产品优劣势以及潜在发展方向
优势:性价比高、更新快、追热点能力强、售后方便。
劣势:质量差、原创度低、运营成本高但运营水平不足、发展线下难度大,无法让利。
潜在发展方向:
(1) 转型传统商业品牌。
(2) 发展新零售,输出整体生活方式。
(3) 贴合流量,和KOL合作。


文字整理: 张怀楷
审核 : Cherika Chen
版式设计:Alex Li

End


国潮玩家自述:中国潮牌现状及我们是如何运营国潮店铺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