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常识午餐】
1. (单选)下列诗句中涉及的地名,在地理位置上从北向南排列正确的是:
①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④③①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地理国情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第二步,①中的“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②中的“阳关”是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时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③中的“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大致在两广一带。④中的“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以上诗句中涉及的地理位置按照从北向南排列的顺序应该是②①④③。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①“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③“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惠州一绝》。
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出自唐代杜牧的《泊秦淮》。
2. (单选)下列现象的物理解释错误的是:
A.露珠呈球状——液体表面张力
B.铁轨铺在枕木上——减少压强
C.道路转弯镜——凸透镜对光发散
D.微波炉烤面包——涡流感应加热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物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道路转弯镜利用的是凸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而不是凸透镜。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液体表面张力是指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液体总是处于最小的体积状态,球形的体积是最小的,所以露珠呈球状。
B项:火车对路基压力很大,为减小火车对路基的压强,必须增大受力面积。把钢轨铺在枕木上,可以增大火车与路基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火车对路基的压强,防止压陷路基。
D项:涡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有电磁炉、金属探测器、高频感应冶炼炉等。微波炉加热一般是利用微波带动水分子振动产生热量加热食物,但部分微波炉带有烤箱功能,当使用烤箱功能烤面包时,应用的是涡流感应加热原理。
3. (单选)为改善甲村的交通,乡政府决定对甲村村民每人征收300元,在向县政府报备后,委托甲村村委会收取。村会计张某上门向李某收取了该费用,李某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本案的被告应是:
A.县政府
B.甲村村委会
C.乡政府
D.县政府、乡政府是共同被告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诉讼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诉讼法。
第二步,《行政诉讼法》第26条第1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第26条第5款规定,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题目中甲村村委会的收费行为是受乡政府的委托才作出的,根据法律规定,被告应为委托机关,即乡政府。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县政府没有作出该行政行为,不能作为被告。
B项:甲村村委会是受委托的机关,不能作为被告。
D项:《行政诉讼法》第26条第4款规定,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县政府没有作出该行政行为,不能作为共同被告。
4. (单选)关于中国陶瓷业的发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代最早烧出了青花瓷
B.“唐三彩”以青、绿、黄三色为主
C.汝、官、哥、钧、定是宋代五大名窑
D.仰韶文化中出现了绘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人文其他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所以,最早烧出了青花瓷的朝代应该是唐代,而不是明代。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唐代彩陶的釉色有很多种,但主要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兼有蓝、赭、青等。该选项表述不严谨。
C项:宋代五大名窑是指汝、官、哥、钧、定,开创了烧制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的瓷器时代。
D项: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仰韶文化的陶器,主要是泥质红陶、夹砂红陶、泥质灰陶几种,也有一些泥质黑陶和夹砂灰陶器。陶器上有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陶器最明显的特征。
5.(单选)下列选项中,最直接体现了生命新陈代谢的是:
A.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
B.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C.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D.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生物医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新陈代谢知识。
第二步,新陈代谢指机体与机体内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自我更新过程,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的意思是说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就知道了。当人体内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时就会消瘦,这一过程是新陈代谢的过程。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出自于宋代刘斧的《青琐高议》。比喻新出现的有一定积淀积累的人事物等推动旧的人事物,也可指有一定资历的新人新事胜过旧人旧事。与新陈代谢无关。
C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译为:是谁在江畔第一次看到月亮?而江上的月亮又是何时开始照人呢?与新陈代谢无关。
D项:“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出自于唐代的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译为: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栖息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与新陈代谢无关。
6. (单选)下列可能出现次生盐碱化的地区是:
A.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B.地下水位很高的湿润区
C.蒸发量较大的旱作漫灌区
D.大量抽取地下水致地面下沉的地区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地理国情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农业知识。
第二步,土壤次生盐碱化是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措施而引起耕作土壤盐渍化的过程,主要发生在蒸发作用强烈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因灌排系统不配套,过量灌水,地下水上升至地表附近而蒸发,使土壤母质和地下水中所含盐分上升而积聚于土壤表层,形成次生盐渍化。C选项中蒸发量较大的旱作漫灌区比较容易形成次生盐碱化。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水土流失与次生盐碱化无关。不会造成盐分聚集从而造成盐碱化。
B项:地下水位很高的湿润地区可能会引起盐碱化,如滨海地区受海水浸渍影响而形成的盐碱化,但这种情形属于原生盐碱化,不是次生盐碱化。
D项:大量抽取地下水而导致地面下沉的地区不会引起盐碱化,盐碱化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过高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