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NO.3 常想一二 育儿之论复杂性

2023-04-04 14:29 作者:憨妈琪琪  | 我要投稿

这两天因一桩服务合同纠纷,我组织起19名受害人集体维权,却招来某学员的语言暴力,让我再次认识到人性之复杂,比如乌合之众、共情能力之弱、好人不易做等等。


人性很微秒,仔细观察孩童社交也能参透一丝人性。记得2月中旬,我儿子和一位小朋友约定第二天中午在小区广场交换奥特曼卡片。儿子如约下楼,左等右等,也未等来那位朋友,还耽误了他去玄武湖的行程。



这件事折射出当下魔幻的信用体系。从出生开始,家庭和学校都教育孩子需诚实守信、自尊自爱;传统文化也大力提倡“立木为信、一诺千金”。而社会现实要求我们需带着“面具”安身立命,把“脸面”踩在脚底才能大富大贵,信用看似无足轻重。


不守信的实例俯拾皆是:多少老赖的子女在国外挥金如土?多少员工在试用期临近结束,被暴力辞退?多少烂尾楼的购房者,还盼望着有生之年住进去?



再说一个案例。小区孩子时常一起玩耍,有的孩子性格稍显顽劣,喜欢控制他人。他会很大声地吼叫“你过来”或者强行拿掉小朋友手中的玩具,有的孩子还不知道怎么反抗,只能委屈抹泪。有时我会出面帮着要玩具,大多数会让孩子们自行想办法解决。


儿童社交也折射出人性当中的“控制欲”。很多家长喜欢频繁发出指令,明明知道孩子下一步就会抽纸巾擦嘴巴、打开文具盒拿铅笔、穿衣服出门,就是忍不住要讲出口。或者孩子正玩在兴头上,非得把他提溜过来吃饭不可……看起来大人在工作上并未得到满足的指挥欲,非要在稚儿身上实现不可。


长此以往,要么孩子反感说教,变得叛逆;要么变成提线木偶,丧失能动性,和算盘一样,不拨不动。前者成年后容易脾气暴躁,一点就着,后者可能遭受职场pua而不自知。



不仅大人控制孩子,孩子也会变着法儿地控制大人。有一次儿子从冰箱里拿出一支雪糕,笑嘻嘻地对我说:“妈妈,你真好,还给我买雪糕。”我听后的第一反应是被带了高帽:雪糕是孩子爸买的,但是儿子夸我,我还是给他吃吧。


还有一次在南京海底世界观看动物表演,驯养员随机挑选大人发放套圈,套到海豹脖子上。我们本坐在舞台右侧,儿子拉着我拼命往中间走,还屡次用力抓住我的手腕,强迫举高手臂。我头脑一热,便在发放最后一只套圈时,跑到了驯养员面前,结果被主持人大声数落道:“我们不会给离开座位的观众发套圈的,请回座位。”整个场馆几百号人,我真想遁地消失。


我们永远不能低估一个孩子为了达成目的使出的各种控制方法。育儿是一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博弈,是一场长达数十年的较量,亦是一场合作。



人性复杂导致社会也不单纯。象牙塔和现实的割裂令我焦虑,我应该告诉孩子现实吗?我不愿他早熟,但也不想他成为一个“傻白甜”。


很多时候,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难过,他所学到的不能学以致用,他看到的可能不是现实。


我害怕他苦读20年,毕业后也只能做颗螺丝钉、耗材,或者被人工智能轻易取代;他的父母并非在体制内搵食,只是碰巧在房价一般的地方拆了点不值钱的房子。虽然这点财产勉强够他温饱,但是难以保证他可以快乐地、内心自洽地过完此生。


有时候我会遗憾为什么不再努力些,进到体制内,像周公子的父辈们一样为他铺路;像我朋友的父亲那样,为孩子安排起走过场的国企考试。我也不想让他做陪跑的炮灰,被那些既得利益者嘲笑。


可是,我最好的考公成绩也仅是第四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也无心力再战。


放眼望去,教育内卷已然在幼儿园孩子间蔓延,很多父母惧怕“中考50%分流读技校”的政策;最近央视也鼓励孔乙己们脱掉长衫,进厂拧螺丝。这让我不禁疑惑两者之间的矛盾,一头拼命不想进厂,另一头按头让大学生进厂,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


想来是教育出了大问题,就业问题应该从小抓起。家长理应和学校并肩作战,充分挖掘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家长还应改掉“蓝领跌份儿”的传统观念,多学习“stem教育”中的科学、技术、工程,鼓励孩子钻研创新;而国家须提升蓝领待遇与地位,与时俱进地改良技校教育。


言而总之,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需常想一二。


倘若人性注定复杂,现实注定坎坷,那么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应教会孩子必要的人情世故,同时也需培养孩子实现自我价值的技能,毕竟自己教总比让社会教来得温柔。(全文1739字,感谢阅读。)



作者简介:憨妈琪琪,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曾任现代快报记者,曾先后于苏宁云商、卫岗乳业担任小部门主管。现居家兼职中,致力于在日常中读懂孩子,快乐育儿。


(关注憨妈琪琪 一同成长)



NO.3 常想一二 育儿之论复杂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