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
别名:甲型流感
就诊科室:呼吸科,发热门诊,感染科
概述
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早期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有1~7天的潜伏期
临床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症状较轻者预后较好,继发肺炎者有重症甚至危重症风险
甲流一般是指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突然暴发、迅速扩散的特点,而由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和N抗原的不同可分为多种亚型,其中能感染人类并引起一定范围流行的主要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甲型H3N2流感病毒。此外,甲流的临床症状与普通流感类似,往往需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多数症状较轻的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可治愈。
流行病学
甲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抗原极易发生变异,加之以呼吸道传播为主,极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大流行时无明显季节性,散发流行可发生于冬春季和夏季。流行往往突然发生,迅速蔓延,发病率较高,流行过程持续时间较短,但对于甲流的具体数据暂无权威资料,以主要的甲型H1N1流感和甲型H3N2流感为例,进行相关流行病学的介绍。
甲型H1N1流感:是在2009年3-4月出现全球暴发,随后疫情在全球蔓延,5月11日我国发现了首例患者,6月11日,WHO正式宣告新的流感大流行已经在全球开始,到2010年8月10日,WHO宣布甲型HIN1流感大流行已经结束,此后病毒的活动回归于季节性散发流行的水平。
甲型H3N2流感:最早是1968年7月在香港呈全球范围暴发,并最终造成约100万人丧生,8-9月间传入新加坡、泰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同年秋季到达欧洲,年底到达美洲。第一次高峰出现在1968年7-9月,到1970年6-12月出现第二次高峰期,表现为在南方是夏季流行,在北方是冬季流行。
传染性
甲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人与人之间可造成大范围传播。
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症状出现前2天到症状出现后大约1周均可传播甲型流感病毒。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对甲流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亚型会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不同亚型间无交叉免疫,故人体可反复患病。肥胖、老人、儿童、孕妇为相对高风险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疾病类型
甲流的分类主要与甲型流感病毒种类有关,根据H和N抗原不同,现将甲型流感分为18个H亚型(H1~H18)和11个N亚型(N1~N11),其中H1、H2、H3和N1、N2亚型是人流感病毒所特有。H抗原与N抗原可组合成144种亚型,其中仅H1N1、H2N2、H3N2主要感染人类,而目前在临床上甲流主要可分为甲型H1N1流感和甲型H3N2流感两类。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甲流和新冠哪个严重?
新冠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甲流是感染甲型流感所致,这两种病毒都有很强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但从病毒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的角度整体考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比甲型流行性感冒更严重。但不管是哪种感染,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日常还要注意自我隔离和防护,预防感染。
甲流会和新冠叠加吗?
甲流和新冠叠加的几率很低,即使出现叠加,非高危人群出现危重症的情况也并不多见。目前我国大部分人群都对新冠有了免疫力,同时感染新冠与甲流的概率很低,如果正好同时感染,也不一定就会成为危重症患者,尤其是非高危人群,由于自身较强的抵抗力也会降低发生危重症的风险。但对于未感染过新冠的人群,建议继续做好防护可有效减少感染概率。
病因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病毒亚型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甲型H3N2流感病毒。
基本病因
甲流主要是通过多途径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如患者打喷嚏和咳嗽造成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还可因接触被甲型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而造成传播。
诱发因素
免疫力低下、冷热天气变化以及天气干燥等因素是诱发甲流的常见诱因。
症状
甲流患者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类似,主要有发热、咽痛、咳嗽、咳痰、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少数患者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
早期症状
甲流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早期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咽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少数可出现腹泻和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表现。
典型症状
甲流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轻,常呈自限性。而严重患者起病较急,体温可快速上升至39℃以上,并持续不退超过3天,呼吸道症状会明显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口唇发绀,也可出现反应迟钝、嗜睡、躁动等精神神经症状。
就医
甲流患者早期会出现普通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咽痛、咳嗽、咳痰、流涕、鼻塞等症状出现时,建议及时就医,如果病变进展严重,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口唇发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甲流患者出现的主要是上呼吸道症状,因此首选呼吸科就诊,也可到发热门诊、感染科就诊。
诊断依据
甲流的诊断比较明确,通过患者的流行病史、流感样症状,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确诊。
流行病史:在甲型流感流行期间,有发病7天内曾到过疫点的流行病史,或与感染者有密切接触。
流感样症状:主要是上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咽痛、咳嗽、咳痰、流涕、鼻塞等。
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甲型流感病毒或检测到甲型流感病毒核酸,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甲型H3N2流感病毒;血清抗体检查发现双份血清甲型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体格检查
患者就诊后,医生通常会对其查体,了解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精神状态有无异常,以及有无咽部充血、扁桃体肥大等体征,有助于疾病的辅助判断。
相关检查
甲流患者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查、血清抗体检查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其中病原学检查、血清抗体检查结果可确诊。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主要用于检查白细胞水平以及血小板是否减少。甲流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如果伴有细菌感染,则可出现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升高。
血生化检查:部分患者血钾水平减少,少数患者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升高。
病原学检查:病毒核酸检测可发现呼吸道标本中有甲型流感病毒核酸,病毒分离可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甲型流感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脱落细胞中含有甲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即可确诊。
血清抗体检查:动态检测发病初期和恢复期的双份血清中甲型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影像学检查
主要是进行胸部X线或胸部CT诊断,可提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征象。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实变影,病灶多分布在中下肺野中外带,气道较少受累。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阴影,多表现为全肺叶、肺段或亚肺段实变影。
治疗
甲流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强调早期对症用药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和疾病扩散。
急性期治疗
患者若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口唇发绀等症状,应及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如氧疗和机械通气等,如果脉搏消失,出现休克,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患者生命。
一般治疗
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寒战、怕冷等情况时要适当保暖,体温在38.5℃以上的时候要进行温水擦浴,对额头、腋下进行冷敷降温。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对于临床症状较重或伴有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等并发症的甲型流感患者,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服药时间以发病36小时以内为佳。
对症药物:对于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并发症,病情趋于自限的甲型流感患者,无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对症服用退热、止咳等药物治疗即可,常用止咳药物有乙酰半胱氨酸片、复方甘草片以及苏黄止咳胶囊等,退热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颗粒、吲哚美辛片等,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预后
甲流的传染性较强,可引起流行和大流行,但多数轻症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可治愈,预后较好,但症状较重的患者由于病情进展迅速,可能会并发病毒性肺炎、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此时预后较差,甚至可出现死亡,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有效治疗的关键。
并发症
免疫力低下或有基础疾病的甲流患者,有可能病情进展严重,并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可导致死亡。
日常
甲流轻症患者通常不需要住院治疗,可以在家中观察,注意休息,避免过于劳累,保证睡眠充足,进食清淡,及时服药。但需要对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定时检测体温变化情况,如果出现了连续3天高热,并伴有频繁咳嗽、胸痛、咳脓痰、血痰、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饮食:鼓励患者要多饮水,保证清淡饮食,饮食规律,定时进餐,注意营养丰富均衡;对于进食困难的小儿,适当根据患者口味增添橙汁、果奶、葡萄汁等富含电解质的饮品;昏迷患者或者是因为有创通气无法进食的患者可采用鼻饲管喂水或者是遵照医嘱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补充液体。
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有助于增强体质。
生活方式:室内定期通风,注意休息;及时添减衣物,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和换洗衣物。
情绪心理:患者应避免对疾病过分忧虑,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
日常病情监测
甲流患者应做好病情监测工作,如果突发高热、且持续39℃不下,伴有气促、心率加快等症状时,应立即告知医生,明确病情是否进展,以便于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特殊注意事项
甲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做好隔离防护是预防病毒传播的关键,如果患者居家观察,则要尽量单间,降低和家人之间的接触频率。
预防
甲流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传染性,一般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途径可进行有效预防。
控制传染源:对患者和疑似患者应当进行呼吸道隔离,如在家观察期间保证单人单间,如果是确诊的住院患者可多人同室。患者还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确保室内通风,不去人多或者是不通风的地方,减少外出活动频率。
切断传播途径:家庭成员,特别是高危人群要尽量避免和甲型流感患者亲密接触,且在接触过程中要提高防范意识,加强个人防护。如在直接与患者接触或者是处理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呼吸道分泌物以后,需要采用消毒剂和清洁剂消毒双手。
保护易感人群:主要是接种甲型流感灭活疫苗,是预防甲流的最好方法,由于免疫范围存在部分重合,接种者一般选择三价或者四价流感疫苗接种即可。一般要求3岁以上的人群需要就近到医疗卫生机构接种疫苗,但也有部分人群不符合接种要求,如果咨询医生明确不能接种疫苗后,应着重从前两个途径入手进行预防。